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黃鶴樓》(崔顥)

崔顥《黃鶴樓》

本期分享

? ? ? 4月8日,武漢正式解封,武漢的標志——黃鶴樓被重新點亮!在我做了關于武漢和湖北的特別分享近三個月后,當我以地理為主線的詩詞分享正式來到湖北這塊土地時,讓我們跟著崔顥的《黃鶴樓》把本期分享的主題聚焦到這座已經重新開放的“天下江山第一樓”。

崔顥《黃鶴樓》賞析

附:“詩書優游”詩詞頻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頻道介紹

“詩書優游”平臺、頻道和主播介紹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輯


朗誦和吟誦的音頻

古律《黃鶴樓》

? ? ? ? 朗誦、誦和吟都是在嗟嘆和詠歌中體會詩詞節奏和韻律的好辦法哦!在吟誦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把所讀的詩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同時切實感受詩詞的美。


找入聲字和標平仄模板

找入聲字和標平仄模板

? ? ? ? 圖中入聲字是用右下角的小黑點表示的,看看你是否能很快找到所有的入聲字。找到所有的入聲字以后,就可以玩“標平仄”這個游戲:在所有的平聲也就是的一聲和二聲上面畫一橫(或者畫一個空心圓),這個符號表示平,不過千萬要注意,有些一聲或二聲的字實際上是入聲字,要標成仄聲哦!然后在所有的仄聲也就是三聲、四聲和入聲上面畫一豎(或者畫一個實心圓),這個符號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會標也沒關系,可以對著我分享的圖片找到每一個表示平仄的符號,照著標在你的詩上就可以了。不過,我非常推薦你們自己挑戰一下,然后再與照片對照。


賞析文本

? ? ? ? 在將近三個月前,因為新冠疫情在武漢和湖北的爆發而經歷了將近二十天心情劇烈起伏的我在中國疫情防控的局勢萬分緊張的時候做了一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特別分享,給大家分享了我面對武漢和湖北疫情的心路歷程以及以此為契機了解到的湖北和武漢。現在回憶當時的情形,有點恍若隔世的感覺。而且更加魔幻和不可思議的是,我們中國的疫情在一個月以前就隨著武漢的解封基本控制住了,但現在全世界已經超過三百萬人感染,人類戰勝新冠疫情還“路漫漫其修遠兮”,而且看起來我們的世界一定會因為這場席卷全球的疫情而發生很大的改變。武漢解封時媽媽曾給我分享了那陣子流傳甚廣的一句調侃:“2020年已經過去三分之一了,我發現自己啥事兒沒干,光見證歷史了!”我雖然也不太明白真正的歷史到底是什么,但身在疫情之中,看著從中國到整個世界形勢一次次地風云突變,我第一次感覺到我之前只在書中讀到的歷史那么真切地發生在眼前。

? ? ? ? 這正在發生的歷史總的底色是黑暗的、陰沉的,但也不乏帶來希望的、撥開迷霧的光。武漢正式解封那天,《人民日報》公號上那篇“點亮武漢”的帖子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原本是黑白的武漢標志景觀,點一下就會變成彩色的,象征著經歷了76天至暗時刻的武漢在全國人民攜手同心共同戰勝疫情后又亮了起來。在那些被點亮的武漢風景中,第一個就是武漢的標志——黃鶴樓。這座經歷了無數次戰亂,有著許多次毀壞、重建歷史的“天下江山第一樓”,其神采通過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詞穿越千年飛揚在無數中國人的心中,并憑著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贏得了馳名中外的江南四大名樓之首的聲譽,并在這次疫情中以武漢人和湖北人特有的“九頭鳥”“不服周”的精神再次亮起來,吸引著全國、全世界的目光去關注控制疫情后的武漢和湖北。所以,當我以地理為主線的詩詞分享正式來到湖北這塊土地時,我自然也把我的首期分享主題聚焦到了這座已經重新開放的江南名樓。

