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腫瘤科所有醫護眼里,風鈴是所有不幸的病人中最幸運的那個。
7年前,35歲的風鈴因為腹脹腹痛就醫,被發現癌細胞已經天女散花般在肚子里瘋長。
手術也因此變成了整個腹腔的大掃蕩,所有被腫瘤侵犯的部位能切則切,最后再用生理鹽水來個腹腔大灌洗,把散落的蝦兵蟹將盡量帶走。手術后的病理檢查確定了風鈴的原發病是結腸癌。
結腸癌腹腔、卵巢、肝轉移,這個診斷就這樣突然屬于了風鈴,也順勢改變了她此后的生活。
大手術加術后半年的化療,風鈴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但這場人癌大戰卻遠未結束,因為病情發現的晚,風鈴體內的癌細胞無法完全清除,不到兩年,腫瘤在肝內復發。
于是風鈴不得不重新開始化療,后來加用了靶向藥物,效果很好,還因此獲得了廠家及慈善組織提供的免費贈藥,可以一直維持治療下去。
其后的五年時間里,風鈴便每個月到醫院,領贈藥、用藥,在醫院住一晚上,出院回家。
一個月一個療程,每個療程上萬元的靶向藥,風鈴免費用了五年,而且還可以一直用下去。在其他用了幾個療程就沒效無法拿到贈藥的病友眼里,風鈴簡直就是上帝的寵兒。
但是,風鈴有她的苦惱,她甚至因此在醫生面前痛哭了好幾次。
02
年輕時的風鈴,有著東方女人特有的精致面孔和小巧身材,加上溫柔賢淑的氣質,頗受周圍男人的喜歡。
在追捧鐵飯碗的小城,風鈴的父母挑挑揀揀,最終讓風鈴嫁給了現在的丈夫,一個在當地有點權勢的公務員。
婚后的生活如同風鈴所在的小城,平淡無奇,按照世俗固有的軌跡,買房懷孕生子。丈夫也還算體貼。
平淡之中總會有波瀾。風鈴的第一個孩子在一歲多時被發現智力發育遲緩,于是風鈴辭掉了收入不高的工作,專心在家照顧孩子。
在風鈴的精心照顧和引導下,大寶順利入了小學。二寶相繼出生,健健康康,生活漸趨平靜。
“如果不是我得了癌癥,我老公也不會那么辛苦,小孩也不會那么可憐”,風鈴經常這樣跟我說。
“但是你的治療效果很好啊”,我試圖安慰她。
“每個月都要回醫院治療,花了這么多錢,在家也做不了多少家務,我婆婆經常跟我老公抱怨,嫌棄我,我真的覺得還不如死了好,可是又舍不得孩子們,我活著,就為了他們”,風鈴的眼圈又紅了。
03
為××而活著,一個聽起來偉大高尚的說法,也是我們的社會喜歡的說法。
可是,如果沒有那個××,就沒有活著的意義了么?
知名的心理專欄作家武志紅老師在他的《身體知道答案》這本書里,提到他的一位來訪者說,他媽媽常講,他們家的人都是,你為我活著,我為你活著,他們都不自私。
而武志紅老師卻認為,這樣的人,其實都沒有“活”著。
人們喜歡追問活著的意義、人生的意義。曾經在西藏阿里高原做軍醫、從醫二十余年的作家畢淑敏,經歷過最惡劣的自然環境,見過無數的生生死死,在一場大學演講中告訴我們:人生本沒有意義,每個人必須為自己的人生確定意義。
而這個人生的意義,我們應該去哪里找?向外還是向內?
余華的《活著》寫出了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余華坦言,寫作過程讓他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我希望有一天,風鈴會告訴我:我活著是因為我想活著,我活著是為自己而活著。
為自己活著,你才不會被他人左右,才會發現,縱使痛苦相伴,風鈴也會有隨風歌唱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