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我們給明星,大咖,富豪們點贊時,往往把他們和我們平等化了,這是心態扭曲的根源,其實,大家根本不是一個世界的人,甚至不客氣的說,某種程度上,金錢可以把人分成不同的物種,對于普通人來說,茍到最后才是人生的第一要務。
(一)存錢錢派代表A君
A君,存錢派代表。背景農村貧困家庭出身,985本,88年,工作9年。畢業負資產(有助學貸款)。因為某些原因,畢業沒有找到什么好工作,最慘畢業當年親爹心肌梗塞住院,當時他身上就幾百塊錢。A君從畢業有工作開始就記賬存錢,平時幾塊錢的開銷都會記賬,除了些大額必備開銷如年底給爸媽的紅包、駕校報名費這種,基本都是收入大于支出,手機就是千元機,衣服淘寶,從無任何奢侈消費。基本沒有什么娛樂(除了游戲),也不找女朋友(找不到),一年可能有一兩次短途游(不超過2000塊),為了省錢,在魔都每天通勤時間3個半小時。A君身體不是很好,工作都不是特別順利,工資漲幅一般。就這樣,A君工作6年的時候存了20多萬,當然也沒有首付買房。A君從事金融行業,第7年工資結余加股市賺了十幾萬到了40多萬,第八年工資結余加股市到了70多萬。A君終于攢了在二三線城市付首付的錢。由于平時不出去玩,A君宅家學習,拿下CPA\法律資格證書。由于A君比較勤儉,工作也比較上進,工作能力較強,目前已回某二三線D城市定居,工資收入在當地中等偏上。A君目前身價70萬人民幣。
我們的限定詞叫做“二十幾歲”,簡單理解為20~30歲這一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
年輕,有精力,技能不熟練,存款少,資源不夠豐富,單身或戀愛,沒有家庭負擔,父母壓力;
在這一階段結束后,我們會迎來30~40歲這個階段,如果我們走的路都一樣,這一階段的特點是:
精力下降,技能成熟,慢慢有點存款和資源,但因為買房、結婚、養孩子等緣故,有了點存款才能面對上面的痛點。
(二)為什么要攢錢
你的存款夠你在重癥監護室待幾天?你是否才知道重癥監護室每天都是以萬為單位的,家里沒點存款家人生病真的太難了,有次坐火車有個阿姨說存款就是防止家里出現突發狀況的。
一定要攢錢的,不在多少,在于要有這個意識。這次疫情應該讓挺多人意識到什么叫手中有糧,心里不慌了。尤其是像那些月光族,一停擺,活下去都成了問題。還有突發的疾病,就差那么幾百塊,還得腆著臉去找人借錢。太難了。求人的滋味不好受。
雖然攢錢很土,但我一直堅定的認為,攢錢才是年輕人改變命運的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方法,甚至沒有之一。
比什么沙雕成功學,什么增長見識,什么提升自我,都管用。
或許你會說,自己工資也不高,每月消費不低,攢不下什么錢,攢個幾年,十幾年,也不過幾萬十幾萬,多的幾十萬,在這個年代,能干嘛?
