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希區(qū)柯克》(Hitchcock,2012)是一部傳紀片,講述了懸念大師“希胖”拍攝《驚魂記》(Psycho,又名“精神病患者”,1960)時臺前幕后的故事。這位大導演從來沒有接受過正統(tǒng)電影學習、20歲踏入影壇從小工做起;30歲拍攝了英國第一部有聲電影《訛詐》(Zsarolás,1929);40歲從倫敦來到好萊塢,拍攝的第一部電影《蝴蝶夢》(Rebecca,1940)就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之后更是佳作不斷。他曾說“我的失敗之作都能賺錢而且第二年就成了經(jīng)典。”
? ? ? ?以前我曾寫過希區(qū)柯克的文章,所以觀看《希區(qū)柯克》時很有些追本溯源的樂趣。
? ? ? ?1950年代是希胖的創(chuàng)作高峰期,為華納兄弟拍攝完6部電影后(其中包括《電話謀殺案》這樣一部3D電影),1954年他轉(zhuǎn)投派拉蒙,為派拉蒙拍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影史經(jīng)典《后窗》。之后又有《捉賊記》、《迷魂記》、《西北偏北》這樣的經(jīng)典之作和大名鼎鼎的《驚魂記》。
? ? ? ?希胖有一個理論:最差的小說往往能夠拍出最好的電影。比如《驚魂記》就是改編自一部三流小說,他花9500美元購買了小說的電影改編權(quán)。不過派拉蒙的管理層顯然不認同這個觀點,他們認為這部小說故事非常爛俗,充滿著各種低劣的驚嚇,拍成電影只會浪費膠片,所以拒絕為這部片子提供資金,婉轉(zhuǎn)推辭道攝影棚已經(jīng)被占用或是被預定,實在無法制作新片了。其實當時的電影業(yè)在電視業(yè)的沖擊下很蕭條的,連希胖閑暇時都去拍電視片。希胖不為所動,表示寧可不要自己25萬美元/部的片酬(和當年一線明星一個價位),也要堅持開拍這部電影,如果公司再不答應,他就去找環(huán)球。以希胖的江湖地位,既然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派拉蒙只得開綠燈,但摳摳索索只肯出80萬美元。最后,希胖宣布自己放棄25萬美元的片酬,而要求60%的票房分成;這樣一個近乎賭氣的協(xié)議,派拉蒙居然同意了。
? ? ? ? 為了降低成本,《驚魂記》采用黑白膠片,演員片酬給的也很低,比如女主角珍妮特·利(Janet?Leigh)的片酬是25000美元,只有她平時的四分之一;而劇組成員大多則是拍攝電視劇的。但音樂制作人伯納德·赫爾曼(Bernard Herrmann)拒絕降低片酬,希胖原本想省下這個費用,在聽了赫爾曼的演奏后立即改變了主意,他那不斷重復的小提琴尖銳的聲響幾乎能將人的皮肉切開……后來希胖說,《驚魂記》的成功有三分之一來自配樂。
? ? ? ?影片拍攝期間,為了試試道具尸體夠不夠嚇人,希區(qū)柯克干脆拿女主角當起了試驗品。有時珍妮特·利走進自己的化妝室,會發(fā)現(xiàn)坐在椅子上的是一具可怕的“僵尸”。珍妮特說:“希區(qū)柯克會根據(jù)我每次尖叫的恐懼程度來決定究竟用哪一具假人來做尸體”。《驚魂記》中浴室殺人一場戲只有45秒,而希胖卻花了差不多7天的時間來拍攝,剪接了77個不同角度的鏡頭來表達女主角死前的恐懼感。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為了讓女主角的尖叫聲真實可信,拍攝現(xiàn)場淋浴用的是冷水。不過珍妮特否認了這一說法,她說導演很仁慈,用的是熱水。另一個傳言說,希胖只告訴珍妮特需要拍攝一個淋浴的鏡頭,而沒有跟她說自己隨后將被謀殺,以造成她現(xiàn)場真實的反映……對于這些傳言,大家不妨相信《希區(qū)柯克》片中所演的那樣:女主角被導戲的希區(qū)柯克那副猙獰的摸樣嚇著了。
