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寫了一篇文章《剛出生的女兒,教我的第一堂課》,主要是分享女兒在出生的整個過程中出的一些不太尋常的狀況帶給我的思考和啟發,本以為出生后我們終于可以安心了,然而,她好像又不按我們預期出牌了。
出生的第三天的早晨9點多,醫生來例行檢查新生兒的一些常規指標,結果檢測出她的黃疸值比正常值高很多,醫生當時建議我們轉入兒科醫院治療,以免黃疸繼續升高發生意外。
那天(4月17日)上午我剛好在銀行辦事,家人給我打電話說了孩子的情況,我們也咨詢了一些人,說新生兒有黃疸正常,也考慮到孩子剛剛吃奶,這時候如果轉入距離比較遠的兒科醫院單獨住院,我們也有些不忍心,于是,就決定讓醫生開點藥吃,我們先觀察一下再說。
當中午我辦完事回到醫院的時候,就發現孩子一直在睡覺,詢問后發現上午吃的藥半小時后也吐了,然后就一直睡也沒吃東西,我又立刻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發現有下面這一條:
而且上午我在銀行的時候也查了一些資料,知道如果黃疸值持續升高可能會引起一些神經性的不可逆的病變,當時我就害怕了,于是,又找兒科醫生溝通了情況,然后和家人商量后,立刻做了轉院處理,下午兩點多八一兒童醫院的救護車就來了,那個接診大夫很專業的做了些檢查后,就讓我帶著孩子立刻上車,坐了不到1個小時就到她們醫院了。
我去交費處辦入院手續,護士同時就抱孩子進住院部了,等我回到住院部,醫生和我說他們已經初步做了檢查發現孩子不僅是黃疸高,還有一項指標不合格,就是血糖低,又和我說了一下新生兒血糖低可能引起的嚴重后果,真是嚇死人不償命。
反正,那一刻孩子的問題就有兩個了,之后就是讓我簽一堆風險文件,然后就讓我回家了,并且只有周一和周四上午可以來探視,然后給我留了護士站和值班醫生的電話,也不讓我經常打,因為他說如果有事他們會給我打電話,不給你打電話就是最好的消息,證明孩子的病情在他們的可控范圍內。
入院第二天剛好是周四,我10點前就到醫院探視了,其實確切的說不是探視,因為只能和醫生見面了解孩子病情,根本見不到孩子。主治醫生說黃疸的問題不用擔心,他主要擔心的是低血糖那個問題,建議要給孩子做核磁檢查確認之前的低血糖是否造成了腦損傷。之后幾天因為都不允許探視了,我只是打了兩次電話詢問孩子吃奶、睡覺等基本情況。
一直到周一(4月23日)我又去探視,醫生說黃疸值已經降下來了,下面主要是周二的核磁檢查如果沒問題就可以出院了,本來他說得周三出結果,如果沒問題周四才能出院。后來,我和醫生的協商下,他允許在核磁結果還沒出來的情況下,先允許我們周三出院,核磁結果之后電話再通知,因為就算核磁有問題也不是他們這個科室可以治療的,也要轉科室。
星期三(4月25日)上午8點多我和家人就到醫院接孩子了,一直等到9點多才讓辦手續,一切還算順利,9:38我就看到久別7天的女兒了,護士簡單的和我交代了一些孩子情況,我們9:46就把孩子抱走了,我感覺那一天戶外的天氣和陽光格外的好,就像當時我的心情一樣。
大概10:30我們就到家了,這是女兒伊然出生十天后第一次回家,并且在下午17:15醫院打來電話說核磁結果顯示一切正常,這下我算徹底放心了。而且今天是她回家的第三天,在家還是挺好的,沒太哭鬧,吃的、睡的都不錯。
那剛出生10天的小伊然教給我的第二課是什么呢?
只有自己親自生養了孩子,才可能更好的體會當初自己父母的恩情。也就是俗話說的“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我之所以說這句話,是因為當初我出生的時候,比小伊然更讓我父母操心和擔憂百倍,小伊然只是得了一個并不難治的黃疸,住了7天院,也不用我們陪護,然后就健康出院了。然而當初我的情況就復雜很多了,我簡單列幾個細節:
1.我是二胎超生,母親為了躲避村里查,就在我舅舅家住,很不方便,懷孕的過程著急上火;
2.剛出生就一直哭、拉,在我們縣城醫院治的沒效果,幾天后轉入省會城市長春治療,媽媽和爸爸沒來及休息就折騰到長春照顧我,而且醫院又不讓爸爸住,需要住在一個遠方親戚家,很不方便;
3.關鍵的是那時候家里很窮,需要借錢給我看病,為了省錢爸爸要從親戚家坐公交車帶飯到醫院給媽媽吃,據說在車上還偶爾把菜湯灑在別人身上......想想都覺得很尷尬;
4.在長春找了兩個兒科醫院治療都沒見好轉,有些親戚從理性的角度幫分析后,甚至建議不要治了,因為感覺治的結果最終可能也是“人財兩空”,然而父母似乎從未動搖過,又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轉入了白求恩醫科大醫院(現在是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其實那個不是兒科醫院,但皇天不負苦心人,入院后打了兩針后就看到好轉了,因為我不那么哭了,據我父母說,那時候我已經瘦的只剩皮包骨了,全身到處都是被扎的針眼......
5.就這樣,出生后整整折騰父母一個多月后,不知這期間他們掉了多少眼淚,上了多少火,多少個夜晚無眠,最終我撿回了一條小命。后來回到家,不識字的爺爺說這孩子算是剩下了,于是我的名字就叫王國勝(我的堂兄弟們都叫“王國X”,“勝”取了“剩”的諧音)。
最近再回想起這些細節,我都忍不住流淚,我特別感恩遇到了我現在的父母,盡管他們是農民,沒太多文化,沒什么大能力,更沒什么錢,但他們傾家蕩產,付出全部救回了我的生命,并且給我創造了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印象中他們從未打過架,這一點很不容易),還省吃儉用供我上大學,言傳身教的讓學會如何做事、做人。
也正是幫助小伊然辦理轉院的過程讓我深深的體會了父母當初的恩情,于是,在小伊然入院后,我確定孩子不會有什么問題的情況下,我安心的陪父母在北京玩了兩天,因為爸爸還是我上大學的時候來的北京,媽媽是第一次來北京。
我想女兒小伊然通過她這次因為黃疸住院,她可能想對我說:
不要因為有了她,而忘記父母的恩情。相反,應該更好的理解當初父母的艱辛,更好的去陪伴和照顧不再年輕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