長期上學的緣故,習慣了追究答案,最討厭那種自由發揮的題,因為總怕自己答錯了方向,越來越喜歡選擇題,即使犯錯,也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成功概率。面對生活,人們有了各種說辭,也總能自圓其說,一會覺得A說的對,一會覺得對立面的B也說的言之有理,反而變得混亂。
習慣了做事情之前開始搜集各種資料,習慣了做對比來做相對好的決策,習慣了看一些方法論,勵志文,看多了,才發現更迷茫了。找不到一個自己覺得合適的度,一味活在別人或對或錯的經驗里,自我已經迷失。
不開心的時候,有人說吃甜食,有人說去唱歌,有人說去旅行,可是也許每一個都適合自己,也許都不適合,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最重要,別人嘴里的答案,只是我們行動的參考。
這種事情影響還并不是很大,但是面臨人生重大決策,我們總會變得畏手畏腳。有人說慢一點,再決定,有人說,跟隨自己的心,第一個想到的就選哪個。這樣子的說辭,是不是會覺得更加無措,反而打斷了自己的思路。
生活中遇到了很多新的問題與選擇,總是想求助別人的時候,就會發現,那些聰明人不會告訴你怎么辦,不會幫你做決定,只是會幫你分析問題,讓你自己用理智做決定。
對于這個,我也給不出答案,只是談下自己的經驗,對自己有興趣的答案,去嘗試后,再決定,再不斷改變,使其適合自己的現實。
以運動舉例,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做什么運動好,不知道運動多久好,問了別人,搜集了信息,還是沒有答案。索性開始自己隨意組合,慢慢嘗試,用了一個月才確定好自己的運動模式和時間。別人也許會問,結果是什么,我也會告訴,但是,這終究是最適合我的,別人也會拿過去慢慢改變,調整成適應自己的狀態。
有人教你快,有人教你慢,那么你呢?會怎么做?
去嘗試心里想愿意嘗試的每一種可能吧,調成自己的頻率,是快是慢,都不是重點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