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認同君主立憲制。但是在豆瓣上看到同情退位國王或者瑪格麗特公主,覺得還是有點奇怪,因為覺得這部片子 pro 皇室的調子很明顯。
這部劇在展現皇室上,不是強調榮華,而是強調責任(外人可能不認同,但是皇室內部的確是這樣定位自己的),所以,當老國王聽到自己哥哥退位,自己要當國王時,并沒有表示得到權力的興奮,所以,王后才如此憎恨退位國王,因為他拋棄了自己的責任,將擔子交給了別人,所以,伊麗莎白上位前,也表達過自己想過普通生活的愿望。王冠的意義,不在于榮華富貴,而在于它無可比擬的重量,給承受者帶來的壓力(王后認為這個職位害死了老國王)。不是唯我獨尊的權力爭斗,而是無可奈何的責任擔當。相比較起來,愛情其實是自私的行為,關涉到兩個人的幸福,而責任是宏大的,關涉到整個家族,甚至是國家,應該如何取舍。站在不同立場上,不同年齡階段,或許都會有不同的偏好吧。
拋開皇室外衣,從家庭劇角度看,退位王并不是值得尊敬的存在,他的愛情是否真實暫且不論,就是愛情吧,但是他在自己的生存仍然依賴皇室的情況下,對家人如此刻薄,從不考慮自己行為的后果,只想多榨取點錢財,換成普通家庭,這樣的成員恐怕也得不到同情吧。(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被迫選擇退位,而且沒有太多商業機會,不得不依賴皇室,或許也是造成他尖酸刻薄的根源)。
涉及到瑪格麗特這件事情上,伊麗莎白做的已經夠可以了吧。如此習慣于隨心所愿,兩年時間都等不得?一心只想著自己的幸福,完全不顧家庭,難道就是值得鼓勵的行為?在這件事上,瑪格麗特表現地完全就是一個慣壞的孩子。Peter 的性格也并不是無可指摘,似乎只考慮自己,從未考慮過自己行為的后果,或應該承擔的責任。
最后還是歸結于自由、愛情、責任,你認同那個更重要,決定了你對不同人物的偏好。年輕的時候可能偏向前者,年長的時候更偏向后者吧。
看來我是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