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是一檔嚴肅的辯論節目“,奇葩說的幾位老師每次這樣強調的時候,總會引得觀眾哄然大笑,因為他們的選手個個天馬行空,罵爹罵娘,毫不掩飾自己想要利用大膽的言辭、怪異的服飾搭配、詭辯的辯論風格博出位的欲望,即使這樣,在看過多期之后,我仍然贊同幾位老師說的,奇葩說是一檔嚴肅的辯論節目,它的嚴肅之處在于觸碰這個社會不敢觸碰的觀點,或者作為一個媒體不愿意觸碰的觀點。比如探討該不該同意父母去住養老院?該不該做一個單親媽媽?三十歲以后還要不要追求夢想?新員工在公司被誤會成老板的親戚要不要澄清等等。
這些話題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能說經常遇到,但是一旦遇到就是一個很艱難的問題,因為它不僅關乎的是個人的選擇,還關乎這個世界對你的評判,關乎道德,關乎人際關系,所以為了避免帶來棘手的問題,為了避免外界對我們產生不好的評價,我們會有意的去回避這些問題,或者不去討論,不去辯論,就那樣得過且過或者隱忍沉默。時間久了,我們就變成了沉默的大多數,變成了不開心的成年人。
奇葩說提供一個這樣的平臺,你可以幾乎毫無顧忌地闡述自己觀點,你可以代表任何一方去為自己的堅持的觀點誓死辯論。
來談談我近期剛看的一期《新員工在公司被誤會成老板的親戚要不要澄清》。正方說當然要澄清,因為我們長嘴就是要說,就是要去捍衛自己的利益,如果不說就會一直被誤會,取得的成績就會被老板的光環掩蓋。反方說不需要澄清,因為清者自清,做好自己就行了,別人說什么就讓他說好了,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
說不要澄清的人,他們在年齡上大都已到人生中年,經歷了太多的人和事,對于誤解他們早已云淡風輕,他們認為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他們認為誤會是世界的本質,日子是自己的,過好自己的生活是最重要的。
也有人會認為澄清會分散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而這兩者又恰恰是最寶貴的資源,他們更愿意把用來澄清的時間放在更有意義的事上。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這種誤會可能是惡意的,他們就是想要制造出一些八卦來,這樣他們才不會覺得無聊,他們才有茶余飯后的談資,如果是這樣,你越澄清反而會更加助長他們惡意的火焰,在他們看來是越描越黑,那么索性就由造謠者而去,一個新鮮的八卦也是有保質期的,過了保質期這個八卦也就索然無味了,他們會繼續尋找下一個爆點。
站在需要澄清者一邊的大都更符合這個話題的立論,初入職場的新員工,對于一個新員工來說,如果被認為是老板的親戚,他的所有工作業績都會被認為是老板的照顧得來的,甚至他之所以可以進入這家公司也是走了老板開的后門,所有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去澄清。
澄清的方式也有老師給出了非常高級的方法,比如和一些比較活潑外向的同事聊天,不經意間透露你很討厭靠關系取得業績之類的觀點,順便對同事們的誤會呵呵一笑,說一聲“怎么可能”,活潑外向的同事就會向其他同事散播你的觀點,這是一種間接的澄清。
高級的澄清方法二:因為情景劇中這位新員工屢次獲得優秀員工,老板會為其頒獎,可以在發表優秀員工獲獎感言的時候,幽上一默:最后感謝我傳說中的干爸!這種公開澄清的方式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實不僅是在職場中,在家庭生活中、在朋友關系中、在生意場上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誤會,有些是無心之舉,有些是有人動了惡的念頭。作為一個生活在高度文明時代的我們,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年輕人,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為我們受到的誤解去澄清。如果你也可能會向奇葩說中的選手如晶那樣,遇到誤解想要澄清可是又不敢澄清,她在這場辯論中,說哭了現場很多人,她說“我也想啊,想要和你們一樣,去澄清,可是我不敢,我也不知道怕什么”。
不要懷疑,我們中肯定有人跟如晶一樣,不敢,不知道怕什么。那么就想想羅胖說的那句話吧,據他說這句話他放在了他們公司的大門上:沒有什么道路可以通向真誠,因為真誠本身就是通往所有的道路。如果當我們不敢的時候,那我們可不可以就真誠一點,我們沒有高級的方法和技巧,但是我們真誠的去溝通,即使說的結結巴巴,即使說的斷斷續續,但我們也是用一顆真誠的心在闡述我們自己的觀點,這是很多年輕人成長的必經之路,所以蔡康永老師才會哭著對如晶說,你現在只是中了兩槍,你還要做好再中八槍的準備。
積極主動的去溝通,去澄清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一次不行就兩次,而且要快,當你想好了之后就立馬起身,篤定地走向澄澈和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