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張夏艷,這是我加入樊登讀書會的767天,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企業的負責人,我希望每篇文章都能給你賦能,這是我2018年每天一篇原創文的第134篇!
今天是我第一次聽佰翔餐飲部的許春勇總給我們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一開始許總就跟我們分享了效率和效能之間的區別。高的效率并不等于高的效能。有些人在小事情上面他會感覺效率很高,但在大的事情的推進上面就沒有效能。許總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如果你今天吃飯吃到很飽的飯桌上還有一碗飯沒有吃完,你可能會很快速的把它吃完。那么你這個時候可能效率很高,但是效能卻極低。因為你知道你吃這一碗飯下去,可能身體就會出現其他的問題。
其實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你一定要去做了,才有可能是有這個習慣,那么如果在沒有這個習慣之前,你只是知道這個,那就是只是思維而已!
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是講在刺激到反應之間,我們有一個選擇的權利,也就是我們說的思考的空間。
我們現在有大多數人就是從刺激直接到反應,他根本就沒有去思考。比如說當一個人罵你神經病,你就會直接被激怒,然后會反罵別人。
許總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當他把手中的麥克風當成垃圾,他對她所有的同學說,這個就是垃圾,那么我現在跟你說,我現在要把垃圾給你,你要嗎?沒有人愿意要黑色的麥克風,但是當對方有負面情緒的時候,你就直接接招了。許總說,當別人罵他神經病的時候,他就直接一笑而過。因為我自己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明白自己不是一個神經病就可以了,我不在乎別人對我的想法。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你不會被別人的情緒所傷害。
在講積極更主動的時候,我們要了解什么是影響圈,什么是關注圈。影響圈就是你做了這個事情會因為你去做而有所改變?而關注圈就是你只能關注他,他不會因為你的關注而會發生些什么改變。
徐總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比如說明天我們要去爬山,但是這個時候下雨了。大多數的人會抱怨天氣,哎呀,明天我要去爬山呢,怎么下雨了,然后就開始心情不好。如果你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你應該選擇。下雨天,即使不能爬山,但可以看看電影。
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
許總說,我們真正要想的是,我們要怎么過我們的人生,去改寫我們的人生劇本。
他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他講在前一個星期,他給他們的員工做了一個小游戲。總的把他們的員工分成三組,來玩平面拼圖游戲。他把其中兩組的平面圖給到他們,另外一組的平面圖沒有給到他們。這個時候好玩的事情發生了,另外兩組一下子就把這個平面拼圖給拼出來的,這組沒有圖紙的卻聽了很久都沒有拼出來,而且當他發現另外兩組拼出來的時候,他們開始焦慮了,開始吵的更厲害了。
圖紙就是你想要的目標!
更重要的是,你在蓋一個房子,你首先應該做的事情是什么?很多人回答是打地基。
但其實是你知道你自己要蓋多大的房子,這個房子要蓋幾層?更加重要的是,你要知道這個房子蓋來是做什么的?如果你一直蓋一直蓋到最后,有可能你會發現,蓋出來的房子根本就不是你想要的。
比如說他就是覺得他的目標就是要在45歲之前過上,有錢有閑的身體,好的生活。
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
許總分享說,他的終極目標是45歲過上有錢有閑,有身體的生活。
那么為了以上的終極目標,他就必須每天都把這三件事情,它當成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來做。
徐總分享了一個新的觀念,知道為何才能如何?
就是你知道你未來要過什么樣的生活,你才能把你每一天要過成什么樣子去呈現出來。
當你知道你未來的計劃當中是有身體的,過自己的,后半生。你就不會在今天沒有力量去鍛煉自己的身體。
當然必須要知道我們為什么要來學習?
學習是解決我們生活當中的一些問題。并通過學習找到我們生活當中的新的問題,不斷的讓問題升級,不斷的解決問題,讓我們過上想要的生活。
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永遠有選擇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