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加]喬丹·彼得森
本書作者是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臨床心理學家,五大人格研究專家,曾任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在這本書中,彼得森教授不僅提出了他的十二條法則,還整合了多個領域的知識,以講故事的形式向人們說明為什么最好的規則并不會限制我們,反而會推動我們前進,讓我們生活得更加充實和自由。
法則七、蘇格拉底的選擇:追求意義,拒絕茍且
意義的出現表明了,你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恰當地平衡了秩序與混亂,讓一切都實現了最好的可能性。
在發現了當下努力和未來回報之間的因果關系后,我們才有了制定社會契約的動力,而這種契約讓我們能夠放心地儲存當下的工作結果。
我們先要看清一個不言自明的真相:人生有時候就是很不順。但有的時候不順其實是由我們主觀上最在乎的事物引起的。因為們通過自己的價值體系感知這個世界,如果你看見的世界不是你想要的樣子,那么你就該審視自己的價值觀了。 你需要放下當前的預設和執念,甚至需要犧牲你最在乎的東西,才能夠實現自己的潛力,而不是始終停滯不前。
為善,集中注意力,修復你能修復的,不要因為自己的知識而傲慢。盡力保持謙和,因為強權主義的驕傲會在不包容、壓迫、折磨和死亡中體現。最重要的是,永遠不要撒謊。
法則八、不買醉鬼賣的東西:說真話,或者至少別說謊
如果你的生活不盡如人意, 試著說真話; 如果你拼命地堅持某種意識 或者沉迷于虛無主義,試著說真話; 如果你感到脆弱、無用、絕望和困惑, 試著說真話。
法則九、別偷走來訪者的問題:假設你聆聽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問題
聆聽自己,聆聽與你對話的人。不局限于已經擁有的知識,不斷尋求新知,這才是最大的智慧。
除非你的生活是完美無缺的,否則你已知的東西是不夠的。你依然面臨著疾病、自我欺騙、不幸、惡意、背叛、腐敗和痛苦的威脅,無知會讓你無法抵御這些事情,如果知道得足夠多,你就可以多一些健康和誠實,少一些痛苦和虛偽。你可以戰勝邪惡,避免背叛,在人生各個方面都坦誠待人。然而現有的知識既不能讓你完美,也不能讓你安全,所以是非常不充分的。
真誠對話包括探索、澄清和策略制定。 在真誠的對話里, 大多數時候你是在聆聽。?聆聽就是關注的表現。 一切只有被表達和澄清之后, 才能變得清晰可見。
法則十、不要無視地毯下的龍:直面問題,言辭精確
直面存在的混亂,瞄準麻煩的海洋, 明確目的地,然后繪制航線。 承認你想要的東西,讓周圍的人知道你是誰。精準注視,徑直前行。
當人們粗心大意時,那些未被重視的事物就會像潛伏的蛇蝎一樣,在最壞的時候突然發動襲擊,然后人們才能明白意圖集中、目標精準和謹慎專注到底是如何保護我們免受傷害的。永遠不要低估忽視問題所帶來的破壞性后果。
你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會在你準備最不充分的時候不可避免地發生;你最怕遭遇的東西也會在你最弱、它最強的時候現身,而你終將被打敗。
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樣你才能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遵照你的語言來行動,你才能看見結果如何。然后集中注意力,觀察你的錯誤,準確描述它們,并盡力糾正。這就是發現人生意義的方式,它也能夠保護你免受人生悲劇的折磨。
法則十一、不要打擾玩滑板的孩子們:承認現實,反對偏見
真正想要改善世界的人,通常不會去試圖改變別人, 至少他們會先從改變自己開始。能力才能讓一個人在最大程度上感到安全。
怨恨的產生只能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被占便宜了,二是自己不愿意承擔責任。
如果你感到怨恨,那么就去尋找它的來源。你是因為不成熟而感到不公平嗎?如果你內心的答案是否,那么你或許就是被人占便宜了,而這時候你是有義務維護自己的。這意味著你需要直面你的老板、伴侶、子女或者父母,你要有策略地收集證據,這樣在對峙時才可以給出至少三個他們行為不當的具體例子,讓他們無法輕易地逃避指責。所有這些都意味著你要在對方反駁的時候拒絕讓步。如果你能夠堅持自己的觀點,不為對方的反駁和情緒所動,你就會獲得他人的關注甚至是尊重。
你也必須清楚自己期待得到什么樣的結果,并且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愿。我建議你,直接告訴對方你希望他們做什么,而不是指責他們現在或者過去做過的。
法則十二、當你在街上遇到一只貓時,摸摸它:關注存在的善
當你內外一致時,就能夠專注于當下。謹慎地對待一切, 整理你能掌控的事物, 修復失序混亂的部分,做到精益求精。
你足夠認真的話,其實是能夠承受住壓力的。人是非常堅毅的動物,能夠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損失,但是,前提是你需要先看到存在的好處,否則你就真的輸了。 存在的美好也許可以平衡生命中無法消除的痛苦。
摘錄:
馬克·吐溫曾說過:“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無知,而是確信無疑的謬誤。”
任何古老的故事都不會包含多余信息,對故事情節沒有價值的事件早就在口口相傳中被遺忘了。就如俄羅斯劇作家安東·契訶夫所言:“如果第一幕的墻上掛著把步槍,那么第二幕就一定要有人使用它,否則它完全沒必要在那兒。”
本杰明·富蘭克林曾經建議人們在搬到新家之后去找鄰居幫自己做一件事情,他說過這樣一句話:“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愿意再幫你一次。”
在想象中可怕到無法直面的東西,放在現實中雖然依舊可怕,但通常都會縮小為可以直面的東西。
榮格提出了精神分析領域最為犀利的一句名言:如果你無法理解一個人的行為,那就看看結果,并以此推斷動機。
你必須先找到正確的方向,把目光投向美好和真理,然后才可以專注于當下的每時每刻。腳踏大地,仰望星空,全神貫注,這能使你更好地完善當下和未來。
相比長者的成就,一無所有的年輕人擁有的是無限的可能性。這兩個階段各有各的好處。
記憶的目的,不是要記住過去,而是要避免重蹈覆轍。
>>>>>>>>>>>>>>>>>>>>>>>>>>>>>>>>>>>>>>>>>>>>>>>>>>>>>>>>>>>>
>>>>>>>>>>>>>>>>>>>>>>>>>>>>>>>>>>>>>>>>>>>>>>>>>>>>>>>>>>>>
? Honey_Jane 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