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思考,快與慢。紙質書的第8天,2019年5月15日
第8天的閱讀其實是在5月16日的中午完成的。其實5月15日晚上也沒什么事情,就是懶惰心起來了,前面在看電視,一直拖拉到最后九點才想著完成這個閱讀,結果就是到了九點多的時候有個電話,這電話也另外給了我機會,剛好有事情聊,然后自己又懶惰想著就等明天完成了,就這樣子拖拉過去了。
自己交了罰款,并且我們的規則也是要求,即使是在交了罰款,第二天就要完成兩次閱讀,不是給了錢就可以不用閱讀。
系統2是唯一一個可以按規則運行、能根據屬性來對比物品、能深思熟慮作出選擇的系統。
系統1能察覺簡單的關系(比如“他們長得一摸一樣”,“兒子比父親高得多”),還擅長整合關于一件事的所有信息,但不能快速處理多個獨立的話題,也不能利用純粹的統計學信息。
如果一個人被描述成“本性怯懦,做事井井有條,循規蹈矩,關注細節”,系統1就會認為這個人像是個圖書管理員,但系統2在結合了直覺以及圖書管理員人數少的這個事實進行思考過后,卻不會這樣認為。只有系統2才能作這種判斷。
我的思考:通過閱讀可知,系統1的思考是比較淺的,通過直覺,平時的生活經驗馬上反應出來。而系統2的思考是深思過的,會進行對比,進而得出的判斷,至此,我還是比較系統2的這種判斷。
慢思考最耗費腦力的思考形式就是那些催你思考的形式。
我的思考:催你思考的形式,這句話很有意思,先記下來。
自我控制和認知努力是大腦工作的形式,這一觀點已得到廣泛認同。人若既有認知任務在手又同時受到誘惑的影響,就容易屈從于誘惑。
系統2在忙碌時,系統1對行為的影響會更大。而且,系統1也更偏愛甜食。
我的思考:我昨晚的情況就是如此,本來是需要去鍛煉以及去看書的,結果自己叫了外賣,又喝了啤酒,受到了誘惑的影響,最后就是屈從于誘惑。那時候自己根本沒有能調動起系統2,即使有,也是一下子被系統1打壓下去的。
目前閱讀文章至少是堅持了下來,但是有時候還是會犯困,還是沒有集中到注意力,以及我看書的過程中需要在書上劃一劃,這樣子自己的精力可以更好的集中。目前閱讀了文章之后寫的東西就都是書上的,接下來要總結到自己的東西。
9、思考,快與慢。紙質書的第9天,2019年5月16日
今天中午閱讀完之后就去了睡午覺,自己發現對于注意力這個詞一直在思考,自己曾經試過坐享,就是專注自己的呼吸的坐著,只是關注自己的呼吸,其它的一切都不理會,其實這個過程很困難,而我中午睡覺前也這樣嘗試做了,就是躺上床后閉上眼睛,專注自己的呼吸,一樣是頻繁走神。但是我覺得我需要這樣去鍛煉,因為我經常性的注意力不能完全的集中,我想大多數都是這樣。如果能夠讓我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并且自己能夠控制,這會讓自己在很多方面表現得更加好。
通過鮑邁斯特小組實驗的發現,自我損耗的影響能通過注射葡萄糖得到緩解,在大腦中儲存一定量的糖,可使自己表現得不那么糟糕。
其中還提到了八位保釋官的批準率,又累又餓的保釋官容易否定保釋申請。疲勞和饑餓都可能影響他們的決定。
我的思考:這讓我想到如果在我們要做重要的事情的時候,是不是先喝一杯葡萄糖水表現得會好一些。并且當我們平時跟別人想談一筆生意的時候,對于時間上的選擇是不是可以結合這個實驗的結果來做出呢,比如跟他們一起進餐后再談生意,或者了解對方的生活的習慣,在對方進餐后與對方談生意。
球拍和球的問題,我自己還是停頓了一下進行了思考,所以我得出了5美分的答案,我想我的思維還是相對活躍的。借著又說到了玫瑰花的這個例子,我自己也是做了一下思考,覺得這個肯定也是有點問題,但是自己又沒想出來,所以就想著也許是對的。作者說了:擺脫這種現象需要作出努力,因為堅信自己的觀點,認為“這是對的,是對的”,便使人很難去驗證自己的答案是否符合邏輯,大多數人根本不愿費力去想明白這個問題。
我自己便是,雖然覺得這個結論有問題,但是又找不出哪里有問題,所以就認為這是對的,不肯費力去想明白這個問題。還是懶惰的本性。
避免思維上懶惰的人可以被叫做“勤快人”。他們更機警,思維更活躍,不會滿足于貌似正確的答案,對自己的直覺也常持懷疑態度。
