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
● 概念
– 度量:對事物屬性的量化表示
– 軟件度量:是指計算機軟件中范圍廣泛的測度,包括對軟件系統、構件或生命周期過程具有的某個給定屬性的度的一個定量測量
● 目的
– 提高軟件生產率,縮短產品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維護成本
– 提高軟件產品質量,提高用戶滿意度
– 為組織持續改進提供量化的指標和反饋
軟件度量的作用
● 理解:就是通過度量,獲得對過程、產品、資源等的理解,確定以后預測的基線和模型。對于不同的軟件組織和軟件類型,過程模型都不一樣。這是評估、預測、改進活動的基礎
● 預測:根據所理解確定的模型,由已知的要素推算、估計其它要素,以便合理分配資源、合理制定計劃
● 評估:分析活動與計劃的符合度,確定是否有偏差,以便控制其執行
– 開發活動與計劃的符合程度。如工作量估計偏差、進度偏差等;
– 產品的質量。如軟件復雜度、缺陷密度、平均失效時間間隔等;
– 新技術的影響
● 改進:根據得到的量化信息,可以幫助我們識別要因、查找問題的根源,以及能提高產品質量和過程效率的其它方法;與以前的量化信息比較,可以驗證這些方法是否有效
軟件度量的分類
四個基本度量項
● 規模(size):
軟件工作產品的大小
● 工作量(effort):
完成各軟件工作產品和活動所用人時(或人天等)
● 進度(schedule):
各軟件工作產品和活動開始和結束的時間
● 質量(quality)-缺陷(defect):
在各軟件工作產品和活動中產生的缺陷數
軟件度量的分類-規模度量
● 規模度量:
– SRS文檔頁數
– HLD文檔頁數
– LLD文檔頁數
– 代碼量(KLOC)
– UT用例數
– IT用例數
– ST用例數
– 。。。。。。
軟件度量的分類-工作量度量
● 工作量度量:
– SRS所用人時數
– HLD所用人時數
– LLD所用人時數
– 編碼所用人時數
– 測試(UT、IT、ST)計劃所用人時數
– 測試(UT、IT、ST)方案所用人時數
– 測試(UT、IT、ST)用例所用人時數
– 測試(UT、IT、ST)執行所用人時數
– 。。。。。。
軟件度量的分類-進度度量
● 進度度量:
– SRS階段開始時間、結束時間
– HLD階段開始時間、結束時間
– LLD階段開始時間、結束時間
– 編碼階段開始時間、結束時間
– 測試(UT、IT、ST)計劃階段開始時間、結束時間
– 測試(UT、IT、ST)方案階段開始時間、結束時間
– 測試(UT、IT、ST)用例階段開始時間、結束時間
– 測試(UT、IT、ST)執行階段開始時間、結束時間
– 。。。。。。
軟件度量的分類-缺陷度量
● 缺陷度量:
– SRS評審發現缺陷數
– HLD評審發現缺陷數
– LLD評審發現缺陷數
– 編碼評審發現缺陷數
– UT發現缺陷數
– IT發現缺陷數
– ST發現缺陷數
– 。。。。。。
其它度量指標
根據基本度量數據可以分析、綜合得到其他度量數據或指標:
● 缺陷密度:
– 研發活動發現缺陷密度
– 研發活動引入缺陷密度
– 工作產品缺陷密度
● 生產率:
– SRS、HLD、LLD階段文檔生產率:頁/人天
– 編碼階段生產率:KLOC/人天
– UT、IT、ST用例設計階段生產率:用例/人天
● 測試執行效率: 執行用例數/人天
● 用例密度:用例數/KLO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