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帶娃兒到醫院去打針,然后送她到幼兒園,等我到單位已是9點半了,沒有吃早餐,我順手把從家帶的面包。面包已經放了三四天,聞著有點味道,我心里僥幸的想著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吧。結果卻把我害慘了,下午肚子就一直隱隱作痛,咕嚕嚕的翻江倒海似的,還不停的拉肚子。
吃飯、運動和睡眠是我們對身體進行充電的重要手段。吃飯尤其重要,可以為身體提供必要的熱量,保障身體的充足的體力。不好好吃飯,身體沒有充足的熱量補給,我們就像耗盡電量的電子產品一樣,無法進行正常的工作學習。像我這樣,不小心把肚子吃壞了,身體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差點要去醫院了,更別說進行工作了。
像我這種出生于北方農村的80后,小時候估計都有過餓肚子的經歷。這種經歷影響了我的前半生,導致我的前半生一直都在為吃飯問題掙扎。
在學校讀書期間,我是異常節儉的。至今我還記得當時上初中,在學校住校,周末回家。在學校吃飯,我舍不得花兩毛錢買份菜,就只吃饅頭和從家里帶的胡蘿卜咸菜。每周周日中午我就開始準備咸菜了,媽媽腌好的胡蘿卜,洗凈切絲,放很多油爆炒,有時還會和雞蛋一起炒,那叫一個香啊!當時的同學,家境條件都不是很好。我們都喜歡從家里帶吃的東西,大家聚在一起,你嘗嘗我的,我嘗嘗你的,吃的不亦樂乎!
上高中時,因為學習緊張,壓力大,家里給的生活費也比較充足,吃飽飯基本不成問題。當時的我也意識到身體的重要性,為了考上大學首先要吃飽肚子,所以就再也不敢像初中那樣節省了。
等到了大學,因為學費、生活費都上了很高的臺階,為了給家里減輕負擔,我參加了勤工儉學,爭取靠自己解決吃飯問題。由于大學在一個縣級市的郊區,周圍也不像大城市那樣,有比較多的兼職機會,我們的大學生活相對單純的多,除了學習還是學習。
大學畢業時,我不甘心回老家去做高中老師,發奮努力,考了中科院的研究生,不用交學費,每月還有幾百塊錢的津貼收入。再也不用問家里要錢了,我終于長舒一口氣。我不僅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吃飯問題,同時還可以通過學習拿學位。
現在回想起自己的求學經歷,我還在暗自感嘆,幸虧當時我付出了足夠的努力,而且運氣比較好,順利考取了研究生。當時,我還是賭了一把的,以我家的情況,如果考自費研究生,我是根本不會去上的,所以要么考公費的,要么回老家教書。結果證明我賭對了!
總結來看,因為家里窮,二十來歲以前的我,一直都是在為吃飯問題發愁。小時候我發誓一定要走出農村,而我能找到的出路只有上學,考出去。其實,現在上學也基本上是農村孩子出人頭地的唯一出路。高考雖然備受人們詬病,但相對而言,高考還是最公平選拔方式。
今天,三十多歲的我,感謝二十幾歲的自己付出的艱辛努力,沒有當時的付出,就不會有我現在的高收入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