我的思考:這讓我想起一句話,避免行動上的努力,思維上的懶惰。永遠對一切都保持懷疑的態度,而對自己的直覺更需如此。
提到了很著名的讓小孩子選擇餅干的實驗,那些忍住了誘惑和沒忍住誘惑的孩子之間會出現很大差別。忍住了誘惑的孩子在認知任務—尤其是高效地重新分配注意力方面的控制力更強。
我的思考:這讓我想到了我們自身的自律,或者說自我的管理的能力,像我現在,經常的胡吃海喝,特別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自己也會亂吃東西,現在身材也完全沒把握好了。我要思考如何讓自己忍住誘惑了。
10、思考,快與慢。紙質書的第10天,2019年5月17日
思維活動喚起一個看法不僅會引發另一個看法,它還會激發出很多其他看法,而這些看法還會讓我們想到另外一些看法。此外,只有幾個被激發出來的看法是有意識的思維活動;多數聯想思維都是無聲的,隱藏在有意識的自我之后的。如果說我們對大腦的運轉認識有限,我們當然很難接受這種說法,因為這種說法和我們的體驗背道而馳,但事實就是如此:你覺得自己很了解自己,但其實你錯了。
我的思考:多數聯想思維都是無聲的。這與我們的體驗完全不同。我們以為自己很了解自己,但其實錯了。我們還在不斷認識自我的階段。需要不斷反思并總結進而更好的了解自我。
11、思考,快與慢。紙質書的第11天,2019年5月18日
相互聯系在聯想網絡中十分常見。例如,覺得高興時就會微笑,而微笑也會使你感到高興。簡單地說,常見的動作也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到我們的想法和感覺。
我的思考:平時我們的所做的動作,面部表情等等,其實與我們的想法和感覺都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微笑,有一個樂觀的心態。這讓我想到我前不久見到的一個病人,他的面部表情就是微笑的,我觀察了一下,他并不是這樣刻意做,而是他在自然狀態下,他的面部就是微笑的狀態。當時我跟我同事都表達了一樣的想法,這樣子的人,看到了你都覺得開心。所以可以延伸出來的是,我們平時常見的動作不僅會影響我們自己的想法和感覺,也會影響他人的。
又看到了這句話“不管你怎么想的,都得心平氣和”。
我的思考:確實在生活中經歷了很多事情,當你去跟別人探討一個事情的時候,即使你是對的,但是你帶著盛氣凌人的態度以及情緒去探討,結果往往是不好的。但是當你好好的心平氣和的去說的時候,即使你是錯的,人家也會好好的跟你討論。所以,很多事情都是相對的,不要因為絕對的對錯去爭論一些東西,態度更重要。
12、思考,快與慢。紙質書的第12天,2019年5月19日
今天下午有事情,所以提前在中午看書,因為沒有時間的緊迫感,感覺看起書來更加的輕松舒服。昨晚自己還在想,像我們這樣子看書,但是沒有實際應用到生活有沒有什么作用,這點目前評論不了,因為還剛剛開始,但是我覺得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像我們每天持續半個小時以上的看書,可以讓我們后面更有耐心的看書,進而才學會真正的閱讀。
說到了錢這么一個實驗,文中說了那些滿腦子都是錢的受試者表現出更強烈的獨處意愿。文中也提到了:錢這一概念會滋生個人主義:不愿和他人在一起,不愿依賴他人,也不愿接受他人的請求。
我的思考:本來我看了這個實驗之后我也是想到了錢,我就想我是不是那種滿腦子都是錢的人,但是這個一下子很難判定。先假設我是滿腦子都是錢的人,那我是不是有個人主義,我是不是不愿和他人一起,不愿依賴他人,也不愿接受他人的請求呢?我想了一下,我自己有一部分,但是并不是全部這樣子。我還是愿意和他人待在一起,也會肯他人合作,相互依賴,也會接受他人的請求。這時候我就在想我會不會不是那種滿腦子是錢的人,或者說這個實驗的結論是錯的。
直到文中再提到:你不相信這些結論適用于你,因為這些結論與你的主觀體驗不相符,你的主觀體驗主要是由系統2決定的。啟動效應來自系統1,而這個效應發生時,你根本就意識不到。