這就說明,你對于攢錢這件事情的認知還是太初級了。
當你把攢錢作為一個目的來執行的時候。
首先是你的心態會不一樣。
哪怕只是很小的錢,哪怕一天只有幾十塊,哪怕只是隨手放在支付寶或者微信余額里,你都會感受到一種小小的滿足感。
因為你知道,這是余糧,這是在關鍵時刻你可以隨時動用的資源。
心態之后,是思維。
當你開始攢錢的時候,你的思維就會變化。
過去的追求消費的快感,會進一步變為囤積的快感,一切暫時不需要的高消費行為,都會在你腦海里被轉換為生雞蛋的母雞,你甚至會犧牲自己的一點日常消費來往余額里屯錢,只為看到每天的余額增加速度能快一些。
還有人說沉迷攢錢會喪失很多人生的機會。
這同樣很荒謬,因為機會是看成功率的,做生意也好,股海搏命也好,投機也好,都是小概率事件,大多數人都是韭菜和炮灰。
勸多數人去博小概率事件,是要遭雷劈的。
人生最后的成功,不一定是誰更輝煌,可能只是誰更能穩到后面。
攢錢這東西不酷,但這是對于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最現實的道路了。
當然,我說的的都是針對默默打工的年輕人,家里有錢的人請忽略,對你而言快樂最重要。
(三)存錢是你最好的選擇
曾經是月光一族,感覺還很驕傲,存錢之前都是想買就買,錢不夠花唄,白條,真的各種打工還了好久才還清,越是沒錢越想買東西,還完之后下定決心不再超前消費,后來慢慢的把錢錢存定期,余額寶,后來甚至買基金,慢慢的攢了一萬多了,每次想買的時候都會想,我真的需要這個嗎,手機真的要換了嗎,新pad有必要嗎,我這3k吃基金的利潤不香嗎,現在消費就很克制了不會像以前那樣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費欲。
攢錢會變成件快樂的事,口袋有糧,干啥都不慌,資本家只會教人花錢的快感,卻不提還錢的痛苦,總是引導人惡意消費。
攢錢是你最好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
攢錢是一種習慣,等你慢慢的開始攢錢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生活好像都變得更美好了。
你開始規劃每周的消費了,開始每天關注于自己的提升,開始想如何能讓自己的小金庫,變得充足了。
甚至你開始放棄點外賣,開始決定買菜做飯了,這時候你知道,原來一頓飯成本不過十塊錢,就吃的飽飽的,不比飯店小一百塊錢吃的差。
你的生活開始規律起來了,你不會再天天看著淘寶看買啥了,你甚至開始運動了。
生一次病真的很花錢!
享受可以不等于消費。把一切人類享受定義成物質消費,本來就是這個世界的最大弊病了。
你的享受可以主要搞成精神上的。大力省錢,完了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
進一步,按照馬克思所說,去做創造性的勞動,或者學習技能,去完成一項艱難的任務,這樣的滿足還更高級點兒,兩全其美。
(四)親試有效的存錢方法
1、停掉所有的先消費后還款的方式,如花唄、借唄、信用卡等。
2、所有的支付統一使用現金支付,現金支付更有拿錢出去的感覺,而網上支付有其方便的一面,但花錢沒有肉痛的感受,特別是大額消費,很容易把辛苦攢的錢給用掉了。
3、吃東西盡量自己做,請朋友也可以自己動手,其實別有味道,外面吃飯花費是自己做成本兩到三倍,特別是三五朋友一起,為了面子等原因很可能就傷了里子(這點我有血的教訓)。
4、每月收入到手,就先分出一部分錢強制存起來。強制存儲就是存進去后,就不能取出來了或存出有很大的損失。通過這些方式強迫自己存下一筆錢,存儲方式有銀行零存整取,定存,保險方式。(之前還有銀行理財,但現在不建議了,現在銀行理財有本金虧損的風險),不建議把錢入在存錢罐里,這個一點收益都沒有,這是我小時候傻傻的存錢方法,但現在不可取。
5、將剩余的錢將做本月計劃,那些地方花多少錢,先做到心理有數。盡可能戒掉不必要的開支,比如:下午茶,咖啡等,總之要保持用到月底不借錢。如果有借錢的話,存錢計劃就泡湯了一半。
6、保持鍛煉、合理飲食營養攝入,保證身體持續健康狀態。沒有好的身體存再多的錢也守不住,存錢半年一次住院就全搞定。我之前有個朋友就是這樣,為了省錢把自己身體拖垮了,成了低血糖,上了一次醫院把存的錢花完了還不算,還借了一筆錢,最終是悔不當初。
7、對花費記賬、月底做盤點總結,這樣做能提高計劃能力、執行能力。
二十幾歲的時候是阻力最小的時候:自己身體好精力充沛,事業上有無限可能,沒有家庭上的負擔,父母通常也身體健康不需要擔心養老問題反而可能能給你搭把手。這種時候你不存錢,以抓住可能出現的各種好的投資機會,或者是抵御可能改變你生活軌跡的風險,你去大肆消費可能會對以后生活造成影響。
但當你結婚成家三十多歲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沒有儲蓄多可怕!成家之后這個階段都會有突發事情發生,無論是自己的身體還是家人都有可能發生身體疾病或其他意外的來臨,到時手中一分錢沒有,東一頭,西一頭滿市借錢,借到還行,借不到那,低三下四借錢那滋味很難受。
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的80后,萬里路已走完,萬卷書未翻破,對生活的個人洞見,全在新新新心信芯達人。送你視野破五洲,只需要駐足我的文章一分鐘。隨手點個贊,祝您月入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