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當我捧著一點星火,在黑暗里孤獨前行,是你們一群人舉著火把向我走來。——來自007覃杰寫作課。
也許,只有聾子才能聽清昨天,啞巴才能說清今天,瞎子才能看清明天。
背著昨天找明天,你會累壞每一個今天。所以,永遠不要給你的人生自我設限。不去嘗試,你永遠也不知道你的人生還有什么可能。
這是我聽完覃杰戰友的寫作課直播的心得。
世事難料。想不到我一個腹中羞澀的摳腳大漢,在遇到007后,竟然真的拿起了筆開始寫。
知道007應該已經有好幾年了,一直猶猶豫豫中,到底要不要寫。各種聯想,各種害怕,各種否定。在聽完直播課后,我認真梳理了一下我的心路歷程,結合直播課的內容,從中萃取精華,羅列出為什么要寫作?為什么要來007寫作?
懇望耐心看完,總有一款理由適合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為什么要寫作?
1、認知升級
覃杰戰友說:寫作的本質是思考。一語中的!
別不信。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而愿意做任何事。為什么?覃杰戰友給出了答案:思考是反人性的。
人的大腦只占人體重量的2%,卻要消耗人體20%的能量。一切為了節省能量,是人類從樹上下來時的初始設置。之所以說思考是反人性的,之所以很多人會放棄思考,是因為這是刻在我們整個人類基因里面的東西。據說只有5%的人在思考,10%的人認為自己在思考,85%的人寧愿死也不肯思考,但都覺得自己是那5%。
信息時代,技術手段日新月異,各種信息鋪天蓋地,撲面而來,但這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能得到均衡的知識。恰恰相反,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大腦中的參數沒有修改,為了節省能量,坐等被投喂桑葉,供自己吐絲,每天很努力地編織自己的信息繭房。然后被牢牢困在里面。這就是“作繭自縛”。
我們平時各種學習,需要整理;平時工作中的各種經驗,需要萃取;我們生活工作的各種情緒,需要釋放。從輸入到輸出,這個閉環如果形成習慣,就可以相互促進,螺旋上升。輸入夠了,你自然會輸出;輸出的時候,感覺不夠,你就會去查資料,去閱讀。在這個不斷梳理內心、整理思想的過程中,人的認知水平會不斷提升。
認知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壁壘。史鐵生說:人與人的差別,大于人與豬的差別。因為認知水平的巨大差異,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物理世界,我們又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精神世界。
唯有寫作,才能刺激人不斷思考,才有可能改變刻在我們基因里面的初始參數。
另外,就像覃杰戰友說的:寫作,是迎戰這個時代的最好武器。
好像是在劉潤老師的公眾號上看到過一篇文章,一家公司招一個人,HR面試了四個人,能力水平在伯仲之間,HR拿不準,就去問領導,領導說:錄用那個寫作水平最好的。四個人每人交了一篇稿子,高下立現,問題迎刃而解。
人生艱難,你不能赤手空拳。你得有一件趁手的武器。很多人生危機,其實是踏著貓步而來的。生活是很流氓的,她會調戲你甚至把你摁在地上摩擦,但只要你有傍身的武器,你一亮,她就會乖乖收回猥瑣的雙手。生活是欺軟怕硬的。
寫作有自證預言的力量,讓我們變得更加真實。只有寫下來,你自己才會當真,你才會進步,你才會在這個過程中完成認知升級。
成長就是認知升級,這是我們人生發生巨大改變的開始。就好比近視眼戴上眼鏡,整個世界變得格外清晰,再也回不去了。
寫作,可以提升你的認知,成為你迎戰這個時代,對抗這個世界的最趁手的武器。
堅持下去,久久為功。在這條道路上,不斷打怪升級。寫作,最終會成為你手里的屠龍刀。
2、被人看見。
覃杰戰友說”寫下來,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我的理解,這個“神奇的力量”,就是被看見。人終其一生的努力,就是被看見。
按照馬斯洛需求理論,被看見是高階的情感需求。馬斯洛需求理論學界目前還有爭議,爭議最大的是,人的需求并不是階梯式的,而是同時存在的。學術爭論在此不贅述。我的理解是,再復雜的人性,也需要簡單的感情:彼此看見;再高端的社會,也需要原始的關系:彼此依賴。
世界很大,人的精神世界更是廣袤無垠,而且是分層次的。所以被看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寫作,可能是被看見的最好方式,沒有之一。
