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豬小鬧
1
在張愛玲的散文里,我們不難看到一個名字,那就是蘇青。
用張愛玲自己的話說: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只有和蘇青相提并論是我甘心情愿的。
從上面這幾句話里,可以看出張愛玲對蘇青才華的欣賞認可,以及惺惺相惜之情。要知道張愛玲的清高可是從骨子里帶來的,不會說一些場面贊揚話。
說起來,蘇青與張愛玲,本不是同一條起跑線上的人。蘇青家世普通,雖然接受過高等教育,但因結婚甚早,丈夫不能掙錢養家而離婚。
為了生存,她迫不得已拿起筆來寫文字來換錢。
在民國那樣的時代里,蘇青獨自一人帶著三個孩子打拼,可謂一直都見識到生活中的“虱子"了。
但是張愛玲卻不一樣,顯赫的家世,優質的教育,雖然也曾經歷過曲折,可是她卻從來不曾愁過現實中的柴米油鹽,所以她的人生走向,更傾向于“華美的袍子”。
因為所處環境不同,也就造成她們文字的不同方向。
張愛玲從小便被譽為奇才,文字冷竣、蒼涼,明明看起來繁花似錦的場景,卻又透露出殘忍的血腥刀光。
她本人也像是躲在生活大舞臺帷幔后面的眼睛,冷冷的觀察身邊生活中的一切,再用一種蒼涼的手勢表達出來。
而蘇青的文字大多寫實、字字到肉,她寫自己人生中所磨礪的一切,表達出大部分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柴米油鹽、有濃烈的人間味。
就連張愛玲都說蘇青的文字熱鬧,真情實意,是真實的生活寫照,具有打動人心的親切感。
2
兩個人生道路并不相同的人,因為文字被人們并列在一起,是好還是壞呢?
于張愛玲來說,對蘇青,她應是有喜歡的,以至于有一段時間,她的散文里經常提起她。
但于蘇青來說,張愛玲能不能算她的好友呢?
蘇青首辦雜志,以“叨為同性”為由請當紅作家張愛玲賜稿,以達到雜志暢銷的目的。
就如張愛玲《我看蘇青》里說:蘇青與我,不是像一般所想的那樣密切的朋友,我們其實很少見面。也不是像有些可以想像的,互相敵視著——
或者,一開始蘇青接觸張愛玲,大家只是合作關系,但是因為彼此的才華,兩人漸漸發展成好友。
張愛玲對蘇青,是帶著欣賞眼光的,她欣賞蘇青的辦事潑辣、文字大膽,以及她樂觀的人生態度。
可是對蘇青來說,她仿佛更在意張愛玲對她的評價與態度,例如她會對張愛玲說:為什么你的小說里沒有一個人像我的?我一直留意著,總找不到。
再有,蘇青曾大膽在媒體面前放言:女作家之中,我只看張愛玲的。
雖然兩人都各自對對方才華認可,但是回看張愛玲對蘇青的態度,卻顯然理智的多。
張愛玲在《我看蘇青》里解釋說:我寫的那些人,他們有什么不好我都能原諒,有時候還有喜愛,就因為他們存在,他們是真的。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知道我同他們混在一起,得不到什么好處的,如果必須要接觸,也是斤斤較量,沒有一點容讓,總要個恩怨分明。但是像蘇青,即使她有什么地方得罪我,我也不會記恨。
把蘇青跟自己書中人物等同起來,這樣來看,蘇青與張愛玲,中間還是存在著一定隔閡——雖然會喜歡,卻不愿意與這類人完全廝混在一起。
另外,張愛玲又在文中說,蘇青對于她,更是象征了一種物質生活——中國風味的房,雪白的墻,金漆桌椅,豆綠糯米瓷的茶碗,高高的一盆糕團,和蘇青的氣味。
3
在民國那個時期,張愛玲跟蘇青如同兩朵奇世雙姝,在文壇里熠熠生輝。
蘇青為人潑辣、人也生的美麗,可在民國時代做美女作家,一本雜志的創始人,她生存的環境當然沒有那么單純與容易。
而最終讓她與張愛玲的關系越來越遠的原因,跟胡蘭成也多少有些關系。
蘇青比張愛玲認識胡蘭成更早,有次蘇青寄本雜志給胡蘭成,里面恰巧有張愛玲的小說《封鎖》,胡蘭成一見張愛玲的文字,即刻傾心,于是寫信給蘇青,問作者是誰。蘇青回答,是個女子。
就這樣,這世界上該發生的關系,終于還是會發生。張愛玲不可救藥地愛上胡蘭成,而胡蘭成也跟蘇青有過一段曖昧,這樣錯綜復雜的關系,讓這兩位女子的友誼由此分道開始。
4
蘇青的文字《續結婚十年》里寫到這件事,文中將胡蘭成化名為一個名叫“談維明”的男人,巧舌如簧,知識廣博,藐視一切,讓蘇青驚嘆:他雖然長得不好看,又不肯修飾,然而卻有一種令人崇拜的風度!他是個好宣傳家,當時我被他說得死心塌地的佩服他了。
兩人很快發生了關系,但是結束后兩人關系直轉急下,男人似乎把蘇青當成了交際花,在性愛后問她:你滿意嗎?接著又問:你沒有什么病吧。
潑辣敢當的蘇青當然是被激怒了,毫不客氣地說:我是不滿意。在我認識的男人當中,你算頂沒有用了,滾開,勸你快回去打些蓋世維雄補針,再來找女人吧。
這個細節在張愛玲的《小團圓》里也有描述此橋段,不知道是胡蘭成詳細地告訴了她,還是她在蘇青的文章里看到了。雖然胡蘭成說她并不在意,但是實際上張愛玲在不在意,他并不能知道。
可能只有在許多年后寫成的《小團圓》里的文姬(即蘇青原型),張愛玲描述她的外表時,她才毫不客氣地表達了她的惡意。
當然,這是后話了。
5
“友誼”兩個字在女人這里,有時候會堅如磐石,有時候會危如累卵,會隨著人的心境變化而定。
蘇青與張愛玲都是對生活熱愛的女性,也是相當自我的女性,可能她們也都有著不甘示弱的個性,直到最終兩人走向陌路。
當然,只要是女性,都逃不過愛人與朋友之間,關系絕不能有混淆的魔咒里。
蘇青是女人,張愛玲當然也是。
她們相識為傳奇,陌路為遺憾。
只是,誰又能否認她們是這世界上兩朵奇姝呢?
有人說,張愛玲與蘇青,是雍容華貴與質樸自然的兩極。
我覺得她們更像是兩個季節:
一個是秋天,清傲獨立,生而傳奇。
另一個是夏天,興興轟轟,煙火人生。
戰爭結束后的張愛玲與蘇青,選擇了不同的方向。
張愛玲去了美國,過著遺世而孤獨的生活。
而蘇青,則很快適應了新中國,換上了人民裝。但可惜的是,她終究沒有擺脫動蕩社會里帶來的隱患,最終絕望而死。
至此民國時代的絕代雙姝,終究成為文壇史上的一抹血紅色的記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