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簡書上看到有人在疑惑:三十歲開始學習寫作,晩嗎?
在開始寫的時候,我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困擾。但是在什么時候開始下決心寫作這一個問題上,因人而異。喜歡閱讀的人,書讀多了,難免會有成為作家的夢想。但是能靠寫作賺錢的人,是少之又少;能夠成為職業作家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所以大多數人,都是有自己的工作,利用業余時間,讀書習作,用來安放自己的靈魂。互聯網時代,讓個體的表達有了更多平臺,從全民閱讀,到全民習作就過渡得自然而然。
簡書里活躍的上百萬用戶,也應該涵蓋了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當然,八零后九零后的作者要占很大比重。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這句話很受大家的推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她那樣,出身顯赫,從小就博覽群書,文思泉涌。
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是隨著讀書的積累、眼界的開闊、閱歷的加深慢慢地心有感悟,時常會有一吐為快的沖動。所以對于寫作來說,從夢想到實踐,沒有太晩的開始。
一個作者寫下的文字,或自我救贖、或痛苦宣泄、或提升境界,能夠開悟別人:向真、向善、向美,最終不過是和自己的生命相關。個體的生命獨一無二,寫作的開始、文筆、內涵也如其人,千差萬別。
哪個年齡階段都有開始寫作的人,那應該是內心壓抑的火山到了該噴發的時候了。以前的歲月都是積累、是輸入,以后的日子就是釋放、是盡情地輸出。人生的心路歷程,躍然紙上,創作的喜悅不言而喻。
30歲一一一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在30歲迫在眉睫的時候,才下定決心要寫小說。33歲,開始了長跑生漄,并正式站在了小說家的出發點上。
40歲一一一二月河40歲開始寫作。完成了《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作品。
50歲一一一林青霞拍過上百部電影,背臺詞讓她潛移默化地增長了文藝細胞,再加上她閱歷豐富,50歲時開始并愛上了寫作,60歲生日之際出版了《云去云來》。
60歲一一一傳奇奶奶姜淑梅60歲開始學寫字,75歲開始學寫作,從文盲成為作家。她的作品發表于《北方文學》、《新青年》。還出版了文集《亂時候,窮時候》。
70歲一一一76歲開始學畫畫的摩西奶奶,是普通的家庭主婦,10個孩子的母親。80歲時,她在紐約舉辦的個人畫展引起轟動。
1960年,在她100歲時,有個叫春水上行的日本年輕人寫信問她:是不是該放棄自己食之無味的職業,從事喜愛的寫作。摩西奶奶親筆回信: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哪怕你現在已經80歲了。這個人就是后來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
如果以上的還不夠勵志,那我們來看看“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一一一楊絳先生。
當88歲的錢鐘書離世時,對于87歲的楊絳,經受喪親之痛是巨大的考驗。(女兒錢瑗也因患脊椎癌去世,享年60歲)“他們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呢?我壓根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所以她就“必須找一件需要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的工作。”開始翻譯《斐多篇》,后來整理家中錢鐘書和女兒錢瑗的幾麻袋手稿。她說:“做完他們的事情,心里才踏實,剩下我的事,已經不要緊了,即使現在走了,也可以放心了。”
93歲一一一完成散文隨筆《我們仨》
96歲一一一完成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
98歲一一一她為《洗澡》作序
2011年7月,100歲壽辰前,完成《坐在人生邊上》
100歲一一一也就是2011年,她患有心衰,但讀書寫作從不間斷,晩上1:30睡覺。
102歲一一一出版270萬字的《楊絳文集》
103歲一一一她仍勤耕不綴,續寫4萬字的《洗澡》
楊絳的文筆,韻致淡雅、獨具一格。正如她的人那樣,心靜如水、人淡如菊。她的生平告訴我們:一天做不好的事情,可以用一年來做;一年做不好的事情,可以用一輩子來做。
正如摩西奶奶在《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中所說:你最喜歡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賦所在。不要給自己找借口,做想做的事,永遠也不晚,哪怕你已經80歲了。
我們處在一個能夠暢所欲言的最好時代,在簡書,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也常有。人生隨時可以重來,現在就是最恰當的時候。Just do it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