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 放假回家,一些長輩親朋與我閑談之時,總是免不了帶著玩笑或者慨嘆的說一句:越來越弄不懂年輕人的心思了。更有些對自家年輕人過分愛護的,也微微感慨:越來越不知道要怎么樣討年輕人歡心了。
? ? ? ? 年輕人們的不開心好像成了一種習慣,這當然也包括我自己。
? ? ? ? 失眠,爆肝,脫發,持續的肌肉酸痛,這些在中老年社群才頻繁出現的關鍵詞如今倒像是甩不脫的牛皮糖緊緊粘在在年輕人的身上。
? ? ? ? 焦慮,持續不斷地焦慮,蔓延在年輕人的中間,以此帶來的結果就是,不高興。
? ? ? ? 關于宇宙、時間和空間的問題,在深夜的前半段時刻緊緊纏繞在腦海里,躺在床上眉頭緊鎖,渾身僵硬,思維快速運轉。
? ? ? ? 繼而微微收回思維的觸覺,轉而想想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立刻對所有未知的道路感到發自內心的恐懼和迷茫,全身冰冷,持續焦慮。
? ? ? ? 持續的失眠,持續的焦慮,以及,持續的不高興。
? ? ? ? 心不靜是病,得治。
【2】
? ? ? ? 前幾天和一群處在各個年齡段和各個圈子的朋友在一起聊天吃飯,話題慢慢深入,大家也就漸漸地開始說到最近的生活還有壓力。焦慮是蔓延在字里行間的東西,噼里啪啦一大串說下來,似乎都是關于未來生活一大串的疑問和不確定。一個比我年長一些的朋友緊接著聊起了她的生活,平實的故事和敘述,也有煩惱和氣惱,卻都是那些日光底下真真實實存在的,存在在昨天,前一天,上一個星期的。
? ? ? ? 于是我們可以就那些當下的問題進行吐槽,商討和解決,卻不能對關于未來任何的問題進行討論。
? ? ? ? 現代人的生活總是,不高興常有,但區別在于,焦慮是否常有。
? ? ? ? 那時候我一點點想明白了一個道理:太在意“生活”,就會變得不太在乎生活。
【3】
? ? ? ? 我們要如何定義“幸福生活”,與其定義什么是“幸福”,不如先定義什么是“生活”。
? ? ? ? 規劃和思索將來是一件充滿躍躍欲試的事情,只是過分的籌劃和設想,就把躍躍欲試演變成了焦慮。
? ? ? ? 關注生活的品質,從而忽略生活本身,這是偏于憂郁的人格慣性的思考方式。設想未來的錦繡和那些急于達成的偉大目標,是對現有生活的激勵和鼓舞,然而長期的纏繞在不斷更迭的目標里,會感到無休止的疲勞。
? ? ? ? 關于生活的切實定義,無從定論。但是可以明確的是,真正的生活的確是指向平庸。無論是你眼目所及那些令人艷羨向往的圈子,還是那些從來不屑嗤之以鼻的生活,其本質都是重復以及平庸。我們心馳的仍是那些我們未曾達到的生活,而我們所在的,所厭倦的,或許是我們曾經心馳的生活——而現在,我們正在厭煩于它的平庸。
? ? ? ? 有趣的是,世界像是一個平行的階架,我們生活在當下的階架而仰望更高一層,只是每一層階架的生活其實都毫無趣味可言。
【4】
? ? ? ? 煩惱常有,不高興常有,只是過分的設想不應常有。
? ? ? ? 我有時候會看到很多年輕的朋友外出旅行、趕音樂節、做義工或者每天運動打卡、寫寫畫畫的分享。
? ? ? ? 這些都是配稱得上年輕的事,也都是配稱得上年輕的生活。
? ? ? ? 或許問題的關鍵是在于,書讀的挺多,想的也挺多,只是路走的太少。于是心馳神往的也都是那些水中撈月,書里看來的生活。
? ? ? ? 不如多邁出去看看。哪怕是早高峰的地鐵公交,周末夜市此起彼伏的吆喝,隱縮在老舊的住宅小區里陰暗又窄小的裁縫鋪,菜市場丟了一地的瓜果皮。
? ? ? ? 這一切太糟糕了,我對自己說。于是這就是生活與生活的真相。
? ? ? ? 這是你眼目看得見,耳朵聽得清的,眷戀也好,想逃離也好的,真實存在的世界。
? ? ? ? 年輕人嘛,就不要總是不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