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籃輕盈的白饃,在高加林的手里,卻如千斤重,只因饃中承載了太多東西。
雖然他出身農民,但多年來他都是在知識的熏陶中成長,對于農民的生活卻并無體驗。賣饃這件事對他來說,也是一件難以邁開腳去做的事。
提著籃子的他,滿臉通紅,額頭沁汗,雖焦急攻心,但一聲“賣白膜哎”卻久久哽在喉頭,以至于仿佛"整個大地都在斂聲屏氣地等待他那一聲叫賣”。
他還是放不下自尊心和知識分子的清高,他想折返,但饃里承載著父母對他的期待和對新生活的希望。于是他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行走在熱鬧的集市中。
有時越是怕遇上的事和人,越容易遇到。生活給了他第一個測試——遇見老同學黃亞萍和張克南。面對兩位體面的城里人,尤其是黃亞萍,這位曾對高加林有好感的人,高加林實在不敢承認自己已然莊稼人的身份,用理由搪塞過后。他繼續帶著千斤重的饃前進,然而,往事一股涌上心頭......曾經他也是體面的讀書人,和他們過著一樣的學習生活,外人甚至覺得他和黃亞萍很般配,如今,自己卻成了這副光景。
被迫接受現實的他,在發現白蒸饃買主的時候,終于決定撇開作祟的自尊心,迎接考驗。然而,他還是失敗了,買主是老同學張克南的母親。心中無比痛苦的他最后還是扎進了縣閱覽室,用知識療愈自己。
正當他看完書,完全放棄賣饃時,劉巧珍出現了。善解人意的她幫高加林處理了白膜,換了錢還給他買了香煙。
高加林對于這樣的巧合摸不著頭腦。他不知道的是,這樣的偶遇其實是蓄謀已久的心意。
劉巧珍從情竇初開起,便一心鐘情于他。她生得俊俏,可惜沒有文化。但她有著極高的精神追求,她期待能和“有意思的人”一起生活。面對高加林這樣有魅力的知識分子,她深知自己配不上他,于是她只能遠遠、默默地愛著。她在高加林讀書回家時,借口不出山,偷偷望著高家;她在高加林游泳時,特地跑到周圍打豬草、送甜瓜.....
然而這種不露聲色和自知卑微的愛,在知道高加林成為農民后,終于忍不住爆發。于是,她主動跨出了改變她和高加林關系的第一步......
饃里承載的原本只有父母的期待以及自己脆弱的自尊,而今,又多了一份真誠、執著的情意。但高加林能感受到這樣的情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