? ? ? ? 珍妮特后來在影院看罷那場浴室戲后感到毛骨悚然,自此之后她再也不敢淋浴,改為泡澡。無獨有偶的是一個女觀眾也向希胖抱怨浴室一場戲太恐怖,以至于她的女兒不敢再洗澡,大導演對她說:“我建議您讓她干搓。”
? ? ? ? 為配合《驚魂記》公映,希胖剪出一段長達六分半鐘的預告片,是當時最長的預告片。影片上映后被公認為是希胖最好的、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也是他票房最高的電影,票房收入超過3200萬美元,令派拉蒙大跌眼鏡。最終希胖拿到手1500萬美元的分紅;若計入通脹,大約相當于現(xiàn)在的1.5億美元。這樣的成績,迄今為止也只有‘卡神’(詹姆斯·卡梅隆)可以相提并論。本片也是他為派拉蒙公司拍攝的最后一部電影,在與派拉蒙公司合作的8部電影中,只有1955年的《怪尸案》(Ugglor?i?mossen)是希胖唯一一部沒有賺錢的影片,賠了大約50萬。隨后他簽約環(huán)球公司,拍攝了影片《群鳥》(The?Birds,1963)。
? ? ? ?在《希區(qū)柯克》中,安東尼·霍普金斯扮演希胖。說實話,側(cè)影比較像,全因希胖那無與倫比的的曲線;正臉差距較大,完全趕不上梅麗爾·斯特里普(Meryl?Streep)在《鐵娘子》(The?Iron?Lady,2011)中的扮相。順便說一句:希胖拍戲時永遠穿著西服正裝,即使氣溫高達攝氏40°以上,他連領帶都不會松一下。
? ? ? ? 眾所周知,希胖喜愛金發(fā)美女作為自己影片的女主角,他最鐘意的金發(fā)女郎便是格蕾絲·凱莉(Grace?Kelly)。在拍攝《電話謀殺案》時,當他得知格蕾絲·凱莉同時和幾個男人交往,大感性奮道:“格蕾絲了不起!她跟每個人都睡覺!”與不少在工作中交惡的明星不同,格蕾絲·凱莉一直跟希區(qū)柯克關系親密。即便她后來成為摩納哥王妃,只要每次重返好萊塢,都會被希胖邀請到家里共進晚餐——要知道,能享受到這個待遇的演員,可謂少之又少。不過在真實生活中,希胖癡迷的是上帝的玫瑰——英格麗·褒曼(Ingrid?Bergman)。每次褒曼挽著丈夫羅西里尼(Roberto?Rossellini,意大利著名導演)去他家參加派對,在場所有人都看得出他在瘋狂的吃醋。而在《希區(qū)柯克》中,導演對此輕描淡寫,只出現(xiàn)過幾幅格蕾絲·凱莉的照片。
? ? ? ?希胖一生拍片50多部,他的電影以及他的各種話題至今都是媒體最津津樂道的事情,顯然《希區(qū)柯克》這部電影很難全面深入地把這位大師的藝術人生詮釋出來,即便是圍繞著《驚魂記》這部影片也有著更多的趣聞軼事。
? ? ? ?雖然得到過5次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提名,但希區(qū)柯克從未獲獎。在接受第40屆(1968年)奧斯卡金像獎的埃爾文.G.撒爾伯格紀念獎(旨在獎勵一貫從事電影制作并發(fā)揮高度才能的制片人)時,他只說了兩個字:“謝謝”。1979年美國電影學會(AFI)授予他終身成就獎時,他和朋友開玩笑說,看來我活不了多久了。一年后,大師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