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
簡·博克和萊諾拉·袁,她們兩人是心理學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資深心理咨詢師。她們從1979年就開始為學生中的拖延者創設了一個團體治療課程,致力于為全美國的學生、公司組織和公眾團體提供心理治療和服務,終年活躍在伯克利、斯坦福大學的講壇。
關于本書
這是一本心理自助書,幫你改善拖延,找回完成事情的成就感。
核心內容
第一部分,拖延癥的表現。第二部分,拖延癥的三個成因。第三部分,克服拖延的三個方法。
點擊查看大圖,保存到手機,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拖延癥的表現形式
做事喜歡拖延,而且在心理上不能接受自己現在這個樣子,想要急切地做出改變,但是就是辦不到。
重度拖延癥患者拖延的狀態持續久了,會產生一種自我攻擊、自我毀滅、破罐子破摔的傾向,越做不好,越完成不了目標,對自己下一個目標的要求反而越來越高,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自我挫敗的閉環。
二、拖延癥的三個原因
1. 生理原因:理智很難戰勝本能
本能就是大腦天生的操作系統,已經進化了150萬年,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已經根深蒂固。而理智是人類有了信息之后,面對欲望和需求衍生出來的自控系統。在面對本能時,理智往往無法控制自己。
2. 心理原因:恐懼
第一種是害怕失敗。故意拖著把事情搞砸,到最后就可以告訴自己說:你看,我不是沒有能力,只不過沒有全力以赴罷了,這樣就可以避免看到那個真實的自己。
第二種是害怕成功。這類人大部分受到家庭的影響。家里人認為他不能成功,當他順從自己的心去做這件事眼看要成功的時候,他忽然害怕家里人說的是他不知道的真實情況。他開始拖延不想完成這件事,他怕見證這件事的結果。
第三種是對掌控權的恐懼。簡單說就是我們是否拖延取決于讓我們做這件事的人是誰。如果掌權的是我們喜歡的人,我們就愿意做;如果掌權的是我們討厭的人,我們就情不自禁想拖延。
3. 思想原因:完美主義
行動上的完美主義會讓你不斷地用行動持續改進,最后獲得一個接近完美的結果;思想上的完美主義只是盯著那個完美的畫面,一直幻想完美的結果,遲遲不展開行動,當截止時間要到的時候,連碰都沒碰就直接放棄。下一次再遇到事情時,因為要彌補上一次沒做完的失望,會對事情抱有更高的期望,結果當然沒辦法達到要求,從而產生一種持續的挫敗感,越來越拖延。
三、克服拖延的三個方法
1. 設立截止日期
截止日期是真正的第一生產力,沒有截止日期很容易陷到一種無限改進的陷阱里面,感受不到完成一件作品之后的成就感。設置截止日期不僅可以讓我們快速按時地完成任務,也是對我們心理的一種保護。
2. 改變環境
抵制誘惑本身需要大量的意志力,一個嘈雜的環境會增加我們完成事情的難度,所以我們可以盡量改變自己的環境,讓自己處在一個消耗最少的環境中,全神貫注地執行任務。
3. 心法的轉變
我們要做一種心理上的轉換,從我要做一個完美的東西轉換到我要做一個最爛的東西。用這個心法就可以讓拖延癥的心理壓力減輕很多,全心地對過程負責,結果自然水到渠成。
金句:
1. 有些問題,我們只要能清楚地看到它們的本質,問題本身就會有所緩解。就像情緒一樣,我們傷心的時候會哭,但如果你對著鏡子哭,往往就哭不出來了,為啥?因為你可以看到自己在哭。
2. 有拖延癥的人,在心理上不能接受自己拖延的樣子,想要急切地做出改變,但是就是辦不到,這種心理的矛盾會導致他極度的痛苦。
3. 如果實在是沒有辦法管理好自己的大腦,讓它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那么最好就接受。畢竟追求創新、追求卓越是一種活法,追求安穩、追求舒適也是一種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