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看《三國演義》,覺得形勢真是因勢而動,從亂到治,從分到合,可以說讓中國的歷史在這個時期把人的性格底線,把事物的輪回發展,等等,表現得淋漓盡致,刻畫得栩栩如生。
諸葛孔明的“三分天下取其一”的智慧,曹操奸詐梟雄格局,孫權的沉穩謀略,周郎的意氣風發與妒忌心理,司馬懿的謀略深藏與老成,可以說表現得很到位。
但這里面,有個人物值得大家深入分析,那就是劉備的多面性格,多空人生,時而是胸懷大志,十二時意氣用事,時而是缺乏主見,時而是謀略深遠,時而是平易軟弱,時而是剛愎自用,前期起步發展時,人才濟濟,但后期又是人才匱乏,蜀國的發展看似跟諸葛亮的智慧有很大關系,但實際上,還完完全全是劉備的主導與擺布,
在發展上,劉備可以說是積極進取,目標導向,堅持不懈,扎實推進,善于表現,富有魅力。而且,他時常講究仁義,愛護百姓,追求正義,追求完美。他借皇室宗室的身份成為軍閥的座上賓,以豫州牧的頭銜招攬人才,用“跨有荊益”的勢頭對抗天下的軍事寡頭,憑仁愛收買民心。
然而,他的報復與野心在另一方面也昭然若是,他就像高速運轉的機器,不斷自我調整,自我修復,自我擴張,啟動后就幾乎無法停止。劉備稱帝雖然使外在的一切人生指標都幾乎都調到了最高值,但他內心與生俱來的自卑感反而更加無法平復。
這時他的性格弱勢開始表現了。
他的龍袍只是一件自我安慰的“皇帝的新衣”,而先天和后天形成的弱勢,依舊使他惴惴不安,仿佛劉邦《大風歌》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恐慌和無助。
高處不勝寒的昭烈皇帝,不可避免地走入了物極必反的人生宿命。實際上,在不斷進取的過程中,劉備早已迫不及待,希望盡快享受到權貴的待遇。
在擊敗劉璋、占領成都后,“蜀中殷盛豐樂,先主置酒大饗士卒,取蜀城中金銀分賜將士,還其谷帛”。如果不是趙云的諫阻,劉備很可能還要征用耕地,大建樓堂館所,給政府官員分房。
不過,這種苗頭只是暫時收斂。做漢中王后,“備於是起館舍,筑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四百馀區”。
成為權貴之前,處心積慮、惴惴不安;成為權貴之后,頤指氣使、飛揚跋扈。
對當權者、富貴者的敬畏、妒忌、詛咒、反抗,一直在民間、在下層社會暗流涌動,而平民一旦得勢,便立即成為自己當年的對立面,開始了壓抑已久的報復性反彈,這股能量常常超出可控范圍之外。
劉備的“反彈”不完全表現在物質享受上。與此同時,曾經從諫如流的玄德公不再像創業初期那樣“善下人”了,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出兵征吳的決策。
這就是性格弱勢帶動形成的急功近利了,甚至可以說是窮兵黷武了。
劉備登基后,不顧群臣或明或暗的反對,集結重兵準備討伐東吳。曹魏方面的謀士劉曄指出,“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余”。
劉備,始終害怕失敗,他一生屢屢受挫,大部分時間并不得志,反而激發他不斷進取,以扭轉事功上的頹勢,進而扭轉外界對自己的評價。
丟失荊州,對劉備的心理刺激是巨大的。在曹魏與孫吳心照不宣的聯合作戰面前,劉備的關羽部全軍覆沒,“萬人敵”、“威震華夏”的猛將死于曹孫的陰謀,劉備在漢中一役中建立起來的戰勝曹操的志得意滿,以及阻止東吳染指益州、并讓孫權“進妹固好”的心理優勢,在此時蕩然無存了。
他仿佛聽到了曹操不屑一顧的獰笑,好像看到孫權咸魚翻身的得意神情,而自己卻被競爭對手輕易地拋在身后。
劉備此時仍然相信自己的才華,他必須給敵人一點兒顏色看看,讓他們認可自己的“威武”。于是,劉備放棄了“東聯孫吳”的基本戰略,準備讓孫權這個背信棄義的小人付出代價。
另外,劉備在被動的局面下仍堅持出兵伐吳,“以弱為強”的思維定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劉備的“以弱為強”,一方面是自我激勵的過程,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向強者挑戰;另一方面,通過向強者挑戰,經受強者的反擊,制造外在激勵的環境。
劉備復雜的心理狀態,驅動著自己再次上路,這位六十出頭的老人,還像以往那樣,忙得沒有空閑停下來冷靜思考,他必須用結果告訴世人——我劉備是英雄!
劉備意氣用事發動的夷陵之戰,再一次證明了自己性格上的局限和弱勢。套用劉邦的話,劉備“運籌帷幄不如龐統、法正,決勝千里不如關羽、張飛,治國理政不如諸葛孔明”,在他人生最后一戰中沒能聽從黃權等人的意見,而是我行我素、固執己見,結果全軍覆沒。
不過,值得玩味的是,劉備在攻守兩端的態度是不同的。進攻顯得浮躁,而防守方面的布置卻格外精細:
諸葛亮鎮守成都,確保益州的整體安全;馬超、魏延北拒曹魏于漢中;趙云在江州防止孫權的侵擾,為東征做后援。
劉備并沒有傾全國之力討伐孫權,相反,他守土的力量強于進攻的配備。可見劉備的邏輯是清楚的——益州絕對不得有失,即使對東吳一戰不能取勝,自己的老本也不能全賠進去。
劉備的戎馬一生,可以說是積極進取的一生,一生都在為了爭回劉家的皇權作斗爭,矢志不渝,不可撼動!
但是他的出身,他的經歷,他的對手,他的地盤,他的實力,讓他的性格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甚至左右了他的人生,他的決策,以至于整個國家機器都受到了強烈沖擊與震動,大好局勢被斷送,國力被削弱,再加上生了一個天下數一數二不爭氣的“阿斗”,蜀國的命運天數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