我的思考:這也許就是因為我的主觀體驗是系統2決定的,但是啟動效應又來自系統1,所以當發生時,我根本沒有意識到。
根據“誠實盒”的這個案例知道,僅僅是一種象征性的監視符號便可促使人們改善自身的行為。正如我們預料的那樣,產生這個影響的過程中沒有任何意識的參與。
我的思考:越閱讀這些實驗,越發現自己的無知,有時候甚至我們不需要用我們的意識就可以改善到自己的行為,持續閱讀。
系統1帶給你的各種印象經常會變成你的信念,而且是你作出選擇和展開行動的動力源泉。它可以將當下的情形與新近發生的事情聯系起來,再結合對近期的各種預期考慮,對發生在你身上或你身邊的事作出心照不宣的解釋。系統1包含了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模式,能立即估測哪些事情是正常的,哪些是出人意料的,它是你作出快速直覺性判斷的依據,且這種判斷十有八九十準確的,而你的所有判斷活動幾乎都是在這一系統的指引下毫無意識地完成的。然而,系統1也是你直覺中很多系統性錯誤的根源。
我的思考:系統1可以給我們最初的毫無意識的判斷,持續閱讀,越閱讀越想知道后面的文章。
13、思考,快與慢。紙質書的第13天,2019年5月20日
開始閱讀第五章。
處于認知放松狀態時,你有可能心情不錯,因為會喜歡你親眼所見的事物,相信你親耳所聞的消息,相信你的直覺,感到當時的狀態時舒適而熟悉的。此時,你的想法也有可能相對隨意、膚淺。當你感到緊張時,你更有可能警惕、多疑,會對手頭上的事情投入更多精力,感覺局促,較少犯錯,但你的直覺和創造相較平時會下降。
我的思考:這讓我們看到了凡事都有兩面性,當你處于緊張以及放松的不同狀態時,都是有利有弊。
這里面的認知輕松狀態是我們平時經常會遇到的,當我心情愉悅,與熟悉的相處的時候,自己就會比較隨意的說話,進而自己很容易亂說話,本來我還一直覺得這種是不好的行為,但看了文章才知道,其實也是可以讓你的直覺以及創造更好。
如果你很在意自己在別人眼里是否值得信賴、是否聰明睿智,那么說話時就言簡意駭吧,能用簡單句的時候就別用復雜句。
我的思考:跟人交流的時候簡短、簡潔的溝通,這是很重要,這讓提高你成功的概率,這是我現在需要學習的。就以保險來說,其實在自己實踐的同時,也可以去看看哪些人牛的人是怎么樣跟人溝通交流,學習別人的方法。思考并實踐后,成為更適合自己的方法。
14、思考,快與慢。紙質書的第14天,2019年5月21日
從一個名字上口的經紀公司以及一個名字拗口的經紀公司,相比名字拗口的經紀公司的報告,他們更相信名字上口的經紀公司的報告。系統2是非常懶惰的,它不愿付出努力。如果可能的話,消息的接收方會離所有需要付出精力的事物遠遠的,包括名字復雜的信息源。
我的思考:人的本性就是懶惰的,在閱讀時又讓我想起這句話,今天去一個客戶那邊聊天的時候也說到了這個,剛好是自己這幾天閱讀頻繁看到這句話,所以就說出來了,雖然她想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但是她對這方面的閱讀理解是不多的,而自己這樣說了就顯得沒必要了。
回到這段話,我們可以知道人的本性是懶惰的,即使像名字復雜與否這么簡單的事情都會懶惰。可想而知,如果我們在所有的事情上面盡量的比別人少偷懶一點點,那么我們就可以比別人更優秀,可以與相當一部分人拉開差距。
曝光效應并不依賴對熟悉程度有意識的體驗,事實上, 曝光效應完全脫離了意識: 當重復的單詞或圖片迅速閃過,快到觀察者根本沒有意識到看見它們時,觀察者同樣還是更為喜歡重復率高的單詞或圖片。 現在我們應該清楚的是,系統1能對系統2意識不到的那些事的印象做出回應。事實上,當人們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看見了刺激物時,其曝光效應會更強。
我的思考:這也讓我想到人的本性是懶惰的這句話,因為我最近看書經常看到了這么一句話,也會讓我更加經常的說出這句話。
像作者做的這個曝光效應的試驗,也許很多看那些圖片或者單詞是一閃而過,但是這在他們的潛意識里是留下了印象的,這會增強他們的曝光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