? ? ? ?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自古享有“天下絕景”之稱的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筑。在我兩年多的分享中,這座詩詞第一名樓已經出現過好幾次了。在第一年“二十四節氣”系列的第三期我給大家分享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就曾經講到過那個關于黃鶴樓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傳說故事:辛氏賣酒為業,心性仁厚,對一位衣著襤褸討酒喝的客人絲毫也不厭棄,一直免費送他酒喝。半年后這位客人為了報答辛氏用橘子皮在墻上畫了一只鶴,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墻上的黃鶴便會蹁躚起舞,吸引了很多人付錢觀賞,辛氏也累積了很多財富。十年后那位客人再一次來訪,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朵朵白云自空中而下,畫上的黃鶴隨著白云飛到那位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著白云飛上天去了。辛氏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用十年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就是“黃鶴樓”。也是在那一次分享時我才特別真切地意識到中國的四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和鸛雀樓都是因為流傳千古的詩文名作而著稱于世,讓我十分感嘆文學藝術魅力之強大!在給大家分享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時我還又一次跟大家分享了這種感嘆。三個月前在給大家做關于湖北和武漢的特別分享時,我又給大家分享了關于黃鶴樓的那些膾炙人口的詩詞,除了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之外,還有李白的另一首名作《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毛主席的《菩薩蠻?黃鶴樓》:“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和《水調歌頭?游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不過在這其中最能展現黃鶴樓風采的,還要數那首曾令詩仙李白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而不得不擱筆而去的唐代詩人崔顥的代表作——《黃鶴樓》。現在的黃鶴樓景區就有一座擱筆亭,紀念的就是這個詩仙擱筆的傳說。不過實際情況可能沒那么戲劇化,我們且不著急,就讓我在這期分享中跟著崔顥的《黃鶴樓》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黃鶴樓,好好欣賞一下這首千古傳誦的名作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 ? ? ? 黃鶴樓是一座傳說特別豐富的文化名樓。除了我上面講到的辛氏送酒、仙人畫黃鶴致謝的故事外,黃鶴樓的仙人傳說至少還有四個不同版本:

? ? ? ? 第一個版本出自于《齊諧志》,說仙人王子安乘黃鶴過此山,因此山名黃鶴。后人在山上造一座樓,即名為黃鶴樓。第二種出自南朝著名的數學家祖沖之的《述異記》,說有一位名叫荀環的人愛好道家修仙之術,曾在黃鶴樓上望見空中有仙人乘鶴而下。仙人和他一同飲酒,飲畢即騎鶴騰空而去。第三種出自唐代的《鄂州圖經》,說是費祎,就是三國時期的蜀國重臣,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寫道的“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的費祎,據說費祎后來成了仙,登仙之后曾駕黃鶴回來,在此山上休息。第四種說法和“八仙過海”中的“八仙”之一呂洞賓有關,《道藏?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中記載:“呂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黃鶴樓,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跡。”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神仙之說,有關黃鶴樓的神話也在專談“怪力亂神”志怪小說發展的背景下形成,黃鶴樓從北宋至20世紀50年代,還曾作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呂洞賓傳道、修行、教化的道場,這些都是各種黃鶴樓傳說產生的背景,也充分說明了黃鶴樓是一座格外受仙人們歡迎的樓。

? ? ? ? 不過傳說總歸是傳說,實際上黃鶴樓最初建造是出于軍事方面的原因。我們在《三國演義》的故事中應該經常聽到夏口這個地名。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孫權始筑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由此可見,黃鶴樓是孫權為了軍事目地而建。晉滅東吳以后,三國歸于一統,黃鶴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的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觀賞樓。唐永泰元年黃鶴樓已具規模,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僅在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新中國之前的最后一座黃鶴樓建于同治七年,毀于光緒十年,當時的遺址上唯一遺留下來的只有一個銅鑄樓頂。

? ? ? ? 現在的黃鶴樓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重建的。因為1957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時占用了黃鶴樓舊址,所以1981年重建時把地址選在了距舊址約1000米的蛇山峰嶺上。1985年落成的黃鶴樓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樓外有兩只鑄銅的黃鶴和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主樓周圍還建有白云閣、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筑,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樓的建筑特色是各層大小屋頂交錯重疊,翹角飛舉,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都仿佛是展翅欲飛的仙鶴翅膀,似要展翅飛去。整座樓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 ? ? ? 黃鶴樓腳下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萬里長江第一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建起的武漢長江大橋,這是新中國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的長江大橋。“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登上黃鶴樓高出江面近90米的頂層,大江兩岸的景色歷歷在望武漢三鎮的風光盡收眼底。黃鶴樓與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并和隔江相望的的晴川飯店構成一組建筑,使江城武漢大為增色,也向人們默默訴說著武漢的前世今生。