寫下即永恒。這是覃杰戰友引用的葡萄牙詩人佩索阿的一句話。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遍翻中國史籍,除了王侯將相,就是才子佳人。能夠青史留名的,大多是留下文字的人,這些名字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更加熠熠生輝。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不知道的是,在他身后的世界,還將有李白杜甫、唐宋八大家、羅貫中、吳承恩、施耐庵、曹雪芹等后生晚輩橫空出世,他們用自己的文字,讓自己的名字千百年來熠熠生輝,將中國文化一次次推上巔峰。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取得像李白杜甫蘇軾那樣的成就。寫與不寫,并不影響你在福布斯的排名。那為什么還要寫呢?覃杰戰友給出了答案:寫作可以”書寫平凡的生活,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覃杰戰友說:“普通人打造影響力,最好的方式是公開寫作”。因為“你的所作所為引發他人的主動”。寫作,即使不能讓你成名成家,但這個時代,要放大你的影響力,寫作,可能是最好的那根杠杠。文字所蘊含的力量,足以撬動人心。而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藏在人心里。
007的戰友中,因為寫作成就不平凡人生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勝枚舉,覃杰戰友在直播課里列舉了很多,在此不贅述。我想舉一個例子,MZD。M可以說是寫作出圈的絕佳案例,若不是他當年在報刊發表的各類文章被世人看見,若不是用了寫作這跟杠杠,他何以能夠撬動中國?今天和那個年代相比,傳播速率不知快了多少倍,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寫呢?
覃杰戰友說:“我們最怕的不是必將到來的死亡,而是沒有全力以赴活過的人生”。“生而平凡,至死平凡,不是值得焦慮的事。一生在疲憊的追逐中耗盡,才是最可怕的結局”。
真的不要被歲月靜好麻痹。有實力的人才能好,一無所有的人只能靜。
《東邪西毒》里有句話,很扎心,“誰會相信一個買不起鞋的刀客呢”?
寫起來,讓別人看見你。
3、療愈內心。
覃杰戰友說:溝通不易,知音難求。是的,人生絕大多數問題,都出在了溝通上。
文字的溝通效果有時候有時候可以好到出乎意料,這是我的親身感受。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遇到口頭溝通不順暢或者因溝通時引發了不愉快的,我會用短信的方式與人溝通,往往收到不錯的效果。語言溝通的局限在于,有時候可能因為一句話甚至一個表情讓一場溝通瞬間轉向。而文字留給你的思考空間更大,措辭字斟句酌可以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文字所承載的信息量,要遠遠大于口頭語言。
文字的溝通作用,不僅僅是向外,也可以向內,和自己溝通。可以打開自己的心結,釋放自己的情緒。
上周007交作業,我寫的是一篇懷念父親的文章。不知道什么原因,頭條給封了,簡書幾次申訴,才放出來。那篇文章初稿一萬字,為過審修改了無數次,最后刪減到七千字。在寫作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回憶父親的一生,回憶往日種種,數次潸然淚下,哽咽不能言。我已經記不清楚我有多久沒有哭過。我的父親已經去世十年,有很多話憋在心里不能說,就像一根刺,碰都不能碰。其實那篇文章就算簡書不放出來,我也已經釋然了。因為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已經實行了自我療愈。
另外,如果你用心觀察,會發現如果一個人生性善良,又不愿意傷害別人,在生活中往往會受到別人的傷害。如果ta不能向外釋放自己的情緒,長此以往,ta多半會選擇自毀的方式。這樣的悲劇比比皆是。
別不信。生活中,無數喪喪的不起眼的小細節疊加在一起,會將一個人在無形中挖空。人生就像手機,無論摔了多少次,外面碎了換個新的就看不到了,可是一旦裂到深處,就廢了。
一個成熟的人不是放棄了憤怒,而是改變了發泄憤怒的方式。一個成熟的人不是不會傷痛,而是要找到療愈傷痛的辦法。
寫作,無疑是療愈自己最好的方式,沒有之一。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為什么要來007寫作?
