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磐安.縉云3日游第二天。
今天的行程是縉云人間仙都的三大景點--朱潭山、小赤壁、仙都鼎湖。
縉云仙都的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奇峰異石,千姿百態,擁有很多的人文、歷史與自然的傳說。早晨8:00從大盤山開元明庭溫泉酒店出發,一小時十五分左右到達仙都景區游客中心。在景區游客中心換乘景區旅游巴士開始了今天的旅程。
第一站小赤壁。
明代御史樊獻科游小赤壁后留下詩句:“削壁入云天,凌空幾歲年。石橋藏野艇,幽谷瀉飛泉。洞隱諸峰合,林蔭一鶴眠。草堂歸路近,明月半溪煙。”其大意是:一艘小艇泊在石橋下,對面的幽谷中清泉飛瀉直下。諸峰并立,山洞暗隱,在林蔭深處,一只仙鶴休憩其中。臨近草堂,就要回到居住的地方,這時候明月升起,映照著溪水,煙霧迷蒙。
小赤壁因臨溪一面絕壁陡峭,紅白相間,猶如焰火燒過,故稱小赤壁,古時又名白巖。由于酷似長江赤壁。但規模較小,故稱小赤壁。崖壁有署名印?!睹鞔亓铨?賓》的“小赤壁”題刻。山體原為東北向斷裂,因受溪水侵蝕和風化作用。巖石崩塌,斷面裸露,成此絕壁奇觀。
小赤壁就是一條天然石廊。石廊的一側是靜靜的溪水汩汩流,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倚對的是堅硬無比的天然赤壁長廊。漫步在這條狹窄木棧道的長廊中,溪中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升騰的水霧氣帶著微風拂過全身,通體清爽,感覺仿佛進入了仙境。
小赤壁的西邊山巔有形態酷肖的“婆媳巖”、“舅轎巖”相對。內有龍耕路、大肚巖、小蓬萊、仙榜巖、八仙亭、云關、丹室等自然景觀,錯落有致,山水相融,構成了一幅風光旖旎的畫卷。
小赤壁雖無長江赤壁的雄偉壯闊,但有自己的細膩潤物,有自己的韻味。與長江赤壁的雄偉壯闊相比我更喜歡小赤壁的細膩、圓潤、不張揚的內斂。
今天行程的第二站:鼎湖峰。
鼎湖峰,狀如春筍,直插云霄,稱“天下第一峰”。峰巔蒼松翠柏間蓄水成池,四時不竭。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在此錛鼎煉丹,然后跨赤龍升天而去的地方。唐代詩人白居易曾用“黃帝旌旗去不回,片去孤時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做晴天雨點來。”的詩句來描繪這個天下奇觀。
走進仙都,一座如石柱的山峰直擊眼球,鼎湖峰壯如春筍,直插云天,是仙都最搶眼的標志。鼎湖峰是整個景區的核心,堪稱“天下第一筍”
鼎湖峰里的主要景點有:童子峰、仰止亭、步虛山、步虛亭。
我們坐纜車直達步虛山。步虛山十分陡峭,在纜車攀行進過程中,可以看見黃帝廟宇和進來的所有景點,還可以看見四處的高山和遠處的城鎮。
步虛山是鼎湖峰的后山。它東西走向,東接高,西為石筍漏,南為下官坑,北俯板堰,海拔高364米。它的西頭原與鼎湖峰為一體,形成于白堊世晚期,后經流水的沖刷和寒暑風化,才慢慢自然崩塌分離,形成許許多多尖柱狀的石柱。 鼎湖峰就是其中最高最大的石峰,故步虛山,西端俗稱石筍漏與石側漏。
如果說鼎湖峰是仙都的風景名勝區的核心,那么黃帝祠宇則是仙都景區的靈魂,是江南祭祀黃帝的重要場所。
北陵南祠,仙都黃帝祠宇坐東南朝西北,是中國南方朝拜軒轅黃帝之中心,每年清明節、重陽節舉辦盛大的祭祀大典。
鼎湖峰不愧是仙都景區的核心,也不愧“不觀鼎湖,不知仙都”之美譽。
今天行程的最后一站:朱潭山
朱潭山,因朱熹在仙都講學時鐘情于山水,時常泛舟于碧潭,人們便把這個美麗的碧潭稱為“朱潭”,旁邊的山叫朱潭山。由仙堤、朱潭、晦翁閣、九龍壁、超然亭等景觀組成。
仙堤位于好溪水畔,視野開闊,是觀賞鼎湖峰與仙都自然山水和田園風光相結合的最佳視點。
行走在用鵝卵石鋪成的仙堤上,但見溪水緩緩流淌,藍天白云、遠處的山脈、近處的村落和橋梁倒映于清澈的水面上,只看一眼便被深深迷住。
欣賞完仙都的三處景色,我深切感到,縉云仙都的美在于水,在于山,在于原生態。每處的景色都像一個地球儀,轉到那里都有不同的風光,真不愧譽為“仙人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