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從來都不缺智商高絕之人,但世上也從來不缺該展示自己智慧時卻三緘其口的裝傻充愣者,如嵇康、阮籍。
世上從來都不缺聰明絕頂之人,但世上也從來不缺為顯擺自己才智而口無遮攔的蠢貨,如楊修、褚遂良。
世上從來都不缺足智多謀之人,但世上也從來不缺該適當顯露卻把握不好分寸的狂徒,如劉洎、張亮。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聰明?什么才是真正的情商高呢?
01
公元643年,李世民的第五子李祐造反,大兒子兼太子李承乾涉嫌謀反,皆被李世民繩之以法:李祐被勒令自殺,李承乾廢為庶人,被流放到黔州。
太子被廢后,李世民第四子,長期對儲君之位明爭暗奪的魏王李泰可謂勢在必得,魏王黨的黨羽劉洎、岑文本趁機向李世民進言,請立李泰為太子。
這時,長孫無忌出來阻撓道:“魏王不當立,當立者,乃晉王李治。”
李世民大為詫異,褚遂良亦緊隨其后:“當立為太子者,唯晉王李治。”
考慮到后趙、北齊、南陳皆因皇帝仁弱而叔奪侄位,李世民明白,同樣仁弱的李治怎么能繼承皇位呢?那不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嗎?于是他想把此議壓制下去,奈何褚遂良看破李泰奪位成功的后果,義正言辭地點破道:“陛下先前已立承乾為太子,就不該寵愛李泰,導致兩兄弟為儲位相爭,承乾為穩固儲位才有非分之想。如今,陛下若真立了李泰為儲君,那不就是在向天下人、向后世子孫昭告,太子之位可爭取而得嗎?屆時,皇室子孫們為爭取儲位或明爭暗奪或大動干戈,那陛下該如何自處?大唐又該如何自處?”
李世民聽后想做決定的心仿佛被針扎了似的動搖起來。
長孫無忌趁機見縫插針地進一步點破道:“此外,陛下請細想,若真立了李泰為太子,將置被廢的承乾于何地?將置承乾的兒女們于何地?李泰會放過曾與他爭奪儲位的大哥一家嗎?所以,唯有立善良仁孝的李治為太子,李承乾和李泰才能得以保全。”
李世民一聽,下決定的心更加動搖了,由于苦思良久仍是苦無良策,他被迫搖擺不定地暫停了此議。
不久,李世民就向大臣們再次提議道:“朕認為還是立李泰為太子為好。前幾天,李泰向朕保證,將來他若即位為帝,將殺掉兒子立李治為儲君,如此看來,李泰更重兄弟之情。”
看著被父子之情迷惑的李世民,褚遂良再次無情地點破道:“陛下,如果李泰真的當了儲君成了皇帝,到時他要是食言自肥,又有誰制衡得了他?陛下已經因為寵愛李泰,導致李承乾與李泰反目成仇,如今的議立李治,又使李泰對李治恨之入骨,陛下怎能保證李泰當上皇帝后能保全李治和李承乾呢?”
李世民一聽,剛才的樂觀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憂慮。
最終,在保全子女和安定天下(皇位不可爭取而得)的雙重權衡下,李世民立仁孝善良的李治為太子。
所謂情商高,就是懂得看破時,該說破就說破。
02
與李世民立儲時,褚遂良的直言點破相比,曹操立儲時,賈詡的“思袁本初、劉景升之事”,則是對立長不立幼之意進行適當透露的典范。
不過今天,講另一個故事。
公元219年,鎮守荊州的關羽率軍攻打曹操的襄樊,曹操第一次派于禁率最精銳的七軍去救援襄樊,不料卻遇到大雨,是時漢水暴漲,曹軍既無船只又無雨具,以致先被雨淋后被洪水淹,關羽趁機率領水軍攻打于禁的七軍,飽受雨患折磨的七軍全軍覆沒,于禁被擒、龐德被斬;
曹操無奈,本想遷都以避關羽軍鋒芒,但在蔣濟、司馬懿的建言下,曹操聯絡孫權偷襲關羽后方,同時還派徐晃統率數萬軍隊與關羽對峙。
期間,孫權曾寫信給曹操,希望曹操不要把孫軍偷襲荊州的消息透露出去,曹操看信后與群臣商議,大多數臣子都認為應該保守秘密保證孫權行動順利。
這時,幫助曹操謀朝篡位的董昭趁機進言道:
“大王,行軍打仗當因時制宜地通達權變。為了保證孫權與我方的聯盟關系,我們當然要答應為孫權保密。
但是,從我方的利益來考慮,我們可以秘密地將孫權偷襲荊州的消息透露給襄樊守軍和關羽軍。
原因嘛,我們若將孫權軍的消息泄露給關羽,關羽攻打襄樊就不會那么后顧無憂了,甚至他有可能會回師救援荊州,這樣襄樊之圍自解,到時我們坐視孫劉兩軍內斗于荊州而漁翁得利,豈不美哉;
反之,如果我們不透露消息給關羽,當關羽專心致志地與我軍爭奪于襄樊時,卻讓孫權漁翁得利奪得荊州,這不符合我軍的利益最大化原則;
此外,襄樊被關羽軍久困,軍心士氣低落,將孫權軍偷襲荊州的消息透露給襄樊守軍,襄樊守軍就會士氣大振,到時再配合徐晃軍夾擊關羽軍,襄樊就萬無一失了。
大王以為如何?”
