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1:25分,家里人都睡午覺了,我獨自享受一份夏日的安靜。
客廳開著空調(diào),任由外面陽光猛烈,不關(guān)我的事。
美滋滋吃完冰淇淋,靠著沙發(fā)舒服地看書。
我的心情一級棒。
微信消息的提示音打破了這一份安靜……
是好友發(fā)來的消息,一篇文章鏈接。
標題是:我可以毫不費力地幫你,但我就是不幫
很欠揍對不對??
前幾天和一個高中的朋友(稱她為語)機緣巧合下在一起逛吃了一天
聊了很多很多
我們聊起共同的朋友,聊起大學的改變,聊起一些后悔和遺憾的事情,一起感嘆現(xiàn)在擁有的珍貴的人與事。
我初中的好友J和高中的朋友Q和Z,她們有點相似。雖然性情還是很不一樣的,但都比較“高冷”。
不會主動找你,不會閑來無事問候你,不會準備一些讓你感動得稀里嘩啦的驚喜。總而言之,在友情里,她們是被動的一方,我是主動的那一個。
因為初中的好友J就是這樣子的性子,這么多年,我一路努力地去理解她,告訴自己,她就是這樣子的人啦。因為不要和她做朋友了,我舍不得。
Q和Z比J要好一些,但還是屬于被動的那一類。
雖然秉持著理解之心,說起來也是一套一套的,性格互補啦什么什么的。
到底意難平。
理解并不代表就可以全然不在意。
也許是因為太在意,所以時不時總會有不解和失望,還會難過和傷心。
語說,她以前也是高冷的那一種朋友,不會主動找人聊天之類,因為一直都是有很好的朋友圍著她,她從來不知道也不會去想到要主動維持友誼。可是上了大學以后,要好的室友教會她,這樣是不行的。大家的城市不同,學校不同,朋友圈也不同了,如果不珍惜,陌生和離散來得會比想象中快得多。
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能感同身受那股由時間與距離帶來的、將彼此隔開的不可抗力。
因為珍惜,所以她現(xiàn)在會時不時地給朋友發(fā)發(fā)問候,哪怕是一句“你在干什么呀~”
這樣的小問候,足以讓相距千里的朋友心頭一熱了。
我很是觸動。
我憋了兩天,終于委婉地和好友Z說了這點小心思。
像是委屈的傾訴,又像是略帶憤怒的質(zhì)問。
我說,我能不能采訪你一下,你們這些不主動找朋友的人到底是咋想的???
她說,因為好玩的事情太多了emmm
(我的內(nèi)心:微笑)
我說,那就不怕失去朋友嗎?
她說,那沒辦法的,性格是生好的
(我的內(nèi)心:微笑)
我和她講了我和語聊天的感觸,覺得并不是性格生好的就可以作為理由。就像愛情,說到底還是因為不夠珍惜和在意。
從來都是你來我往才成敬意,哪有單方面努力的道理。
下午Z就給我分享了那篇文章,大抵就是講朋友之間是要有來有往的。
摘兩段:
“
“當然我也是后來才有這番領(lǐng)悟的。
我畢業(yè)后有一段時間幾乎沒有聯(lián)系過任何一個朋友。那時候覺得自己不需要朋友,也不在乎。
可是后來我的工作的KPI有很多是數(shù)據(jù)。于是我開始找那些朋友們幫忙,點贊啊分享到朋友圈啊什么的。
可是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很冷淡,連這么一個輕而易舉的小忙都不愿意幫我。那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在別人那邊,早就是一個不值得的人。
說實話我還挺難過的,因為我一直都覺得,雖然我不主動聯(lián)系他們,但朋友們都是會體諒我是一個“高冷的不懂得社交的”的人的,還是會一如既往地對我好的。
我真是太看得起自己了。
他們圖啥呀?”
”
“
“反正,朋友間肯定是需要有回應的。
你送我一個包,我無論如何都要請你吃一頓飯。
你幫我愛豆投了一票,我也會買你愛豆的新專輯支持支持他。
你聽我說了一晚上心事,我肯定要在你難過的時候第一時間去陪你。
這樣你來我往的交情,才會有后來“你有需要的時候我一定會義不容辭地幫你”。
不然只會“不好意思哦我暫時不方便接你的電話請你以后也別打來了”。
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會懂得這個人際交往準則,慢慢地就自私地只活在自己世界里了。
所以很多朋友最后都變成了縱使相逢應不識,問借錢 ,你誰啊?!?/p>
”
Z說:“你說得對,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還是別的什么關(guān)系都是需要自己去維系的。”
我真是沒忍住,特別想哭。
好像是一直不被理解的矯情,終于被她理解了一些,有點委屈,又很是動容。
我是一個將友情看得很神圣和純粹的人。
我想現(xiàn)階段的我們大都是這樣。
我不愿意把朋友間的來往稱之為交際,我們現(xiàn)階段的相處也沒有利益的交集,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幫忙。
但這篇文章的道理是很對的。
朋友對你好,你對朋友好,其實并不圖什么,卻的確是沒有人有義務一如既往。
人心不是石頭,不是捂不熱,也不是不會涼。
我們都需要拎拎清楚,不要太看得起自己。
至于其他復雜的社會關(guān)系,你來我往都是真諦,暫且不提。
我希望我和我的朋友之間的所有的聯(lián)系交往都是基于我們都珍惜這一份難能可貴的情誼之上。
哪怕是一句日常的問候,一個可以毫不猶豫撥通的號碼,一個記得住的生日,甚至是分享一個表情包。
沒有什么生好的,只有不用心。
或許性格使然,即便是內(nèi)心也是有同等的情義,卻無法讓對方感知,或者說,無法讓對方感知得十分透徹。這樣多劃不來,彼此傷心,好好的情誼,就這樣慢慢了斷。
希望高冷的同志們,不要再保持高冷的姿態(tài),不要再想著“我不說她也懂得的”,學著主動一點點,多說一點點,多做一點點,一點點就足夠溫暖彼此了。
每一份珍貴的情誼的延續(xù),都需要彼此共同的努力吶。
?祝天下好朋友,一生一起走,永遠不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