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這一天,我終于收到從北京寄來渴慕已久的一本抒情詩集,我如獲至寶般,放下手中的工作,迫不及待地打開這本精美詩集,聚精會神地看了起來。
這本詩集,是蔡方華先生,將自己近三年發表的時事評論分割線下方有感而發的抒情詩句,收錄編輯在一起的。該詩集讓人看了,對現代詩有一番全新的感受和認識。
為了不孤芳獨賞,特將此詩集推薦給簡友們,建議喜歡寫現代詩的簡友去關注和欣賞。
不過,在推薦這本抒情詩集之前,還是讓我們了解一下作者蔡方華先生的簡歷吧。
蔡方華
男,筆名橡子,著名的“教授縣”湖北蘄春縣青石鎮(國學大師黃侃故里)柳畈村人,1968年出生,1990年畢業于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
1991年前后寫作長詩《黃山》。后被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得主、著名詩人Tim.Lilburn翻譯成英文,并介紹到加拿大。1994年出版詩集《致命的獨唱》。其中,部分作品被翻譯成日文。
1998年,為慶祝母校百年校慶,由其領銜編著回憶錄《北大往事》。
1999年出版長篇小說《脆弱》。
2000年前后,為迎接千禧年,曾兩次前往英國,采訪聞名于世的理論物理學家霍金,并游歷蘇格蘭等地。寫作組詩《英國篇章》。
2001年出版散文集《王菲為什么不愛我》。
2002年出版長篇小說《水果》。
此外,在報紙雜志上發表大量文化批評文字。另,有十多萬字抒情散文和小說散見于網絡。
從2000年開始擔任《北京青年報》專職評論員,期間撰寫了百余萬字時政評論文章。
蔡方華先生為了滿足讀者強烈的學習現代詩寫作愿望,現已將該詩集交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公開發行。
在現代詩歌的田地里,抒情詩幾乎不見蹤影。為了現代詩再度興起,給詩歌注入強大的生命力,將抒情詩的種子撒遍全國各地,使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作者別出心裁,在眾籌網上作了一次嘗試,并寫了一篇文字優美的自薦文章。若是簡友喜歡可以點擊查看蔡方華老師自薦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抒情詩集小冊子印制非常精美,銀色絲綢的封面上印著比較長的書名《我看到浪花如此樸素,辜負了花的美名》,這銀色的書名印在同色的絲綢上,顯得是那樣的耀眼、素雅,給人一種心如靜水般感覺。
詩集的扉頁上,有一行文字:抒情的種子永遠都不會死,它只是等待機會發芽。這句意境深遠的話,給我留下清晰而又深刻的印象。最令人興奮的是,在其下面,還有作者的親筆簽名。詩集的前后面,還配有作者女兒蔡問桐的繪畫插圖,這些插圖是用蠟筆、水粉筆畫的,雖然畫得稚嫩,但洋溢著童趣,加上作者為插圖配上詩意的解釋,更顯得饒有情趣。詩集的尾頁富有哲理的一句話:在所有輝煌的敘事背后,只有小的事物,才真正值得熱愛、值得珍惜。簡直是點睛之筆,讓我們明白讀這冊抒情詩集的真正意義,就在這里。
這冊抒情詩集的正文由五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作者的自序《我看到浪花如此樸素,辜負了花的美名》。這個接近萬字的長篇自序,作者將關閉多年的心門悄悄打開,一覽無余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我們可以從這扇敞開的心門,窺視到作者早年從事詩歌創作的一段一言難盡的心路歷程,并由此也明白了這本詩集,是作者煞費苦心,用別拘一格的富有詩意和哲理的句子,來給這本詩集命名的。
第二部分,是詩集的第一輯,《我沒有見過不能變好的事物》,由32首小詩(其中有幾首散文詩)組成。
第三部分,是詩集的第二輯,《原諒大地》,由37首小詩組成。
第四部分,是詩集的第三輯,《瞬間激蕩》,由39首小詩組成。
第五部分,是詩集的第四輯,黃山(抒情長詩)
我之所以在此,鄭重向簡友們推薦該抒情詩集,是因為我和作者同是蘄春人,雖然,至今未曾謀面,但似神交已久。再者,我發現,簡書中喜愛寫詩的作者特別多,只是所寫的詩,往往平鋪直敘,給人寡淡如水感覺,那種簡潔、流暢、委婉、雋永的抒情詩卻寥寥。這不得不說,是中國現代詩發展的遺憾。
為了提高我們的現代文化素養,拓寬我們寫現代詩的思維和視野,我覺得推薦此詩集,顯得尤為必要,愛好詩作的你,認為呢?
窺一斑,以見全貌,我還是摘錄一首詩如下:
? ? ? ? ? ? ? ?魚筐
紅色預警之后,
我戴上了口罩。
雖然是第一次戴口罩,
但既不痛,也不驚慌。
你睡了,你的夢很藍。
你醒了,你的海很藍。
我獨自守著紅色,
像守著魚筐的野貓。
我的一切都在筐里,
我的筐里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