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六月的枝頭花開(二):
你以為你的勤奮是真的勤奮嗎?
——2019-2020君子蘭班下學期第二封信
親愛的大、小君子們:
周末好!
今天是三月14日,小君子們,又一個周末到來了,明天即將迎來周日的休息,大家可以在家門口附近親近春天了!
1
早上環小區跑步,最愜意的地方是什么呢?花香馥郁嗅鼻內,花色明艷入眼來。跑四圈漫步一圈,給所見到的花草拍照:白玉蘭白花花的滿樹都是,或者說像樹上臥了無數只白色小鳥;紫玉蘭像優雅的鈴鐺掛在枝頭,差點就能聽到風鈴般的聲響;美人梅、紫葉李、櫻花,俱鮮妍爭嫵媚;迎春花,黃得耀眼;婆婆納,藍得醉人。
朋友圈里已經賞過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了。春天不會疫情而放慢腳步,我們也可以找出時間不辜負春天的美意。期待看到你眼中的春天(別忘了在群里拍照分享哦,一個月前好幾個同學拍的夕陽比我拍的美太多了)。
2
剛剛過去的這一周,是不是充實而愉快呢?每天從早到晚跟著手機或電腦學習(不知道大家因此玩夠手機沒有)。提醒大家別忘了課間鍛煉一會兒,做做體前屈動作,或跳會兒繩,勞逸結合,也為中考體育做準備。
父母老師念叨了兩年多的中考,三個月后就要跟它碰面了;中考目標,原來一直是模糊的,現在越來越清晰,而同學們的學習勁頭也越來越大:直面中考,唯有努力,才能摘到勝利的果實啊。
一個多月的在家學習,可能學習效果較之在學校要打些折扣,但自由支配的時間是不是要比學校多多了?利用自由時間讀書或補弱勢學科,其效果開學后立刻可見。
第四輪課程表出來,我們的語文課每周有三節早自習,可以利用這些時間被古詩文復習字詞了。語文課堂,我們也在不斷朝向最優化,到今天,語文課100分鐘,已經形成了三個板塊,避免了單調枯燥,增加了師生互動,效率也提升了一些。
遺憾還是有的,一是晨誦沒法進行,只能等開學之后;二是作文沒時間寫,那就先打腹稿,開學后再創作故事吧。
在家,每天不可避免地會關注到很多新聞,同學們別忘了搜集一些關于這次新冠病毒疫情中的故事,以后會是我們寫作的素材。疫情之下,涌現出那么多英雄,那么多感人故事,值得銘記。
3
同學們,整個三月,我們的書信圍繞學習的品質來交流。上封信我們交流的話題是自律;這封信,我們就討論一下勤奮這個話題:你以為你的勤奮是真的勤奮嗎?
大家對勤奮這個詞太熟悉了,指的是一種對學習對工作的態度,意思是認認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實工作。
它其實也不是一個新鮮的詞語,最早出自清代文學家平步青的《霞外攟屑·掌故·林西厓方伯》:“似此勤奮出力之員,豈可拘其家世,不加獎勵。”
古往今來,人們都非常推崇勤奮這種態度或者說品質,幾千年來樹立的勤奮的榜樣太多了——
比如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父子。王羲之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他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后就在家邊的一口池塘里洗筆。這樣日復一日,竟將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們把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硯池","洗筆池"。王獻之寫字,用盡18缸水,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師。
比如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司馬遷從42歲時開始寫《史記》,到60歲完成,歷時18年,如果把他20歲后收集史料,實地采訪等工作加在一起,這部《史記》花費了他整整40年時間。
比如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李時珍花了31年功夫,讀了800多種書籍,寫了上千萬字筆記,游歷了7個省,收集了成千上萬個單方,為了了解一些草藥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劇烈的毒藥,最后寫成了中國醫藥學的輝煌巨著——《本草綱目》。
比如德國哲學家馬克思。馬克思嘔心瀝血地寫《資本論》,花了40年時間。他為了搜集資料,光日記就有1300多篇。由于經常思考時經常愛踱步,竟把地踱出一條深深的印痕(這個細節不知道是否杜撰)。
比如法國文學家福樓拜和莫泊桑。法國作家福樓拜,他的窗口面對塞納河,由于他經常勤奮鉆研,通宵達旦,夜間航船的人們常把它當作航標燈。他的學生莫泊桑,從20歲開始寫作,到30歲才寫出第一篇短篇小說《羊脂球》,在他的房間里可以看到草稿紙已有書桌那么高了。
很多人事業上的成功,都離不開他們身上勤奮這一品質。
古希臘德摩斯梯尼,小時口吃,登臺演講時,聲音含混,發音不準,于是每天含著石子,面對大海朗誦,無論春夏秋冬,堅持五十年如一日,終于成為全希臘最有名氣的演說家。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候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里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于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蒲松齡草亭問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于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當然,這樣的名單是列不完的。不過我相信,若干年后,在熟悉我們的人列出的名單里,會有我們的名字。
4
我們從別人身上看到勤奮,是一種姿態,是一種對學習對工作對事業的態度。是一種深入鉆研堅持不懈的品質。那么,我們結合自己的學習體驗想一想:是什么催生了這種品質?