? ? ? ? 黃鶴樓能成為武漢最負盛名的文化遺產,恐怕最要感謝的便是《黃鶴樓》這首詩的作者崔顥,因為近年來無論是中華書局的統計還是中南民族大學王兆鵬教授根據大數據分析所做的唐詩排行榜,榮登榜首的都是這首《黃鶴樓》。湯顯祖在《牡丹亭》里的說“紅燭迎人,俊得江山助”,歷史上如崔顥、李白這些才華橫溢的詩人們登樓遠眺,飽覽大好河山,吸收山水的靈秀之氣,創作出打動人心的作品,反過來,無限江山也正是因為有了詩人們的吟詠才更增彩添色,歷經千年的歲月滄桑仍如此熠熠生輝。

? ? ? ? 《黃鶴樓》一詩是才子詩人崔顥的高光時刻,如果沒有這首詩,他的一生恐怕要黯淡得多,其名字很可能也會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 ? ? ? 崔顥是汴州人,原籍博陵安平,出身“博陵崔氏”。二十歲左右就高中了進士,但一生最高也就做到太仆寺丞、司勛員外郎這樣的小官。雖然《新唐書》、《舊唐書》里他都有傳,而且還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等大詩人列在一起,但都只是寥寥幾句話:《舊唐書?文苑傳》曰:“崔顥者,登進士第,有俊才,無士行,好蒱博飲酒。及游京師,娶妻擇有貌者,稍不愜意,即去之,前后數四。累官司勛員外郎。天寶十三年卒。”《新唐書·文藝傳》曰:“崔顥者,亦擢進士第,有文無行。好蒱博,嗜酒。娶妻惟擇美者,俄又棄之,凡四五娶。終司勛員外郎。初,李邕聞其名,虛舍邀之,顥至獻詩,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兒無禮!’不與接而去。”

? ? ? ? 從這簡短的歷史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崔顥是個好賭博飲酒、好美色的才子,一輩子娶了四五個妻子,擇偶標準只有一條就是必須漂亮,而且娶回來后稍不如意就休了再娶,妥妥的始亂終棄,所以名聲頗為不佳。相傳北海太守李邕聽聞他詩名以后,曾熱情地把他邀請到家中來。誰知,當崔顥把自己的詩呈上去請李邕閱示時,卻見李邕的臉色越讀越不好看,最后竟將詩稿扔到他的臉上,憤怒地斥責道:“你這個小孩子太無禮了。再也不要來見我了!”崔顥獻給李邕的詩叫《王家少婦》,詩曰“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自矜年正少,復倚婿為郎。舞愛前溪綠,歌憐子夜長。閑時斗百草,度日不成妝。”詩里居然把李邕比喻成大眾男神王昌,而把自己塑造成是嫁給王昌的妙齡女子,而且頗有些恃寵而嬌的意味。本來李邕是準備把崔顥推薦給朝廷的,但這首詩的輕浮孟浪惹惱了李邕,他因此白白浪費了這個受抬舉的機會。

? ? ? ? 不過《唐才子傳》的記載讓我們了解到崔顥后來也有了變化:“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狀極戎旅,奇造往往并驅江、鮑。”崔顥現存的42首詩中確實頗有一些是風骨凜然的邊塞詩,應該都是他中晚期的作品。也是在《唐才子傳》里我們可以知道,崔顥寫詩很下功夫:“顥苦吟詠,嘗病起清虛,友人戲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詩瘦耳。’”生病的時候友人跟他開玩笑說:“你不是生病,是辛苦吟詩累瘦了。”天生的才華加上苦心用功,這才有了“后游武昌,登黃鶴樓,感慨賦詩。及李白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云。”這樣的佳話流傳。也正是在黃鶴樓的這一抹輝煌的高光,消解了他“有文無形,嗜賭好色”的負面形象,成為名垂青史的詩人。

