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寫作#第67天
尼采認為人生的意義就是要通過面對挑戰、磨難和痛苦來展現生命頑強的力量,如此的話,我們便超越了個人的眼界,成為了宇宙生命的一部分。
現代西方哲學許多流派,對人性的看法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強調人性的未完成性、開放性和無限可能。這也是尼采對于人的看法,他認為人的本質并沒有定型,因此強調人的自我超越性,人的自由和創造性。既然人是未定型的動物,面臨著向各種不同方向的無限可能性,那么,我們向什么方向發展,何種可能性得到實現,就取決于人自己的價值定向,也就是自己賦予自己生命的意義。這個目標應該高于我們自身,超出我們動物的本性,不僅僅是簡單的享樂。我們應該永遠不滿足于現狀,要尋求挑戰,眼光永遠要投降高處和遠處。
我們靠什么來創造自己呢?靠的就是我們的自由意志。但是這里的自由意志并不是放任,而是強調意志的自律,人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的意愿并且進而支配自己的行為。所以,自由的關鍵在于強意志力,意志軟弱的人并沒有自由,因為他沒有辦法“命令”自己“服從”自己。一個人意志力的強弱不僅表現在自我支配以及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上,還表現在與阻力抗爭。自由存在于克服阻力的過程中,阻力越大,自由也越大,我們的意志力也就越強。尼采認為走阻力最小路線的懶惰心理造成了一種社會的惰性,成為阻礙個人發展的最大阻力。懶惰和怯懦是妨礙人們實現“自我”的大敵。只有當一個人擁有了自由和強大的意志力之后,才能按照自己的目標和意愿來創造自己,實現自我超越。當然這個自我創造,自我超越的過程是充滿艱辛和痛苦的,但是正是這個過程賦予我們意義,讓生命那股強大的力量得以體現。
我覺得尼采的很多思想放在如今這個時代仍然有很大價值。尼采所生活的時代與我們現在所生活的時代有著類似的地方,也就是傳統價值觀崩塌,但是新的價值觀尚未建立,人在這個時期是很迷茫的。對于尼采來說,傳統價值觀就是基督教的價值觀,但是基督教逐漸喪失了曾經的地位,整個西方世界開始世俗化。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一種新的茫然若失感開始滋生。堆積的物質財富,喧鬧的都市生活,機械的分工,忙碌而刻板的日常生活,人們突然發現,從前人為自己的靈魂得救犧牲了塵世生活,現在,人為了塵世生活又犧牲來自己的靈魂。于是,人們又開始重新尋找自己的靈魂,不過這次不是去上帝那里尋找,而是要回歸到自己的內心深處,去尋找“自我”。
這正是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困境。過去,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我們為了生存和家庭拼命努力,而現在生活已經足夠富足,但是我們卻有一種迷失感,因為物質的追求已經不能再讓我們快樂,我們需要發掘新的人生意義,需要有更高層次的追求。
關于這種困惑,尼采給出了答案,這個答案同樣適應于這個時代,那便是自我超越。人生原本就是有著無限可能,而我們也有著很強的可塑性,當我們給自己設定高于自身的目標,并克服各種阻力,為之努力和奮斗的時候,我們便在創造自己。然而,不過是過去還是現在,阻止我們進行自我創造的都是怯懦與惰性。只有當我們擺脫了惰性和怯懦,擁有了強意志力,我們才有可能真正實現自我超越,過上屬于自己的,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