1、裹挾成長
覃杰戰友說:“發起007的初心其實很簡單:一個人寫作成長太孤獨,想找人一起寫”。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來007,這里已經有將近兩萬人,可以一起裹挾成長。
《黑鏡》編劇布洛克說:不要談什么天分、運氣,你需要的是一個截稿日,以及一個不交稿就能打爆你狗頭的人,然后你就會被自己的才華嚇到。
以我自己為例,我工作二十多年,以前除了工作必需的文字,其它零零碎碎寫一些,但都比較寫得隨性,很少公開發表,因為擔心別人笑話,擔心沒有反饋,到現在癥狀嚴重到連朋友圈也寫得少了。自從來到007之后,從發第一篇文章,到第一次交作業,后來又陸續入了幾個“坑”:果果研習社、夸夸派社群打卡,讀書會知識星球打卡。連續一個多星期,需要日更三篇,篇篇獨立不重樣,我居然神奇地完成了。其中有兩天,吭哧吭哧寫到凌晨兩點。
雖然我知道沒有人會打爆我的狗頭,但因為有一個目標,我會感到來自外界的無形的力量,去逼迫自己。我也沒有被自己的才華嚇到,但我被裹挾的力量嚇到了。我篤定地相信,我會寫下去。
人就是這樣,沒有外在力量,你就不會逼自己一把。你就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潛力,永遠也不知道你的人生還有什么別的可能。
這就是裹挾成長。
來007,你的成長不孤獨。
2、彼此照亮
覃杰戰友說:“當我捧著一點星火,在黑暗里孤獨前行,是你們一群人舉著火把向我走來”。
來007,戰友們可以相互點評,相互賦能,一起進步,共同成長彼此照亮。
在成長路上我們都很孤獨,要不拋棄,不放棄長期陪伴,長期主義。
以我為例,當我發第一篇文章時,內心其實是忐忑不安的,生怕寫得不好,沒有人看,或者看了被人笑話。但是在戰友們的加持下,兩個平臺居然有過千的閱讀量。戰友們的鼓勵,讓我信心倍增。這就是相互賦能,這就是彼此照亮,它能幫你突破你自己難以突破的心理卡點。
來007,你會發現,原來生命的意義,在于人與人的彼此照亮。
3、產生鏈接
覃杰戰友說:“這個世界上,一定有無數和你我一樣的人,渴望成長,追求進步,期待戰友”。
來007,你可以吸引三觀一致的人,產生很多神奇的鏈接。這里各行各業的牛人滿天飛,五湖四海的大咖遍地走。
別不承認,人,本身就是一種披著人皮的資源。有時候你埋頭苦干很久,不如一個神奇的鏈接。
任何東西一旦放大體量,意義就完全不同,人的聚集也一樣。一個人是獨行,兩個人是關系,三個人是家庭,十個人是鄰里,百個人是族群,千個人是社區,萬個人是領域,千萬的是城市,億萬人是國家。目前,007已經有了近兩萬人,已經成了一個領域。
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將來,007不僅在寫作領域將獨領風騷,而且隨著內部各種社群的不斷升級,必將像亞馬遜雨林一樣,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鏈。
這些鏈接,必將產生巨大的價值。
(三)什么是"137"心法?
