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媽媽的朋友圈讓我再次想到產(chǎn)后抑郁這個話題。曾經(jīng)因為這個話題在微博與人小小爭辯過,對方認為抑郁情緒要靠自己強大起來挺過去。時至今日我依然要說,讓一個已經(jīng)患病的人硬抗著,不重視不救治,這是殘忍的。并且暗示“如果你扛不了,是你的矯情軟弱沒用”,這無疑雪上加霜。
此時最合適用那句話,對于不了解的事情哪怕不發(fā)言呢?因為不當?shù)年P(guān)心和建議都會是一種傷害。你可以不說話,但不要指責和判斷這些身處無邊黑暗的人,更不要嘲笑她們軟弱不堪,小題大作。她們脆弱到經(jīng)不起你輕輕一指。
而高興的是,當她還在吐槽苦惱無望,表示要好好愛自己等這些信息時,說明她在奮力的向外求助,并且拼命積攢一點力量去對抗抑郁情緒??墒沁@種求助也是危險的,會有不明就里的人發(fā)出指責,造成二次傷害。
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產(chǎn)婦(并不僅指月子期間或者新生兒期哺乳期)感到產(chǎn)后的生活越來越糟,自責壓抑情緒越來越重,憤怒無法表達,身邊人不能理解自己等等情況時。不要等待,不要盲目的發(fā)出求助,去尋找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
雖然許多媽媽以過來人的經(jīng)歷告訴你,一切都會過去,遲早都會過去,要挺住??墒?,只有自己才明白,黎明的曙光是在前方的,但一步一步挪過去有多艱難。并且心理的傷害并不完全來自產(chǎn)后的辛苦,孩子長大入托,母親的照看工作減少之后,并不意味著心理的傷害會平復,多數(shù)只是被掩蓋而已。每回想起,仍然會痛苦。
以我個人經(jīng)歷以及粗淺的心理學知識來總結(jié),有幾類媽媽較有可能遇到產(chǎn)后抑郁的問題。
婚后二人世界,沒有與老人同住過。
夫妻感情好。相處中妻子得到較多寵愛,對丈夫的情感需求是父愛式的,獲得很多包容,被容許像個孩子不用長大。
對育兒艱難的心理準備不足,雙方家庭的老人生活習慣及價值觀差異較大。
新媽媽的原生家庭母嬰關(guān)系有問題,就是說,在最艱難的時候,和親媽的矛盾全暴露出來,并亟待解決。
一定程度上,經(jīng)濟能力不足。
我的經(jīng)歷是,前四條占全。曾經(jīng)有過很難熬的日子。我寫第五條是因為,當我處在黑暗中糾結(jié)抑郁,不能作出判斷的時候。小象爸爸執(zhí)行了簡單粗暴的方法:回到曾經(jīng)兩人行,如今三人行的生活模式,帶娃的事,請無情感交織的月嫂或育嬰師來協(xié)助。這需要錢。
這是一種類似及時止損的方法,很重要,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治本。至于夫妻關(guān)系的重新建立,和老人相處的模式形成,以及原生家庭關(guān)系的修復,就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了。需要漫長的受助以及治愈過程。
想和正在與這種暗黑情緒斗爭的媽媽們說,不要停止在一些平臺上抒發(fā)你的情緒,不要擔心別人會怎么想,不要怕因為你和以前不一樣而失去愛你的人,愛你的人不會走開。
嘗試說出自己的需求。不用說明原因的,不用帶著歉意的去說自己的需求。“我要睡一個整覺”"明天下午我要去聚會"等。把自己從照料孩子第一責任人的位置上不時解放出來一會兒,相信其他人能照顧好孩子?;蛘?,你不喜歡老人的育兒方式,家里什么東西被變動了不習慣。都試著直接講出來,但注意講眼前的事實,不要憋了很久帶著情緒發(fā)作。第一次不開心的時候就講出來。結(jié)果不會有你想的那么糟。
我也很羨慕那些沒有受到產(chǎn)后情緒困擾的人。但遇到了,也不是壞事。因為這些問題遲早需要面對,只不過現(xiàn)在用了集中的方式,一下子全部打到你面前。不論你此刻的能量來自哪里,如果從哪個方向感受到一絲溫暖的微光,就積極的伸出手,不要怕被拒絕。你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