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看到以前一個朋友寫的一篇文章,是關于電影《大圣歸來》的,文章里面闡述大圣是一個類似:“ 一個逃避現實的年輕人,對現實很迷茫,他被封印后無數次掙扎卻找不回力量的失敗的挫傷,迫切地想成為自己英雄的憂郁”。其實之前我倒是沒有體會到這般的,在看完這篇文章后,我又在深夜刷了遍這部電影,說實話像看這種類型的電影,我一般比較喜歡在晚上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關上燈一個人靜靜的去欣賞著。
“大圣”是一個曾經意氣風發的這樣一種形象的人物,可是由于在銳氣過剩,以至于被鎖在了“五指山中”(影片中貌似沒有這樣的詞語)。這個貌似是一個人曾在學業、事業等某種方面上,有著出色的能力,由于沒有出色的處理這方面的能力,或者說沒有一個很好的克制力,以至于受到一些處罰。江流兒這樣的人物出現,好似是注定要讓“大圣”復蘇的。但“大圣”在一次次努力的想沖破“符印”,來重新獲得曾經的力量,最后都以失敗告終,使得他有了失望的心理。不過江流兒這樣一個人物的心理是單純的,他只知道大圣的能力是強大的,加上“大圣”每次見到江流兒遇難,都想著要去幫助。在遇到最后的大BOSS的時候,他受到了挫折,他認為到自己是不可能再回到從前的狀態,于是在江流兒呼喚大圣去救傻丫頭的時候,他選擇了放棄。雖然選擇了放棄,但其內心依然是有所掙扎的,不然也不會在江流兒選擇獨自去救傻丫頭的時候,他又試著想重新突破封印,結果依然是失敗的。就在他失敗后落到水中時,影像中的江流兒說:我這里還有一個齊天大圣,送給你。這時的大圣好像終于開始蘇醒了,他從水里爬了起來,然后去救傻丫頭了。這里我更覺得,“大圣”這樣每次都試著去突破封印的緣由,其實也是來自于江流兒的,因為他看到這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孩子,卻依然有如此的心力。
當然“大圣”并沒有在這次的蘇醒中一次性的成功,他去會那個抓走傻丫頭的妖怪時,還是被打的落花流水,在他背那個妖怪釘在山洞里的時候,江流兒為了救他,引誘妖怪離開。但在看到江流兒被妖怪追的“節節敗退”時,他再次的復蘇了一些,但不足以成為沖破符印的主要力量。最后就像那位朋友文中說的,影片以有憾為代價,就是江流兒的死去,來使得大圣有了沖破符印的力量。可這個沖破力量的代價太大了,且“大圣”這一路來的歷程顯得并不那么清晰,或許也正是如此,影片才以江流兒的死去來作為他最終尋找會自我的力量。
在準備看這部影片之前,我同時又下載了另外一部影片,確切的說應該是兩部,就是周星馳的《大話西游》,雖然這影片之前看了,但也沒有做過深入的了解,只當其是一部簡單的愛情片來看的。可在再一次看完后,慢慢覺得這樣的一部影片,是否包含著一個人在迷失中尋找自己的這樣的一個內容呢?
孫悟空因為在取經這一“職業”中,沒有找到自己的核心智能,被觀音所滅。但他的師傅也是一個內心比較“單純”的人,選擇以自己的死來換取自己徒弟的重新來過。不過著只是一個換取的代價,并沒有能觸發孫悟空他內心的東西。他最后的醒悟,也是在看到了紫霞在他心里留下的眼淚后,才覺悟到自已以前看事情只是以肉眼去觀看,沒有用心去體會。這貌似很是類似中國文化里的“心學”。
在他選擇帶上金箍時,觀音問他還有什么話想說,他所說的那句我們眾所周知的經典臺詞時,他的內心還是沒有得到真正的釋然。他去牛魔王那里救自己的師傅時,被紫霞糾纏時,身上掉下那串紫霞曾經使用的鏈子,這已然顯明他內心依然不能釋放,在紫霞為了救孫悟空被牛魔王刺死后,他才算真正的釋然了,因為他所愛的“塵世”的東西依然失去了,現在唯有的就是回到原來的位置上。不過這里其實時面臨選擇兩個理念的東西,他必須要拋棄一個,就像他要么選擇紫霞,要么選擇取經。這便和大圣歸來里大圣的歸來的不一樣了,可這樣的兩個人物,都需要以一個人物的死,這樣一個結果來讓他們”復蘇“,由此看來貌似這死時必然的了。
可這兩部影片中,給我所帶來的感受,更多的還是類似一個曾經意氣風發的人,在遭遇挫折(或者說困難)后失去了自我,然后通過一系列事件的發生來促發他恢復到曾經的樣子。不過《大話西游》中應該還有更多星爺的心路歷程,他所闡述的或許并非如此,但正如一句話所說:作品產生以后即與作者無關了。當然這種“作者已死“的后現代理論,不知可否用在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