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正如大標題所言,今天寫的東西與電影有關,一部印度電影,一部百看不厭的電影。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高一的時候,我們隔壁班在放映這部電影,因為有隔壁班的朋友,所以我也在大課間的時候一起去蹭電影看了,記得當時放映的剛好是很搞笑的片段,印象很深,我還意猶未盡,但因為快上課了所以就不情愿的回去了,后來問了朋友才知道原來這部電影的名字——三傻大鬧寶萊塢。
這是一部印度電影,由阿米爾汗主演,以三個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發生的一系列故事為主線,向人們呈現出了有笑有淚的絕妙劇情。
它是一部笑點十足的影片。電影一開始就為我們展現了身為男主之一的法爾漢用其高超的演技逼停了一架飛機,所以現在網上也有相關標題:教你如何讓一架飛機為你返航!點開看得話其實就是這部電影里的片段。接著又有教訓欺負新生的學長的片段,還有懟校長,氣教授……包括后來的篡改“消音器”的演講稿,三人亂入校長女兒婚禮……這些看似有些荒謬的劇情其實都有一定的溫情存在,前面開懷大笑,后邊就是淚眼婆娑。
還是那句很俗套但卻很現實的的一句話: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電影當中真的存在著太多反映我們現實生活的鏡頭了。
“從一開始我們就被灌輸,人生就像一場比賽,要么超越別人,要么就落后”
就像電影里的校長一樣,他的理念即為只有超越別人才能獲取真正意義上的快樂,人生來就是一場比賽一場競爭,他把這種思想傳遞給他的學生們,所以至于一些學生真正喜歡什么,喜歡追求什么,這些都不是他關注的內容,現實也會一樣,因為大家都在立足于現實。
看到過一句話:我是追求完美的理想主義,但前提是,我是立足于現實的現實主義。“現實一點,現實是很殘酷的”很多時候這句話泯滅了很多人的完美理想,更是阻擋了很多人的現實行動。
“我們的心很容易動搖,你得學會哄它”
這句話是主演阿米爾汗的一句臺詞:“從那天我明白了,我們的心很容易動搖,你得學會哄它,告訴你的心‘伙計’,平安無事”。在心理課上,老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你會怎么做?大家的答案統一起來是這樣的一些詞:吃東西、買東西、看電影、睡覺……我也曾經安慰我的朋友說能睡著其實就不是什么大事,但實際上有很多人在失眠。
我們試圖可以情緒轉移,其實實質上這只是自愈的一個過程,“滿血復活”是需要過程的。網上也有人有這樣的觀點:成年人是不配擁有情緒的。我不知道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大概是因為鬧情緒意味著浪費時間,而成年人的時間有時甚至是不能歸自己支配的。大概是因為有情緒顯得孩子氣,這與成年人的標簽是不相符的。
但其實也沒有人規定說情緒是孩子們的專屬,大概正是這種約定俗成的無形“規則”給了我們很多壓力。其實事實證明,年齡再大的人也會有孩子氣,資歷再深的人也會出現“不懂事”。沒有人會一直保持好的心情,更不會有人永遠把控好情緒,道理很簡單,就像世界上沒有永動機一樣。唯一可以確定的還是“心很容易動搖,要學會哄它”。當它向陰暗面轉過去的時候,要學著找辦法使其朝向陽光。
“死記硬背陪伴你大學時代,而且它將陪伴你走過人生的另外40年”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都還在幻想著大學是什么樣子,可能截止到現在每個人的大學現狀都和自己曾經憧憬的樣子有所出入,但是我可以定的是這四年真的是我們自由時間最多的時光,也終于到了小時候羨慕的年齡,所以有些想做的事就去做吧,這不該是小心翼翼的年齡和時光。關于如何度過這幾年,相信每一個大學生心中都有著一個尺度,今天英語老師也提到了這點,“大學、思想、學識、風度、人品,通過大學四年培養自己的氣質與內涵,培養終生競爭力……”道理都懂,但我想身在其中的我們大概還是需要時間的沉淀才能慢慢領會吧。
“不然某天你掛了,你會后悔的,只需要一點勇氣,就能改變命運”
這是阿米爾汗對好朋友法爾漢說的一句話,喜歡攝影的他迫于父親的期望學了四年的工程學,還好在面試工程師之前終于鼓起勇氣努力為自己爭取一次選擇的機會,最終成功說服父親,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這是電影,有我們喜歡的結局。
“只需要一點勇氣,就能改變命運”。之前的我是不會相信一個小小的選擇就能改變整個人生的,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軌道和方向,即使中途的某個方向錯了也不會影響到最終的目的地。
實際上,更應明白的是:當方向不一樣的時候,中途的站點也會不一樣,風景也會不一樣,所以我們遇到的人會改變,經歷的事也會改變,而這一系列的起始點正是當初我們所認為的“一次小小的選擇”。
一部好的電影終是會被人們認同的,這部評分為9.2的高分電影是十年前上映的,但時至今日,它所表達的內容依然不會有所落后,相反,它一直與我們的現實相符。
看過很多遍,每一次看完都會有一個相同的期待:希望現實中的我們每一個人終會像電影結尾那樣有一個完美的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