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我們從小做到大的一件事。
從安徒生、格林童話,到漫畫書,再到中學的小說、散文,喜歡讀故事書,是我們的天性。
意識到這一點,是參加一個閱讀營,老師提的一個問題:你還記得你讀的第一本書嗎?
我由此想到我小時候讀的第一本書就是安徒生、格林童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拇指姑娘和豌豆公主的故事。
然后,一起參加的小伙伴們也紛紛表示有同感。
原來大家都有共性。
可是,漸漸長大了,我們從讀故事書變成了讀實用類的或者叫非虛構性書籍。
可以這么說,很多時候,我們讀書,可是連讀書的本質都未曾想過。
比如:
為什么讀書?
讀什么書?
該怎么選書?
讀了要不要做筆記?
要的話怎么做筆記比較好?
讀了之后怎么應用到實際中去?
……
這么多問題,你真的有想過嗎?
很多人讀書,目的不是為了求知,也不是為了應用,只是純粹的為了殺時間作為消遣。這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但是這是最低級的需求。
而閱讀作為一種性價比最高的學習方式,到底怎么做才能使效率最大化?
這些問題我都還沒有很具體的答案,但是我也有一點點自己的思考。而且我愿意帶著這些問題去探索、去求知。
而且,每當自己的問題能從書籍或者人身上獲得解答的時候,那種身心愉悅的感受總是令我一次次的上癮,無法自拔。
關于閱讀這件小事,這真的是件小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