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兼朋友小1在微信上通知我今天需要開會。我應了。
正事完了,小1問我周末有沒有做冰皮月餅。我說有。
小1繼續問有沒有給她留一份。
我笑著說不提醒就忘了,打包了一個,可以給她外帶。
小1立馬做糾纏狀,立刻控訴我們忘了她之類的。
我慌了,回應說其實是做的不怎么好吃,拿不出手。然后小心翼翼地問要不把外帶那個給她?
小1立刻不甩我,堅決說不要。
以上的小事不過是小事。其實是在周末我和小1的共同同事兼好友a發出手工制作冰皮月餅的約,小1按常規不去,我無所謂就應了。
一開始以為a發出的是女生約會,去了才發現原來a的男友也在,頓覺無趣。再加上當時大家對月餅制作的常識缺乏,以及材料不足。最后制作出來的冰皮月餅只有十多個。雖然當時喝飽吃足的我表示不愿外帶了,可還是外帶了一個回家。直到昨天小1問起,才想起我外帶回家的那個冰皮月餅還在冰箱呆著。等回到家想起白天跟小1的對話,我就深感最近的自己的確不怎么會說話了。
或許標準的應答應該是:周末做的不多,x讓我給你打包了一個,放在冰箱凍著呢,明天開會拿給你吧!嘿嘿,不幫你保存了。
這樣子說出話,既顧了彼此的友誼,又能補自己健忘的缺。
我想用鈍感力帶過,想用彷徨帶過,可我忽然想,這樣的胡思亂想的自己真的很沒存在感。
懷緬以前,我會吸收每次說話的不足,爭取下一次說得更好。可現在有點犯懶,不想面對。
對于說話,我曾規劃過要看多少演講,多少視頻以彌補。好說,與歹說,意思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