? ? ? ?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首令詩仙李白擱筆的神奇詩作到底有什么魅力吧。“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詩相信很多人都會背,它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氣勢雄大、流利自然,尤其是前四句,一氣呵成,氣韻連貫,分外瑯瑯上口,所以很多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背了。

? ? ? ? 來看詩的首聯和頷聯。這四句詩明白如話,氣勢如貫千里。“昔人”指的就是前文所述的傳說中的仙人,至于這仙人到底是費祎、王子安還是給辛氏畫黃鶴的那個仙人倒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相信有仙人在此乘鶴登仙。“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里只留下承載仙人傳說的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千百年來只有白云悠悠。”

? ? ? ? 接下來頸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這里的“川”不是河而是平原,“晴川”就是陽光照耀下晴明的江漢平原。“歷歷”就是分明的樣子,清楚可數。“漢陽”是武漢三鎮之一,在唐朝的時候它和現在的漢口還是一體的,都在漢水北岸黃鶴樓之西。“萋萋”是形容草木茂盛,比如《詩經·蒹葭》中“蒹葭萋萋,白露未晞”、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中“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中的“萋萋”都是這個意思。而且,“萋萋”還是出自《楚辭·招隱士》的一個典故:“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所以“芳草萋萋”隱含離情。“鸚鵡洲”是武昌西南長江中的一座沙洲,相傳由東漢末年禰衡在黃祖的長子黃射大會賓客時,即席揮筆寫就一篇“鏘鏘戛金玉,句句欲飛鳴”的《鸚鵡賦》而得名。這兩句寫到:陽光照耀下晴明的漢陽平川上碧樹歷歷可辨,江中的鸚鵡洲芳草萋萋,動人離情。

? ? ? ? 尾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鄉關”就是故鄉、家園;“煙波”指的是暮靄沉沉的江面。詩人登樓攬勝,不覺天色已晚,油然而生思鄉之情,但時至黃昏,無論如何極目遠眺也看不到何處是我家鄉?那江面上的渺渺煙波更添人的憂愁!

? ? ? ? 這首詩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頷聯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再不復返,只有白云悠悠,千載之后仍在空中飄浮。登樓賦詩,必然想起樓的來歷,想起駕鶴登仙的古人。但黃鶴也好,仙人也罷,都已經是一去不返,而眼前危樓獨立,白云飄飛,一種茫茫渺渺、亦真亦幻的擴大雄渾的時空之感撲面而來,詩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慨也油然而生。這四句詩氣韻連貫,一氣呵成,宛若行云流水,自然之極。這自然流利達到讓人完全會忽視它其實犯了律詩的大忌:詞語重復、平仄不對,而且頷聯也不對仗。尤其“黃鶴一去不復返”一句連用了六個仄聲字,徹徹底底地打破了相間的原則。但就是因為它氣韻連貫,猶如行云流水,所以大家讀了都絲毫不覺得不妥。這就像《紅樓夢》中林黛玉跟香菱講詩的時候說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這就是詩論說的不以辭害意。

? ? ? ? 接下來頸聯詩意和詩法都一轉,轉而用工整的對句描寫登樓遠眺所見之景:俯瞰滔滔江流、莽莽平川,詩人看到的是一派明媚春光,所謂“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他先是極目遠眺,在春日的暖陽照耀之下,對面漢陽平原上的春樹清晰可見、歷歷可數;再往近處看,江心的鸚鵡洲上一片芳草萋萋。長江江面的銀色,大樹的碧綠色,洲上芳草的無邊翠色,還有寥廓長天的藍色,云彩的白色,整個視野都籠罩在陽光帶來的一片明亮之中。這兩句詩不光色彩明麗,音韻也同樣悠揚,黃鶴、復返都是雙聲詞,就是聲母相同,此地、江上都是疊韻詞,就是韻母相同。再加上悠悠、歷歷、萋萋這樣的疊音詞,整首詩就顯得特別的清朗,特別的鏗鏘。無論是色彩還是聲音,都把人帶入無邊春色。

