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強勢的媽媽陪養出來的兒子往往是懦弱的,因為強勢的媽媽管得太多,束縛太緊,讓兒子沒了主見,懶于獨立。同樣的道理,班媽媽如果凡事親力親為,管得太多太緊,不放權給學生,反而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其實孩子們就像我們手中的風箏,教師應學會收放自如,有時智慧的“懶”一點,又何妨?
一、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懶一點,班干部的成長就會快一點。
每次接手新班級,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競聘班干部,多渠道了解,爭取選出想做事,能做事,敢于管理的小干部來,然后當著全班同學明確他們的職責,賦予他們的權利,讓他們各司其職,根據班規大膽管理,管理不了,協調不了再來告訴老師,但一旦由老師親自處罰,就會比班規(班干部)處罰更重。這樣既可以給班干部樹立威信又可以讓老師輕松起來。不過老師也不能真的不聞不問,除了用各種方法激發班干部管理熱情,調動他們積極性外,還應每周班會讓班干部總結匯報,平時也應暗中觀察,然后抓典型事例予以鼓勵或是批評,讓孩子們覺得老師其實一直都在關注他們。引導一段時間后,你會發現班上衛生安排完全不用你操心了,圖書的借還你不用喊了,兩操、營養餐等班干部們都可安排得井井有條。記得剛從教當班主任,天天守著學生搞衛生,一不在場就有孩子告狀有人偷懶或是早退,一個教室衛生就可以把你弄得筋疲力竭,憨累不說還沒培養出孩子們的主動性。而現在我只需選拔幾個小組長,組員和分工讓勞動委員和組長根據同學們的意愿雙向選擇,商量著完成。這種自發選組的方式既利于組員之間的合作又比老師居高臨下的安排易于接受。組員若有個別勞動表現較差先由組長管理教育,若不服從等老師親自處理,必然重罰,自然,他就更樂于聽組長安排了。當然,勞動教育也很重要,老師應時不時的表揚勞動能手,把他當作一種能力和美德來引導學生,對于偷奸?;?,拖拉怠惰者持貶抑態度,讓他們樹立勞動即責任心,勞動是天經地義的義務的意識。長此以往,這個板塊真的不會操一丁點兒心了。
二、班級活動老師懶一點,學生的奇思妙想就會多一點,主動性就會強一點。
以前學校舉行大型活動,無論是詩朗誦,體操比賽,歌舞比賽,我都親力親為,選好題材并設計好才居高臨下地讓學生按設計訓練,結果孩子們顯得很被動,也沒什么熱情,好像這是老師一個人的事。記得有一學期體操比賽,我每天下午留下來教,喊得我口干舌燥,孩子們卻做得有氣無力,有少數對我課后延堂背后里還怨聲載道。
近幾年,我改變了做法,一切交給班干部,我只負責宏觀掌控,設獎勵方案調動積極性。比如體操比賽我把全班分成八個組,領操員教八個組長,每個組長負責教會自己的幾個組員,我只宣布,兩周后各小組評比驗收,完成得最好的四個組有小禮物嘉獎。結果孩子們課間練,課后練,各小組相互比拼,干勁十足,一對幾的教學效果也勝過老師一對幾十,最后老師一句全班都很棒,都有禮物,皆大歡喜。這樣的方式,還有一個很明顯的作用:孩子們在自發拼搏,努力迎接比賽的過程中,增進了友誼,增強了集體榮譽感,班級凝聚力。那次體操比賽的隊形圖案也是孩子們集思廣益設計編排的。“六一”文藝匯演,“一二九”詩朗誦等我都交由班干部設計編排,組織訓練,記得有一次孩子們提議大合唱配一段民族舞蹈,我感覺那段舞蹈難度很大,建議放棄,幾個孩子承諾保證自己在家照著視頻練好,功夫不服有心人,那段舞蹈讓節目增色不少,孩子們的決心更讓我刮目看。還有一次參加大合唱《北京東路的日子》,幾個女孩悄悄在家擔手語學完了才告訴我可以加上這橋段,他們的奇思妙想和積極主動的精神讓我欣慰不已。
每學期的教室文化墻布置我也是交給一兩個心靈手巧的班干部,再提供幾本相關書籍和所需材料,就放手讓班干部選助手,設計布置了,完成后我適時鼓勵或獎勵,盡量讓付出了的孩子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讓他們做事的熱情越做越高。
在這方面的實踐證明,孩子們在活動中老師放手越多,孩子們越主動,且會迸發出許多奇思妙想。老師宏觀調控和把關,幫他們準備他們需要的道具和設備等,做他們堅強的后盾,做激勵他們成長的精神領袖就好。
三、探究學習中,老師懶一點,學生練習的平臺就會多一點。
“教學相長"的道理大家都懂,我覺得這種體會不能讓老師獨享,也應該讓孩子們體驗,讓他們當小老師。就拿語文學科來說吧,有些作業拿給有能力的學生批改,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促進和提高。比如生詞練習,古詩文默寫,一個班五六十人,教兩個班語文的話,批改這類作業真的工作量忒大,如果批改后不讓學生糾錯那更是勞而無功。我建議這類作業分層批改,老師批改學習委員的,學習委員批改大組長的,大組長批改小組長的,小組長批改組員的。層層落實,每個人的批改量控制在三四人,幾分鐘能完成的量就夠了,既不加重他們的課業負擔(初中孩子本身也很累),又達到強化識記的目的。但操作過程中老師要督查批改質量,重要的是糾錯要落到實處。這種分工絕對不是為了偷懶,而是給孩子強化訓練的平臺,所以不是所有作業都推給學生,老師要慎重為之,不然真成懶教師那就不好了。另外文字科目的背誦內容也應層層分組背誦,既可減輕老師負擔,又能讓孩子們在相互抽背中強化記憶,體現教學相長的快樂。這一點,相信同仁們都是這么做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發出自己的調子,要想讓那顆心與我們的話相呼應,就得使自己能和上這根弦的調門?!边@樣說來,“偷懶”還真是教育教學的一種高超的技能,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境界,是一種“潤生細無聲”的藝術。老師們,讓我們學著做一位有智慧的懶教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