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女老師,她長期植根于山區,用12年時間創立了第一所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將1645名女孩從大山送進了大學。2019年高考,這所女高118名畢業生一本上線率達到40.67%,本科上線率82.37%,排名麗江市第一。這位女老師就是被稱為“時代楷模”、今年已63歲的張桂梅。
2017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中,支月英這個名字被眾多人知曉。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
還有被評為2018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張玉滾老師,從21歲到39歲,整整18年的時間扎根在山區教育一線。這期間他所在的黑虎廟村不但沒有一個孩子失學,還陸續成長出了16名大學生……
鄉村教育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我國有4000多萬農村適齡兒童,他們的教育與成長離不開那些堅守在我國廣大農村一線的鄉村教師們,這些平凡的鄉村教師甘作農村基礎教育大廈的基石,為鄉村兒童的成長、為鄉村振興的未來,鋪就著前進的道路。
扶貧必扶智,扶智先扶師。建設、充實鄉村教師團隊,是鄉村振興、鄉村教育的重中之重。
為了充實鄉村教師隊伍,我國自2006年開始啟動“特崗計劃”,從實施之初的每年1.6萬名計劃,到2020年10.5萬名計劃。
在社會的關注下,國家的支持下,越來越多人考教師資格證,涌投入到教育的事業中,少年強則國強,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動力,振興鄉村教育,實現全國教育水平整體提升,才能保障國家人才動力強大、穩定、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