? ? ? ? 詩寫到這里,從追憶仙人傳說到描寫眼前實景,從渺渺茫茫寫到歷歷在目,接下來尾聯從白天登樓寫到因為景色太美流連不去,不知不覺已經日暮時分了。天邊薄暮冥冥,江上煙波浩渺,倦飛得鳥兒這時也要歸林了,于是在外面飄蕩的游子自然而然地生出思鄉之情。而這種離思和鄉愁在頸聯的對句中已經悄然埋下了伏筆。前面已經講到,“芳草萋萋”暗含著《楚辭·招隱士》的典故。當詩人看到芳草的時候,楚辭中的這“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思鄉之情已經在他心里生發出來了,而在暮色蒼茫中的浩渺煙波更是由不得讓那揮之不去的離思別緒再次升騰,當“日暮客愁新”時,“何人不起故鄉情”啊?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 ? ? 整首詩以亦真亦幻、闊大雄渾的時空感開始,中間展開歷歷如畫的風景描寫,以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從仙人傳說到人間風景再到愁緒無窮,從茫茫渺渺之感起,又以渺茫不可見的境界收,全詩在無盡的悵惘中落下帷幕。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曰:前四句敘樓名之由,何等流利鮮活?后四句寓感慨之思,何等清迥凄愴?蓋黃鶴無返期,白云空在望,睹江樹洲草,自不能不觸目生愁。賦景攄情,不假斧鑿痕,所以成千古膾炙。全詩雖不協律,但氣韻流利鮮活,音節嘹亮而不拗口,氣勢千里,信手而就,一派自由放逸,真是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情景交融,意境深遠,絕對是滿溢盛唐氣象的神來之筆。所以歷代諸多詩選,七律部分多以《黃鶴樓》開篇或壓卷,南宋大詩評家嚴羽更是在《滄浪詩話》中明確指出:“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匯評》引趙熙曰:此詩萬難嗣響,其妙則殷璠fán所謂“神來,氣來,情來”者也;明代高棅《批點唐詩正聲》曰:氣格音調,千載獨步;陸時雍《唐詩鏡》曰:此詩氣格高迥,渾若天成;清朝沈德潛《唐詩別裁》曰: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歷代詩評家的贊譽之辭多得不勝枚舉。詩評家們還紛紛以“詩仙李白擱筆”來贊嘆此詩,并都提到了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一詩乃擬崔顥《黃鶴樓》之作,如劉后村云:古人服善。李白登黃鶴樓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之句,至金陵乃作《鳳凰臺》以擬之。今觀二詩,真敵手棋也。那么,李白是否真的感嘆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登金陵鳳凰臺》是否真是詩仙欲與崔顥一較高下之作呢?

? ? ? ? 對李白在黃鶴樓上是否因崔顥詩而“擱筆”歷代文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認為李白并未擱筆的,有對擱筆表示疑問的,有對李白擱筆表示遺憾和惋惜的,有對崔詩不服氣為李白抱屈的……實際上,李白擱筆可能實有,但李白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則屬后人附會。清代湖北學者陳詩考證,這一傳聞的來歷是“李白過武昌,見崔顥黃鶴詩,嘆服不復作。去而賦金陵鳳凰臺。其后禪僧用此事作一偈jì:‘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原是借此一事設詞,非太白詩也。流傳之久,信以為真。”至于李白對崔顥的《黃鶴樓》敬佩不已,兩度擬作欲與崔顥一較高下則有詩為證:李白先是模仿崔顥的黃鶴樓寫了一首《鸚鵡洲》:“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這首詩前三句連用三個“鸚鵡”,第四句最后也用了一個疊詞,明顯是在模仿崔顥的《黃鶴樓》。可惜寫的不夠好,被嘲笑為“鸚鵡學舌”。不過詩仙到底是詩仙,后來的另一首擬作《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同樣成為名作,而且引得歷代詩評家為這兩首詩哪首更勝一籌打了許多的筆墨官司,雖然力挺崔顥《黃鶴樓》的占據絕對優勢,為詩仙站臺的也一直不乏其人。

