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觀看了《金剛川》。
劇情截取的是志愿軍抵達金城主戰場,必須在次日凌晨六時前經過水流湍急的金剛川到達指定地點,否則整個兵團就如同砧板上的魚。
影片開頭以一段黑白視頻介紹背景,將觀眾帶回1953年的鴨綠江。影片的開始展示了群山環繞,綠樹蔥郁的環境,用推鏡頭,從遠處近拉近主體,將視覺落點定在劉浩身上,影片故事從這里正式開始了。
遠處傳來金城開炮的聲音,轟隆隆的炮聲表明戰士們渡過金剛川的時間迫在眉睫。
影片講述美軍為阻止我軍戰士過江參戰,多次用飛機炸毀我軍橋體,我軍戰士在短時間內將橋體修復完整,讓戰士們快速過江的片段。
在金剛川的這場戰爭中,美軍飛機天天在士兵頭頂上飛,且多次轟炸我方橋體,隱蔽在林子里的士兵內心十分希望有飛機能護著他們。
那個年代新中國剛剛成立,工業體系尚未完成,空軍力量薄弱,飛機少且都在前方作戰,想要有飛機護著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盡快渡過金剛川達到指定地點。士兵的班長劉浩將他心里交集、無奈的想法展現得淋漓盡致。
接下來的一個場景里,橋體被炸毀,導演用推鏡頭將瞪大雙眼緊盯敵機的班長推近,再用一個過肩鏡頭,班長轉向通訊員,遠距離關注通訊員接收前方傳來橋體的消息,前方來人傳消息,在通訊兵與連長的對話的這段時間,班長聚精會神地在樹邊聽著。
在聽到連隊的任務變更時,他快要沖過來似的,當再聽到連長說保證完成任務時,他懊惱地蹲下去又上來,此刻使用的是中景鏡頭,雖然鏡頭中的主體不是班長,但他卻將內心的焦急、無奈、順從給表現得淋漓盡致。
美軍不斷派出飛行員轟炸橋體,但沒想到的是在轟炸后不到半小時,志愿軍就能將橋體快速修復,美軍飛行員對此很驚訝,說:“我們的工兵搭這座橋差不多得要三天時間”,從敵軍對話證明我軍為了前線的勝利,為了后方戰士順利過江不浪費一分一秒。
飛行員希爾在多次轟炸橋體,用特寫鏡頭展示他的飛機被志愿軍高炮班射中了一個缺口,在與同伴返回基地之時他掉頭重回橋體,意圖將橋體炸毀。
在戰斗中希爾受傷,惱羞成怒的他在橋體附近投下了幾顆延時炸彈。
希爾包扎好傷口后,這時橋體已經修復完畢,后方軍隊在有序地過橋。回到橋體找高炮班報仇的希爾,將我軍第二防空炮摧毀后離去,并啟動了延時炸彈。
在這個場景中,希爾位于黃金分割點上,光線暗淡,此時他聲音低沉地說:“但是橋又將快速修好”。低沉的氣壓,緊張的音樂在推著戰爭向終點邁進。
延時炸彈爆炸了,高炮班已經犧牲了,敵軍返回來發現,橋卻還在。敵軍飛行員不敢相信在經過那么嚴重的轟炸之后,橋竟然還能存在。
此時金剛川上的橋不是用木頭做的,而是數不勝數的戰士們一個一個用身體支撐起來的橋。就像國歌里唱的:用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他們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橋體。
人橋里的戰士們,在發抖,咬著牙,挺著肩膀,我泱泱華夏,一撇一捺是脊梁,隔著屏幕也可感受到他們身上的重任。
凌晨四點三十五分,志愿軍們從人橋上沖往金城主戰場。五點零七分,部隊戰斗人員全員通過金剛川,準時抵達前線。可以說,沒有什么可以阻止他們。
《金剛川》講述了戰士們為了國家,為了到前線擊退敵人,為了過湍急的金剛川,什么樣的阻礙都可以擊敗,只要堅持下去就可以取得勝利。
整部影片歌頌了前輩們為保衛祖國的尊嚴和土地,他們當中有很多都是十七八歲的少年,他們志愿來到戰場,無畏犧牲,為后代的幸福獻出他們寶貴生命的精神,激勵當代青年傳承紅色基因,勇敢奮進,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