我覺得首先是有自己的熱愛。比爾·蓋茨曾經說,在你喜歡的事物上面,隱藏著你事業的秘密。我覺得喜歡這個詞可以換成感情色彩更濃的詞語,比如熱愛,癡迷等。正是出于熱愛,王羲之和王獻之才每天不間斷地研究書法,做著旁人看起來無比枯燥的練習;正是出于癡迷,曹雪芹才在悼紅軒里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寫出“字字看來皆是血”的《紅樓夢》。熱愛,才會去投入,才會有別人看到的勤奮的姿態。投入其中,就會有探索的樂趣,時有發現的成就感。而別人覺得勤奮者堅持的不易,殊不知本人卻在投入的過程中體會到巨大的樂趣呢。
就像你現在努力學習,一方面有外在的動力,可能是想為父母爭光,想給自己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另一方面也有內在的動力,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那是解決一道難題的快樂,那是得到某種知識的快樂,那是理解某種常識的快樂,也可能是學以致用的快樂。
其次是因為心里有目標或者說理想。從上面這些名人事例,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之所以勤奮,是因為他們有理想:曹雪芹想為閨中異樣女子作傳,所以創作出《紅樓夢》;李時珍想寫出一本中醫藥的百科全書,所以歲歲年年足跡遍及全國;司馬遷受父親的影響,立志成為史學家,寫出盡可能客觀的歷史,所以年輕時就四處搜集史料,中年遭受恥刑后,如果不是理想尚未實現,他不會選擇忍辱偷生,你看他自己的話: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遠大理想啊。無論現在你的理想是清晰還是相對模糊,都會成為照亮眼前這段中考歲月的明燈,所以詩人流沙河說:理想是燈,照亮前行的路。
還有就是有父母、師長、同伴或榜樣的激勵。每個人生命中都會有重要他人,他們會在精神上激勵,督促我們不要放慢腳步。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列舉了一些人的事跡: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這些同樣遭受過厄運的人,就是司馬遷的榜樣,雖然不在同一時代,但其事跡卻激勵著司馬遷寫作歷史巨著《史記》。
我們也需要榜樣激勵,誰是你身邊的榜樣呢?
最后,同樣非常重要的,是對理想的清晰規劃。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也在強調要一步一步來才可能實現理想。李時珍想創作一部中醫藥百科全書,第一步就是閱讀大量的參考書,即“搜羅百氏”;第二步是穿上草鞋,背起藥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即“采訪四方”,經過長期的實地調查,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第三步就是動筆《本草綱目》編寫工作。全書約有200萬字,52卷,載藥1892種,新增藥物374種,載方10000多個,附圖1000多幅,成了我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
現在國內有些中學已經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而對我們中學生來說,可能經常會思考:我是誰?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當你發出這樣的哲學追問的時候,接下來就會規劃自己的人生:第一步是規劃好我們的理想,未來的職場;第二步就是規劃好我們的學業:我要進入哪一類大學?為能考進這一類大學,我進入高中要選文科還是理科?我現在要在中考中考到一個怎樣的成績?為了達到這樣的中考成績,我計劃平時每次考試進步多少?
對大家來說,眼前最重要的是對中考的規劃,或者說對這學期學習的規劃,只有規劃清晰了,才不會拖延不敢偷懶。
5
勤奮的反義詞是什么呢?對,就是懶惰。懶惰這個詞,在這學期的同學們身上,似乎已經不見了蹤影。
但是,就如這封信的題目:你以為你的勤奮是真的勤奮么?這里不是質疑甚至諷刺,而是希望我們認真反思一下,是否真的做到了勤奮,是否存在偽勤奮的問題。
現在我們各自在家,看不到大家學習生活的真實情形,但我可以試著想象一下可能存在的偽勤奮現象:早上不到6點就起床背書,白天打瞌睡,或晚上偷偷打開床頭燈刷題;上課心不在焉,邊聽課邊吃零食,下課后做題,甚至吃飯時間用來做題;做錯的作業不想補救或整理,一心只做新鮮的題目;早自習背書只是機械背誦,不去動筆寫一寫,動腦記憶。
同學們看,第一種,是減少休息時間來學習,結果聽課效果并不好;第二種沒有抓住課堂,這叫舍本逐末,而動輒不吃飯,對身體健康有害,容易帶來胃病;第三,只是機械背誦,記憶效果不好。
關于記憶,在上學期的信里,給大家推薦過學習金字塔,可以再看一看,對你的復習一定會有啟發:
在網上看到過一段話,復制到這里,我們共勉:真正的勤奮,不是被迫機械式的重復勞動,也不是自我感動式的摧殘健康,更不是因為拖延癥導致的最后一刻效率爆發。它來自于一個人內心深處,對于那些無法獲得即刻回報的事情依然能保持十年如一日的專注。
最后,分享幾則關于勤奮的名言,同學們可以選擇感興趣的抄下來,作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哦。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華羅庚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韓愈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華羅庚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達·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郭沫若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列賓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雨果
人們把我的成功,歸因于我的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罷了。——愛因斯坦
終生努力,變成天才——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
哪里有天才,我只不過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了——魯迅
天才就是勤奮。——歌德
天才就是忘我。——叔本華
沒有任何動物比螞蟻更勤奮,然而它卻最沉默寡言。—— 富蘭克林
天才出于勤奮。——高爾基
親愛的大、小君子們,愿我們都能配得上勤奮這兩個字的形容!
你們的,王老師
20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