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今天這篇文章,是 16 年后今何在重新講述的西游故事。
16年前,小說《悟空傳》出現的時候,我和同齡人正處于向往英雄的年紀。作者今何在也只是 23 歲,剛大學畢業。
同名電影前不久上映,雖然引起爭議,也一周輕松過了4億票房。今何在和它的讀者們,都已經不再年少了。
當時這本書有多火呢?它賣了近一千萬冊。悟空的話被年輕人當成燃燒的口號:“這個世界我來過,我戰斗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我的一個好朋友,戀愛后給男友布置的唯一作業是去讀《悟空傳》。她說,如果我們不認同同一類英雄,那過不到一起去。
無論對今何在和是少年讀者們,那都是個黃金時代:生活還沒有展開,擁有青春期特有的雄心壯志,很容易被宏大的悲劇感召。
有點好笑的是,回頭看,當時哪里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戰斗,什么是成敗的滋味。他們都以為自己將來也可以大鬧天宮。更不要提“金箍當頭,欲說還休”的漫漫西游路。
16年后,電影引起爭議,有書迷對今天的今何在表達失望,說他背叛初心。我卻同意他的說法:人生就是西游,越想做的事,越做不到。
今何在說。
你后來會發現,你真的不能大鬧天宮。西游路上,求神拜佛的無力感才是人生常態。承認這種無力感,帶著它繼續前進,需要不遜于大鬧天宮的勇氣。
誰是英雄?紫霞說:“他好像一條狗。”
我的西游,我的金箍
By 今何在
一、沒有覺得會火成什么樣
2000年開始寫《悟空傳》,用的還是586老式電腦,需要撥號上網。
那時候跟父母住在一起,每天下班回家開始寫,在自己房間里從8點多寫到10點,不抽煙、不喝酒,沒有什么特殊的寫作嗜好,偶爾會聽音樂。
因為那會兒上網還要算話費,每次都是寫完了才開始撥號,把打好的內容粘貼到網站上。我沒有給自己規定每天寫多少字,但因為有很多人催更,所以天天都很有動力寫。
當時沒有覺得會火成什么樣,根本想象不到會對自己的生活有多少改變,只是看到到處轉載,很高興。
寫了幾個月之后,書還沒有正式出版,就有深圳的一家公司找我做游戲策劃。我沒怎么猶豫就離開老家去了。當時很年輕,很想到外面闖一闖,那邊給的工資也高許多。
這個階段是很興奮的。之前是普通人,很多事不敢想。現在有機會做游戲,做影視,可以和特別優秀的導演面對面聊天。
過了一些年,可能5年以后吧,就不那么興奮了。人生和電影不一樣,不是演到“一夜成名”就大結局了,成名之后,你發現還是和普通人一樣,要一步步走。
真的開始做一些事,往往陷入瑣事的困擾。比如做《九州》雜志,就得考慮銷量、公司怎么運轉,怎么給人發工資……甚至細到怎么排版。
漸漸地你會發現,你不是孫悟空。你能做的只是,你總要去戰斗。
二、我腦袋上和你腦袋上的金箍
你很想做到的事,很想達到的狀態,其實是達不到的,這個過程中就有很多憤怒和痛苦。
《悟空傳》寫的就是這個。
現在反而更能理解悟空。當年他是大鬧天宮的一個人,到了取經路上,卻變成一個很無力的人,很多妖精都打不過,要去求神拜佛。
你會覺得孫悟空變了,他是不是也忘記初心了。
但你也會理解他,因為他頭上戴著金箍,你知道他想掙扎,但他掙扎的結果是,拋卻一切,自我毀滅。
3 年前,我開始投入《悟空傳》電影的編劇中。
其實我并沒有多偉大的理想,說到最幸福的時候,大概是和家人一起去旅游,帶父母去歐洲、美國,看著他們小孩一樣興奮,我能感到幸福。
我在經濟上早已沒有什么負擔了,但是知道電影要籌備的時候,我還是放不下。
《悟空傳》里,有兩個悟空。一個無拘無束,不在乎別人的意見。另一個說你必須在乎,你必須戴著金箍,你不在乎別人的后果可能是,你要和整個世界戰斗。
這兩個悟空,在我心里的斗爭永不停止。做這部電影時,我也想完全自我,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投資方不能賠本,也要考慮觀眾的意見。你必須承擔后果。
大家都會說你要堅持自我,你要做你自己,但是如果我真的拍一個特別自我的東西出來,可能所有人都罵我,誰會來幫助我?
人的狀態就是很像西游啊,每個人腦袋上都有一個金箍,甚至你的夢想就是你的金箍。
你有了一家公司,賺很多錢,但是你為了維持公司,永遠要把生活放在這上面,沒有辦法做別的事情。
你有了家庭,家庭可能是你的金箍,你有了孩子,孩子可能是你的金箍。
目前我的生活中,可以說很多東西都是金箍,甚至讀者,電影的觀眾,都會成為金箍,覺得要為他們去做一些事,要為票房做一些事。
婚姻也是一種束縛,但自己也考慮,該結婚生孩子了。沒有這個金箍,也會想去要。你不可能只為了自己,你說這是一個責任也好,包袱也好,都必須把它背下來。
追求精神上的完全自由,意味著付出巨大的代價,巨大的孤獨,和整個世界格格不入。
三、后來我的愛情故事,更像悟空和紫霞
在寫《悟空傳》之前,我沒有正經談過戀愛。后來我的愛情故事,更像悟空和紫霞。故事很像。
小說里,紫霞對悟空是對英雄的迷戀。但她遇到悟空的時候,悟空已經失敗了,他已經上天當了齊天大圣。他那時很幻滅,不覺得自己是個英雄。他也知道當英雄是什么下場。
所以當紫霞說他是個英雄,他會羞愧,他怕讓紫霞失望。
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生活還不是那樣,還沒有變成孫悟空,只是個花果山的小猴子。
寫了這本書之后,很多人知道我,對我抱很大期望,認為我是個英雄。但其實不是,他們漸漸會發現你不是什么都做得到,不是那么勇敢,你也戴著金箍。
感情上我是一個比較被動的人,她主動追的我。因為種種原因分開了。
20 多歲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生活還沒有展開,現在可以說,它像是我生活的預言。
四、我歌頌的是那些無力的戰斗的人
我很少重新看自己寫的東西。我不想重復自己。
很奇怪,這些年我發表的東西,除了《悟空傳》,都不是我完全為自己寫的。但如果不是這樣,我可能也寫不出來。
寫《悟空傳》的時候,我沒有特別地構思,后來的很多東西,因為等著出版,也沒時間太多構思。
反而是我真正認真構思的東西,一構思就寫不出來。有幾部稿子我都改了十年了,也沒發表,一直在改,覺得不滿意。我現在手里有好幾個開頭。
《悟空傳》這本書改變了我,讓我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它讓我真正走上了一條風景壯美的路,當然也經歷了更多的艱難與痛苦。
并沒有說現在比當年明白多少。困惑的狀態一直在。如果說明白,只能是明白自己更加無力。你會明白真的沒有辦法大鬧天宮。你會真的明白現實。
現在拍電影沒有不挨罵的,那你就不做了嗎?
我現在當然還在路上,路的終點不是什么功成名就,那些都無法讓你停下,只有死亡才是終點。
我還是對人生充滿渴望,還是充滿戰斗精神。雖然當年我就知道戰斗不一定勝利,努力也不一定成功。
但我所歌頌的,就是那些明知艱險還要踏上路途的人。
讀后思考:
你心中,誰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