? ? ? ? 崔顥的這首《黃鶴樓》還有另一個令詩評家爭訟不已的公案,就是它的版本之爭。《黃鶴樓》這首詩有十幾二十個版本,每一個都差那么一兩個字。跟我們熟知的通行版本相比,最大的差別是首句到底是“昔人已乘黃鶴去”還是“昔人已乘白云去”。據施蟄存先生考證,唐代三個選本《國秀集》、《河岳英靈集》、《又玄集》,宋代的《唐詩紀事》、《三體唐詩》,元代的選集《唐音》,都是“白云”,而元代另一個選集《唐詩鼓吹》卻開始改為“黃鶴”了。從此以后,從明代的《唐詩品匯》、《唐詩解》直到清代的《唐詩別裁》、《唐詩三百首》等,都是“黃鶴”了。由此看來,似乎在金元之間,有人把“白云”改作“黃鶴”。隨著“敦煌詩卷”重見天日,似乎更能證明“昔人已乘白云去”是崔顥原作,因為“敦煌詩卷”版本是這樣的:“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青青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在?煙花江上使人愁”。但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圣嘆則極力主張“黃鶴”為原版,并認為正是前兩聯一連三個“黃鶴”才是這首詩的最絕妙之處:“有本乃作‘昔人已乘白云去’,大謬!不知此詩正以浩浩大筆,連寫三‘黃鶴’字為奇耳。……四之忽陪“白云”,正妙于有意無意,有謂無謂。”

? ? ? ? 我個人覺得還是現在通行的版本更好。大概是先入為主吧,我覺得前三句連用三個黃鶴,既非常鮮明地點出了本詩的主題,又加深了詩人在這其中對于歷史變遷的感慨之情。而且李白的《鸚鵡洲》和《登金陵鳳凰臺》的前兩句(三句)明顯是的在模仿崔顥《黃鶴樓》前三句中的重復用詞,如果崔顥的原詩是“昔人已成白云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的話,為什么李白會在模仿的時候在第一二三句中都重復一個詞呢?

? ? ? ? 最后補充一點詩體知識。崔顥的這首《黃鶴樓》前四句用的是歌行的筆法,后四句則是律體,前半首用散調變格,后半首整飭歸正,是以古體作律詩,嚴羽稱之為古律。這種古體與律詩體相結合的變體律詩在詩史上很少有人能夠駕馭得好,而崔顥卻把二者完美糅合到一起,前后似成兩截,但文勢卻是從頭一直貫注到底。從律詩的起、承、轉、合來看,元楊載《詩法家數》論律詩第二聯要緊承首聯時說:“此聯要接破題(首聯),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此詩前四句正是如此,敘仙人乘鶴傳說,頷聯與破題相接相抱,渾然一體。楊載又論頸聯之“轉”說:“與前聯之意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疾雷之喻,意在說明章法上至五、六句應有突變,出人意外。此詩轉折處,格調上由變歸正,境界上與前聯截然異趣,恰好符合律法的這個要求。敘昔人黃鶴,杳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忽一變而為晴川草樹,歷歷在目,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愁緒,也使文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末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于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這樣能回應前面,如豹尾之能繞額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詩法度的。所以說崔顥此作“古律相配,渾然天成,難以超越”,遂成千古絕唱。


崔顥《黃鶴樓》參考反饋題目:

1.中國的疫情現在已經得到控制了,你有想到武漢看一看的想法嗎?

2.你去過黃鶴樓嗎?會背哪些跟黃鶴樓有關的詩詞?聽過哪些跟黃鶴樓有關的故事?

3.你怎么評價崔顥這個詩人?你覺得李邕為什么會憤怒地斥責他?

4.你同意嚴羽 “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的看法嗎?如果不同意的話,你覺得哪首七律更好?

5.你更喜歡崔顥的《黃鶴樓》還是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為什么?

6.你覺得“昔人已乘黃鶴去”和“昔人已乘白云去”哪個更好?

7.你發現崔顥的這首《黃鶴樓》前四句和后四句的不同了嗎?


參考資料: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

施蟄存《唐詩百話》

蒙曼解讀崔顥《黃鶴樓》

酈波品讀崔顥《黃鶴樓》

武漢的黃鶴樓最初只是瞭望的哨樓,怎么就成了天下江山第一樓呢?

唐詩經典名篇的多元解讀:以崔顥《黃鶴樓》為例

當然,還有各種百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2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24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285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48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28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78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1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98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16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4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25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3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71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1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3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39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5評論 2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