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17
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人很多的時候、需要控場的時候,比如主持會議,比如需要聚會時上臺玩游戲或者演講節目;難免會遇到需要臨場反應時,比如在人多的時候突然讓你簡單說幾句話。那么問題來了,如何提升控場能力和臨場反應能力?現在從技術、情感、技巧等多個方面聊聊。
如何練就超強控場能力?
講話,這個題目大家可能認為不值一談.人一生下來就呀呀學語,誰還不會說話呢.說話是一門口才藝術,而且是一門很重要的藝術.語言是文學的工具,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原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說過:“文學的根本材料是語言”。
在現實工作中,為什么有的人提起筆來揚揚萬言,筆下生輝,卻說起話來期期艾艾,不知所云;為什么有的人通古知今,知識淵博,卻言談起來反映遲純,言不及義;為什么有的領導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卻講起話來結結巴巴,辭不達意.相反,有些人貌不驚人,卻說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妙語連珠.以上說法不一定普遍,但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前者說的是肚子里有“貨”倒不出來,后者說的是胸有成竹,出口成章.那么為什么在語言上會有天壤之別呢,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談的主題—即興講話的基本技巧。
用詞精準、表情柔和、態度謙和、親和的表達感謝、語速、語調有節奏、說到位,有次序。
這是很多職場人士忽略的一點,他們往往認為只要自己的專業能力足夠強,其他的都不太重要。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誤區。匯報工作需要演講,開會發言需要演講,競聘上崗需要演講,帶領團隊需要演講,介紹產品需要演講......非常多的職場朋友就是因為不會演講或演講能力不佳而喪失了很多機會。事實證明,一個人在職場越成功,對其演講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它是擴大你個人品牌,提升個人影響力的第一法寶。特別是對管理者,演講能力是必備的基本職場能力。
演講,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藝術。技能就是技術(巧)加能力。相對來說,技術容易提升,但能力不容易提升。就好像拍照的技術每個人都能學會,但要達到專業的攝影水平就不容易了,因為這必須要考驗攝影者的綜合能力,比如審美能力、構圖能力、色彩搭配能力等。
演講也是如此,演講技巧學起來容易,但演講中的核心能力提升起來就難多了,這種核心能力是什么?是輸出能力。
演講本身就是一種輸出行為,一場演講,演講者輸出的是什么?是他的思想、觀念,是他的知識、經驗,是他的故事、經歷……無論輸出什么,前提是演講者自身必須得有貨,如果倉庫是空的,怎么出貨呢?
因為沙龍實戰越多,越是考驗他們的輸出能力。每次要來沙龍作演講實戰前,必須要動腦筋想吧:我講什么主題和內容呢?我講哪些東西才能對大家有幫助呢?有了主題和內容后我要如何去講呢?……而這些都是相當考驗一個人的輸出能力和意力的。
逼著自己輸出,可以讓自己成長效率倍增,我在今年年初時,寫過一篇文章《說到底,你跟別人拼的就是這兩種能力》說到底,你跟別人拼的就是這兩種能力!,這兩種能力就是輸出能力和輸入能力。
我們可以把每個人比如一個倉庫,這個倉庫里存放了每個人的人生經歷、知識見聞、思想觀念、經驗教訓、人生智慧等,這些就是每個人的“貨”,不同的人,他倉庫里的“貨”是不同的,包括質和量都不同。
如果你出貨的質量又多又好,對別人的幫助自然就越大,你的個人價值自然也就越大。
一個人如果經常不出貨,原來的貨就會變得越來越舊,價值越來越低。相反,如果他經常出貨,就會逼著他不斷去選擇新的好貨,然后進貨(選擇各種學習渠道不斷學習),然后包裝、盤點,再出貨。試想一下,這樣他的成長速度得有多快,他的成長效率得有多高。
所以,如果你想要自己加倍地成長,就不斷逼著自己去輸出吧,因為這樣會逼著你自己不斷去輸入、去學習、去總結思考、去豐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