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都是知道閱讀很重要的人,若看到有人用心的描述自己特別享受閱讀的過程,還說每當能有時間靜心閱讀時都是一段美好的時光,這時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會是什么呢?
我會覺得欣慰,與他的文字產生強烈的共鳴,心里默默的想著,常閱讀的人都是這樣的狀態,不閱讀的人可能體會不到。
但事實上,很可能我們中大部分人并不是真正喜歡閱讀,有幸能享受閱讀的過程就更難了,我們篤信一個社會現實
那就是有成就的人大部分都有日常閱讀的好習慣,刻意進行閱讀是必要的。
因為我們太過重視閱讀,時刻意識到它的重要性,結果可能就是想方設法與閱讀產生緊密的關聯,比如自欺欺人。
會編故事自欺的人更能堅持去做一件不能馬上獲得反饋的事。另外自證預言的威力很強大,比如我最近才發現,我其實一直在對外鼓吹自己是多么的喜歡閱讀,從閱讀獲得了多少的益處
之前還特意寫了一篇關于自己如何養成閱讀習慣的文章,單從文章來看,我堅信在將來任何時候都不會輕易放棄閱讀。但現實是,我其實在自欺欺人而已
現在可以確定的說,我并沒有養成閱讀習慣,也體會不到閱讀的過程是美好的。
最近我在讀得到專欄魏坤琳老師的書《給孩子的未來腦科學》,里面提到
簡單的說,馬太效應是說兩極分化,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閱讀上也存在馬太效應,孩子讀書會越讀越愛讀,越讀越會讀。錯過了培養閱讀能力和愛好的關鍵期,他以后可能就會越來越不愛讀,越來越不會讀。
單單看到這一段話,我并不會馬上反思到自己身上,畢竟這是一本關于科學育兒的書。
但最近發生了一些事后,我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有機會發自內心的向身邊的人說,我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的過程是幸福的。
6月份對我來說是反常的一個月,我把大部分時間用在了寫作社群上,與戰友互動交流,組織班級活動,可以說我完全沉浸在這種氛圍中。
羅胖在最近一期《知識就是力量》上說過的一句話和我當時的狀態很應景
做到事事有回音,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
我主動和家人解釋6月的特殊之處,希望能理解我會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互聯網上。總之我特別的珍惜這個輪值管理班級的機會。
進入7月,我從一個班級輪值管理者變回普通的寫作踐行者,也從反常的六月回歸常態,這個常態下,有更多的自主時間學習和復盤。
6月份我被明確的目標牽著向前,感覺很充實,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中,個人的力量成為推動這件事向前的主要動力,這也給我帶來了很多的即時反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6月我完全活在了當下,我的注意力受各種意料之中和之外的及時反饋引導,能力和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付出是值得的。另外,我還發現活在當下一個月后,我不時會出現注意力游離的狀態,我舉個例子
7月底,約著朋友一家帶孩子出去玩了幾天,開了一輛車,當天到達目的地后,酒店要求登記車牌號,我登記后,把登記表遞給朋友,讓他登記自己的車牌,朋友猶豫了一下之后進行了登記
避開酒店前臺后,朋友有些疑惑的想知道酒店要求每一個入住的客人登記自己的車牌(不管車到沒到店)的目的是什么,我頓時才恍然大悟之前犯下的錯誤
整個登記的過程,我的注意力完全不在當下的事情上。緊接著,第二天下午,我們在回酒店的路上,不知道當時注意力飛到哪里去了,路中間一塊直立的石板我愣是沒有看見。朋友總結的原因是疲勞駕駛,我相信這不是主要原因。
整個7月份,我一直感覺很難靜下心來去閱讀。一個反常的6月份帶給我了很多的成長,同時好像把我變回了以前那個有閱讀障礙的人。常常把閱讀好處,閱讀習慣掛在嘴邊的我,逐漸透過我對閱讀的一些模糊認知,更深入的反思閱讀對于我的真正意義。
首先我更清晰的認識到閱讀對我來說更多是功利的,我是為了改變現狀而閱讀,也可以說我是被動的閱讀,不閱讀產生的焦慮來自于對現狀的無法改變。
所以當我有更好的方式來改變現狀,會毫不猶豫的暫時把閱讀這件事往后放一放,6月的輪值管理經歷是我的一次難得的自我突破和成長的機會,輕易的取代了之前日常的閱讀學習模式。
其次,結合閱讀馬太效應理論,當我錯過了培養閱讀興趣的關鍵期后,關于閱讀對于我的終極意義,應該是逐漸在閱讀的過程中功利性少一些,幸福感多一些,這應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得用心去呵護它,不能輕易完全停下日常的閱讀。
結合自己的現狀,才能正確的定義閱讀的意義,所以,現在我其實只是從不會讀,不愛讀變成了能讀,意愿讀而已。
6月的閱讀輸入量減少,7月閱讀效率低下,明白活在未來比活在當下更重要,通過反思后,我發現閱讀和希望很像
希望之于一個人實在太重要了,但希望之光其實很微弱。如果不用心去呵護,很容易失去它。我們可以鼓吹閱讀的好處,但把閱讀當做剛需的人很少,那些每天不讀書就難受的人是幸福,那個時候才是真正養成了閱讀習慣。
那養成閱讀習慣之前,就要時刻清醒的認識到,我們其實是很容易像失去希望一樣失去閱讀的能力,口口聲聲對外鼓吹閱讀的好處,自己卻是一個有閱讀障礙的人,這就說不過去了。
這篇文章的 PRESS.one 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