1、1個目標
覃杰戰友說:“當你做一件事,連目的都沒想清楚,怎么可能做得好呢?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但目標太多,什么都想要,反而一事無成”。
所以,定目標很重要。你得想清楚你究竟想要什么。
你寫一篇文章,你得首先想清楚這篇文章你要表達什么;你開始寫作,你得首先想清楚你想通過寫作得到什么;你做一件事,你得首先想清楚你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
以我自己的寫作為例,我一開始定位的寫作目標,是自我成長,提升思維能力,記錄生活,而不是以文謀生。所以我不會急吼吼地研究“寫作變現”,如何引流,每天不停地打開手機,為閱讀數據焦慮。
先完成,再完美。大目標大方法,小目標小方法,沒目標沒方法。
就像覃杰戰友說的:“一杯水,安靜下來,就清澈了;一個人,安靜下來,就智慧了”。
只要你保持做任何一件事,都先去認真思考一個核心目的,你會發現,少走很多彎路,減少無數的迷茫,會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這一點很重要!
設定一個目標,在一個點上聚焦,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然后用輸出倒逼輸入,讓成長有跡可循。
人生不在于開始多少計劃,而在于完成多少事情;牛人不在于完成多少事情,而是一生做好一件事。
7天一篇寫7年,寫完7年去南極。
放心,一定會有人寫到南極,那憑什么不是你?
2、3個步驟
覃杰戰友說:任何事都可以先分成三個部分。
“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個神奇的數字。道德經里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像三原色,可以組成多彩的世界。我的理解,就信息傳遞的有效性而言,“三”是這個世界傳遞和接收信息的最大公約數。
007還有一個神奇的“三”,007社群叫“不出局”。“不”:不要設限(思維);“出”:表達出來(語言);“局”:躬身入局(行動)。
寫文章也一樣。像我這篇文章,就是現學現用,采用的3個3原則:3大部分,每部分分為3個小點來支撐論點。
其實做任何事情,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遇事最好多想幾步,但也不要想太多。想太少甚至不想,就會不周全;想太多,反而把自己想糊涂了,導致無從下手。
記住:3個步驟。凡事都一樣。
3、定個7(期)限
覃杰戰友說:“截止日期是第一生產力。如果一件事沒有時間節點,那么,大概率會不了了之”。
“寫作這件事,不要談什么天分、運氣,你需要的是一個截稿日,以及一個不寫就罰紅包,不發紅包就出局的機制”。
萬事開頭難,然后中間難,最后結尾難。承諾一句話,踐行不簡單!
最慢的步伐不是緩慢,而是徘徊;最快的腳步不是跨越,而是繼續。
低級的滿足,只需要放縱就能得到,而高級的滿足,需要足夠的自律。
你可以一個月整成一個范冰冰,但你不可能一個月讀成一個林徽因,更不可能一個月寫成一個魯迅。
無論好壞,先寫起來。“好”的反義詞,不是“壞”,而是“更好”。比較就是一個小偷,它會偷走你的快樂。
來007,你必須為自己定一個期限。“我沒時間”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這件事對我不重要”。
007是首個靠規則運行的去中心社群,每個人都要懂規則、守規則、護規則。
每月逢7的倍數日期交作業,完成打卡、互評,不然就發紅包,不發紅包就出局。
7天一篇寫7年,寫完7年去南極。
以上,是“一三七”心法的簡略版。
覃杰戰友說:成長就像釀好酒,要和時間做朋友。
也許,對有些人來說,寫作很難,難免會經歷失望,但誠如俾斯麥所說:“生活就好比看牙醫。你總是覺得最難受的時候還沒到,而實際上它已經過去了。”
時間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秘密。在漫長的歲月里,請不要丟棄了自己的夢想。也許,并不是每個夢想都能實現。但請你足夠相信,夢想即使不能實現,也可以幫你瞄準方向。
你能看到這里,對于你來說,也許是一次重拾寫作,改變自己的機會,歡迎你加入007,若我們終將從這個世界路過,不妨留點故事給后人說。
如果上述理由還不能夠打動你,那我最后再給一個更扎心的:別把自己的一生,活成在人間湊數的日子。
來007,讓自己的余生,因為寫作而閃閃發亮。
歡迎你的加入!
我們在007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