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考的時間坐標離我們漸漸遠去,對高考的記憶也一點點的淡化。當時被折磨得死去活來,隨著時間的流逝,那種感覺越來越模糊,奮斗的酣暢淋漓沖淡那一刻的苦痛。
?2003年,那一年的高考,對很多人來說應該時記憶深刻,甚至應該是痛苦萬分的。
那一年,非典的恐慌夾雜著高考的壓力,恐懼籠罩,謠言四起;那一年高考時間從7月提前到6月,節奏打亂,人心不穩;那一年高考堪稱史上最難最變態,生理心理雙重煎熬,雙重考驗,高考結束,真的有種幸存者的感覺。
非典型性高考
2003年8月5日,29個國家報告臨床診斷非典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報告病例的平均死亡率為9.3%。
高考期間,非典的威力還在。消毒、量體溫是我們的日常,有咳嗽發燒就立即被隔離了,據說有學生是在隔離教室參加高考的。
平時我們被封鎖在校園內,家長不得接觸,來了也是在鐵門之外,隔著鐵條大門,恍惚有種在獄中的感覺。很多男生已經忍受不了整日被關在籠中,每天像犬一樣狂躁不安。記得當時有個男同學從床鋪上面下來時,床上鐵條踩斷了插入他的腳中,好多同學搶著抬他去醫院,能去的人都興奮不已,因為難得出去放風了!
還有個同學家長隔著鐵門扔了好多好吃的給他,還沒到食堂已經被搶光,每天只能吃食堂的飯,看到都想吐,看到美食都變成餓狼了。
非典期間同學們每天要報自己的體溫,有同學開玩笑報了38度,立馬被拉出去了,然后被老師的眼神殺回座位!
非典期間,內心恐慌,到處隔離,有同學說,人類會不會滅絕啊?我們會不會死?還有同學說,只要不高考什么都行,非典幸存下來的同學每人分配一個大學就好了,考什么考!
然而,太陽每天照常升起,高考也正常進行。只不過多了個程序就是測量溫度才能進入考場。非典高考就此載入史冊。
史上最難的考試
2003年那一場高考,真的堪稱史上最難,簡直可以說是變態。數學考完,有的人直接蹲在地上哭了。還有的人據說沒考完就放棄了,直接走人放棄高考。后來據聽說是因為試題泄露,用了備用競賽題。競賽題!競賽題!競賽題!
我走出考場的時候,旁邊有個男同學直接開罵:“XXX,這輩子再也不要高考了,我的兒子我的孫子都不許參加高考了”!很多人都說這卷子不是人出的,比奧數還難。
然而,我是看了同學的普遍吐槽才知道真的難,因為平時的考試我都覺得很難,數學本來都是不及格的,最后幾道大題本來就是從來不做的。那年我考了75分大概,分數都算可以了,平均分只有五六十分,90多分及格的都是高分了。
回到學校很多人直接把被子水瓶扔下樓,有哭的,有吼叫的,一片絕望。不得不說,這么難的卷子,直接影響后面的發揮,那年高考哭泣的同學絕對是史上之最。對心理承受能力絕對是一場考驗。
高考時的心態
我的成績算是中上,保持在十幾名左右,比較穩,但是比較偏科,語文英語尚可,數學特別差,很少及格,歷史也常常游離在及格線。
對于未來,我當時沒有什么概念,只知道我要考大學,但是不知道能否考上,除了清華北大我都不知道中國還有什么大學,相當無知,一片茫然。高考的時候也沒有太多的心理負擔。
高考被分在本校初中部考,心里踏實了許多,畢竟還是很熟悉的地方。拿到卷子那一刻,心里對自己說,原來這就是高考啊,覺得和平時并無二樣。
只是覺得名字準考證號千萬別寫錯,反復檢查好多次。甚至還擔心2B鉛筆別有什么問題,萬一讀不出來,就掛了。
因為數學特別難,所以基本沒有拖后腿,正常發揮,達到了本科線。但是填志愿很為難,基本上不了什么理想點的學校。當時老師和我爸爸說,不行就復讀一年吧,這樣的成績明年可以上一個好一點的大學。
我當時就徹底懵了!納尼,再來一次?!這可不是再來一瓶那么簡單啊!
復讀的煎熬
對于蘇北的同學,復讀,已經成了常態,除了比較拔尖的同學,考上好一點大學的基本都要靠復讀。
我轉到縣里最好的中學復讀,校風肅殺。全校園都有攝像頭,男生女生并肩走在一起的現象基本沒有,跑操做操的時候不敢做小動作。因為晚自習前校電視臺會播放違規學生的畫面。
另外我被從里到外整頓了一番,原來外套從來不拉拉鏈,坐在座位上也是吊兒郎當,老師都一一按照校規給我糾正了,意思是我真的沒有一個學生樣,特別沒有一個女生的樣子。
復讀的一年基本大家都是埋頭學習,很少抬頭,我也很少說話,氣氛壓抑。全封閉管理,每個月好像只能休息一天,整天都被埋在書堆和試卷堆里。
當時一個班級有七八十個人,已經不能再擠了,一共40多個班級,真的很龐大。
就是那么多人的班級,一般情況下鴉雀無聲,如若無人,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到。這對于我是無法忍受的。所以我偶爾也會在自習課時候拉同學偷偷去操場打乒乓球,一般我都是直接把班子拐走,這樣就沒有可以管我的人了。要想不被管,只有拉入伙,哈!打完就很舒暢!重新回到學習狀態。
那時候早上五六點起床,繞著學校湖邊跑操,然后早自習,上課,晚自習一直到晚上十點。幾乎沒有自己時間,腦子里除了試卷就是書。有的同學已經差不多能數清歷史書上人物的胡子了,倒背如流。
因為前一年高考難得離譜,所以2004的高考就降低難度,簡單到變態。拖后腿的數學和歷史我都達到120分,其他基本130,真的很簡單,高考是數次模考中我排名最靠前一次,算超常發揮了。
目標重建
隨著時間的拉長,閱歷增加,覺得高考似乎沒有那么重要,那只是一個分水嶺,是一個烙印,烙在我們的生命里,你甚至察覺不到。
過了高考,而人生考題才剛剛開始。比高考更難的課題就是目標重建。
從很小時候我們就被教育,一切為了高考,一切為了上大學,這似乎成了我們終極目標。等到實現了這個目標,我們就變成了孤獨的游魂。
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學,大學只剩下吃和睡;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學,不知道往哪里去,不知道怎么努力。我們對未來沒有規劃,只知道從高壓中解放了!僅此而已。沒有目標驅動,生活學習失去方向。甚至在工作多年后,仍然不知道目標在哪里,興趣在哪里,能做什么,會做什么,要做什么。
以前都是被別人設立目標,全封閉管理,被逼著學習。所以我們成了考試機器,我們不會生活了。沒有為目標奮斗的艱辛,沒有實現目標舒心的微笑,沒有那樣興奮緊張,沒有以前酣暢淋漓。
我們都需要重建目標,這個過程漫長而又痛苦。
高考可以改變命運,又讓我們失去自我。但無論如何,那些為了目標揮汗如雨,挑燈苦讀的日子,還是值得懷念的。
成長遠在高考之外,生活中到處都是超綱題,但是不可否認,高考作為一個坐標,在我們一生中成為一個里程碑,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影響并參與你人生規劃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