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聽說你在打工,是為自己,還是為了別人?
(2)
電視劇《闖關東》里描寫了那個時代很多的謀生手段,有淘金的,有采參的,有開干貨店的,有開貨棧的,有當軍閥的,有當土匪的,等等,總體來說,一個字,苦。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伐木工的生活,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里,齊膝深的積雪,伐木工們拉著大鋸把一顆一顆的大樹伐倒,再一根一根地抬下山。我沒干過伐木的活,但我聽人說起過,兩個人抗一根大木頭,一定要咬牙扛下去,如果其中一個人突然摔倒,另一個人會被震的吐血。這個行當真的是太苦了。在當時不光是苦,由于當時的生態環境說不出的好,老林子里還生活著熊和狼,一不小心就成了動物們的腹中餐。伐木工們最開心的時節就是春天,春天,河開了,把一冬天砍伐的木頭扎成木排,順流而下,木頭賣錢。最后分錢臨別的時候,職業經理人老把頭說,大伙都把手里的錢攥緊了,回老家置上兩畝地,娶妻生子,去過安生日子吧。道理都知道,可最終,大多數人手里的錢是留不住的,岸上的賭場和妓院就是最好的銷金窟。沒錢了,怎么辦呢,還是跟著老把頭回山上伐木去吧。一年又一年重復著上面的生活,直到把骨頭也留在深山老林。
伐木工時在為自己打工嗎?我覺得不是,雖然說掙上錢了想怎么花怎么花,但我總是覺得他們不是伐木工,反而是賭場和妓院圈養的豬呀、羊呀什么的。
(3)
為自己打工,首先要做的就是盡量不要讓別人把蠱種到心里。有個詞叫做蠱惑人心,字典上解釋是迷惑人心。但我覺得,最可怕的解釋可能不是這個,而是有人有意地把蠱種到人心中。比如說吧,有一句比較流行的話叫做不抽煙不喝酒,死了不如一條狗。就是在鼓勵人們要去抽煙喝酒,要不然世上白活一遭,做其他事情都比不上這個。煙酒這個蠱,在人的青少年時期一旦種下,種蠱的人收獲就很可能就是這個人的一生,好劃算的買賣呀。而且這蠱下的這么好,怎么可能只有煙草公司和酒廠得利呢,醫藥公司和醫院也得有分成(治療費),國家也有好處(多么穩定和優質的稅基呀),當然還有其他的得利者,這就構成了一個完善的產業鏈,利益收割鏈。有人說,國家既然禁煙,那就不要讓煙草公司生產煙不就行了。我都是一笑而過,這蠱好種不好除。
蠱,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只要是人,就不能幸免。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少的沾惹蠱,教育、醫療、養老哪個不是人們的心頭肉,這種蠱是避無可避。但是,各種奢侈品,如果是傾其所有去獲得的話,能避就避開吧。
蠱的兩面性。如果非要和蠱近距離接觸,要做種蠱的人,不要做被種的人。把各種奢侈品、投資品買入家中,閑置,無疑是把自己的時間、財富甚至生命白白地讓給了別人。如果是清楚的知道蠱為何物,在認知上擺脫蠱的束縛,進而去利用甚至是操縱,那就是人生贏家。股神巴菲特,就是贏家。
所以,為自己打工,前提就是不能為各式各樣的蠱打工,這是最重要的一個臺階。上不去的人,就像是沒長大的孩子,被自己的欲望拉著東奔西跑,疲憊不堪。
(4)
為自己打工,說到底是要自己成長,從各種渠道途徑去獲取能量,去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成長,是一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于想要為自己打工的人,是存在福音的。那就是,不論你從事的什么行業,什么工作,在什么公司或者組織任職,為什么樣的老板打工,你獲得的經驗、技能和一部分資源是可以遷移。什么意思呢,你現在干什么,理論上來說都不白干,從中收獲的思維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快速學習能力、判斷選擇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等等,都是長在你身上的,別人是拿不走的。如果誰想要拿走你的這些,一是只能看著眼饞沒辦法,二是給你下個蠱。
(5)
為自己打工,理論上說只要關注自己的成長,把時間周期拉長,長期來看是一點問題沒有。可是,就像吃飯一樣,要一口一口地吃,要一頓一頓地吃,要頓頓吃好才行,所以短期的策略也很重要。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只是想把你作為一個體力提取機器、黑鍋人肉墊,沒有任何成長的幫助,反而為了控制而壓制人的成長,那還是早點離開的好。要時刻記住,以自己的成長為核心任務,凡是對自己有害的,要避讓。有句話說的好,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可以改變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