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語文園地中,口語交際是《我們做朋友》。我和學生一起看書,然后總結和同學聊天的時候說什么,怎么說。
總結出來以下4條:
1.打招呼:你好!
2.自我介紹:我是×××
3.介紹自己的愛好(可說,可不說):我喜歡做×××
4.問: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然后請幾個同學試著說一說、聊一聊。發現同學們的互動做得不好,又教一教——
師:你說完了:你好!我是×××。別急著說下去。
師:(轉向另一個同學)你呢?你怎么說?
生:你好!我是×××。
師:(轉向第一個同學)然后你接著說:我的愛好是×××,我喜歡×××。
師:(轉向另一個同學)你說什么?
然后就讓他們自由交流。我到學生中間聽了聽。
有一組4個男生,是這樣說的:
甲:你好!我是×××
乙:你好!我是×××
丙:你好!我是×××
丁:你好!我是×××
甲:我的愛好是打王子。
乙:我的愛好也是打王子。
丙:我的愛好也是打王子。
丁:我的愛好也是打王子。
我傻了!問他們:什么是打王子啊?
他們雀躍著:是游戲!電腦游戲!王者榮耀!
啊?????
這就是他們的愛好?
打游戲?
一年級的學生?
再看看這幾個孩子——無論是學習、自理、安全、衛生、文明,各方面都屬于相對較差的。
這里面有什么聯系嗎?
我不由得聯想到曾經讀過的文章、了解的新聞:
在看電視的時候,腦電波接近于睡覺的狀態。
有的家人帶孩子的時候,電視一開,大人就自己忙自己的,孩子也很乖。但是后來發現孩子說話能力發育遲緩,注意力不集中,種種問題。
打游戲呢?
有的小孩子在大人不知道的情況下,就付了錢充了值買了游戲,大一點兒的孩子熬通宵、甚至有的年輕人考上了大學上不了要退學,更嚴重的幾天幾夜不睡覺打游戲猝死,這樣的新聞還少嗎?
出于一種責任心和使命感(別笑,這是一種職業病),我趕緊對學生進行一番教育。
你們知道嗎?看電視、打游戲,腦子就會變笨哦!
科學家研究過的,人看電視的時候,腦電波和睡覺的時候一樣。那你都不動腦子了,怎么變聰明呢?
你們家里的大人玩游戲嗎?
隨機一問,凡是孩子玩游戲的,大人都愛玩手機、打游戲。學習好、自制力、專注力強的孩子,家里都沒有這樣的環境。
那個第一個說“我的愛好是打王子的”甲,我問他家里的情況?
電視長時間開著——因為他跟著老人,老人一般習慣總開著電視。
爸爸媽媽呢?回到家就是玩手機。
所以他:
上課的時候40分鐘,都聽不了5分鐘。學習怎么辦?這孩子一看就機靈,大眼睛撲閃撲閃的,一點就通。就靠著聽的那幾分鐘,還有家里給報的各種課外班。
成績怎么樣?
有的時候挺好,90多,有的時候很差,全班倒數一二。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狀態?
因為一年級的知識簡單,有學前基礎,又有課外班補著,一聽就會了,就能考好點兒;不聽或者做題的時候不專心,就錯得稀里嘩啦。
咱當老師,講的是道理。也有人靠打游戲掙錢,掙得還不少呢!給學生講道理,就得尊重事實,就得讓他們心服口服。
于是我給他們講了講真正的打游戲高手是什么樣。
一天打7、8個甚至更多小時,
每次的輸贏都要記錄,
要分析為什么這樣打能贏,那樣打會輸,
要研究贏了自己的人用了什么戰術戰法,
要忍得住總是輸,
要忍得住長時間沒有穩定的收入,
——神不是一天煉成的!
孩子需要明白:做什么事都不容易!
學習不容易,寫作業不容易,寫字、算數不容易,練跳繩、跑步不容易,學唱歌、畫畫不容易;
可是,家長上班也不容易,老師講課也不容易……打游戲想打好,也不容易。
再琢磨琢磨,游戲之所以能成為他們的“愛好”,不可能沒有原因。
一則,可能因為家里的環境——大人玩,小孩也就有樣學樣。
二則,可能因為他們沒有其他的選擇。沒接觸過閱讀、美術、打球、手工……自然也就不容易建立起健康的“愛好”。
三則,沒有人教過他們,什么才稱得上“愛好”,為了自己的愛好,應該做什么。
既然找到了原因,怎么解決?
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