曹操聽了董昭適當透露的建言,頗感此計甚妙,遂采納。
于是曹軍秘密放出孫權軍偷襲關羽后方的消息,擾亂了關羽的軍心,在關羽軍心浮動的關鍵時刻,徐晃率軍猛攻關羽軍營壘,關羽軍思歸不敵,步步撤退,最終關羽敗回荊州,緊接著就被已經占領荊州的呂蒙軍生擒。
此戰之后,事態的發展確如董昭所言,孫權殺害了關羽,劉備對孫權切齒痛恨,曹操的兒子曹丕得以在孫劉兩家鷸蚌相爭時漁翁得利。
公元649年—655年間,李治之所以被長孫無忌、褚遂良強制要求著按后者的安排來處理政務,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武則天是李世民的妃子,而兒子李治卻將其納入自己后宮,長孫無忌在李治面前對這種丑聞的適當透露而非直接點破,使李治因顧忌名聲而投鼠忌器,以致不得不從。
不過這種投鼠忌器帶來的忍耐屈從,最終卻被人給打破了。
情商高的人,看破時,該適當透露就適當透露。
03
公元645年,李世民親征高麗后,身體患病,劉洎和馬周前往拜見,出來后,褚遂良問他們圣體如何,劉洎悲傷地回答道:“皇上身體上長了塊癰疽,真是讓人擔憂害怕啊。”
不久褚遂良即向李世民誣告劉洎,稱劉洎曾說朝廷大事不用憂慮,只要效仿伊尹、霍光那樣輔佐太子,就可以了。
李世民大怒,他不顧馬周證明劉洎無辜的證言,執意將劉洎處死。
公元655年,李世民已死,繼承帝位的李治執意要立武則天為皇后,褚遂良、長孫無忌均言不可,李治不為所動堅持己見。
關鍵時刻,褚遂良大呼武則天乃先帝才人,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是褻瀆先帝、侮辱皇家。
李治大怒,武則天憤恨,將褚遂良貶黜,褚遂良向皇帝上書,極言自己支持李治登上皇位的種種功勞,不過,李治并不感激,而是進一步把他貶謫到了越南。
最終,褚遂良在貶謫地絕望地死去。
情商高的人,看破時,該保密就住口。
04
真正的情商高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所謂情商高的人,就是懂得看破時,該說破就說破。
所謂情商高的人,就是懂得看破時,該適當透露就適當透露。
所謂情商高的人,就是懂得看破時,該保密就住口。
總之,在合適的時機,說出合適的話,就是智商高,當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實在很難。
大風大浪都經過,小河溝里翻了船。面對李世民考慮不周的立儲,褚遂良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所在,并及時點破問題關鍵之處,警醒李世民科學立儲,此舉獲得了李世民的進一步重用,這是他智商高的方面。
但是,當面對長孫無忌以武則天的秘密作為威脅李治屈從自己的利器時,為了維護關隴集團的利益,褚遂良竟然不惜爆出這一秘密以斷絕李治的立后之念。
可惜,此舉適得其反地激起了李治與武則天的逆反心理和報復心理,即使褚遂良在李治當上儲君之事上立功甚多,李治、武則天仍將其越貶越遠,直至其死亡。
該點破時是應該點破,但該保守秘密時,也應該適當透露著以起到用秘密來要挾他人的有效作用,褚遂良懂得智商高地運用前一點,卻不懂得有效運用后一點,這是他人生乃至家族悲劇的根源。
面對曹操臨死前腦子已不太靈光的襄樊之戰,司馬懿、蔣濟能夠看出問題所在,并直接點破孫劉聯盟的軟肋,且建議曹操聯合孫權襲取荊州,可以說是洞若觀火一舉看到了解決難題的關鍵點。董昭能夠看透孫權要求保守秘密的險惡用心,并直接點出,且建議曹操以適當透露孫軍消息的方法,使己方利益最大化。此三人堪稱情商高,能該點破就點破、該適當透露就適當透露的典范。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面對李世民難以向外人言說的傷病,心直口快的劉洎卻不懂得為皇帝遮掩,而是直接將皇帝的病情在大庭廣眾之下直接說出,或許他是誠實、坦率的,但同時他又是愚蠢、可憎的。
劉洎的死,不是因為他真的說了大逆不道的話,而是因為他觸犯了李世民的忌諱,李世民立了仁弱的李治為太子后,征討高麗就是為了替仁弱的兒子掃清所有障礙。可惜,因為天氣原因,李世民無奈退兵,沒能滅掉高麗,自己又病了,正愁天下可能不穩呢,你劉洎探望完皇帝后,又危言聳聽地亂說皇帝病情堪憂,如此唯恐天下不亂,不殺你殺誰!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誠哉斯言。
由此可見,所謂情商高,就是在合適的時機,說出合適的話,或干脆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