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天去超市買東西,結完賬正往出走,一個女孩就迎面而來,本以為是讓我把購物車留下,結果她遞給我一張小卡片說是抽獎用的。秉著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的想法,從不相信有能占商家便宜的事情。幾率不高不說,獎品估計也都是些洗衣粉、肥皂什么的。拿著卡片不知道扔哪的時候,突然有人叫住我說“在這抽獎”。既然都叫我了,只好徑直走過去。對方先送我一個紅繩手鏈,然后讓我抽卡片。刮開之后是謝謝光臨之類的,我笑了笑遞給她看,心想,這才正常。
?不料售貨員說卻也認同起我來,說:“這很正常,基本上都抽到的是這個?!蔽倚Χ徽Z準備走,然后她說小票滿50還可以再抽一次。既然都抽了一次,那再抽一次也沒什么嘛。當我第二次刮開卡片時,看到和第一次不一樣的字“前程似錦”。
?我小聲嘀咕到“前程似錦”。她很詫異,就跟沒聽過這詞似的,愣了幾秒鐘,慌忙拿出一快寫著抽獎規則的板子,眼睛來回在板子和卡片上移動。
“是今天的小票嗎”,
“是,前程似錦是什么意思?”
“是一等獎,所有商品打一折(他們是賣玉制首飾的)”
心想,嗯,還挺便宜的。但是轉念又一想,商家的促銷的手段嘛,讓你覺得自己撿到大便宜,結果為了貪圖便宜就會買一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我才不上當呢(這就是學心理學的好處,哈哈哈,上鉤之前就意識到對方的意圖。當時大腦高速運轉問自己是否需要這些東西——不需要,不兌獎!)。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除了搞抽獎活動,還有其他一些小伎倆:用看似優惠的價格讓產生占著便宜的感覺,最后買很多不值,或者你根本不怎么需要的產品。比如說:超市內標著9.9,99.9,4999.9,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商家的意思,但是當我們遇到9.9和10的產品,我們還傾向于選擇前者對嗎。再比如店門口的櫥窗上貼的海報赫然寫著,全場5折,等你賣完東西卻不是那么回事,結果售貨員會告訴你看海報下面被括號括起來巨小的一行字:只限部分商品。
?也許你會說,這些我都知道,我知道一些商品要降價之前會先提價,我知道他們售貨員的銷售伎倆,我知道什么東西值多少錢,我只買我需要的東西。我才不會“上當”呢。
?很多我們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理性,在不知不覺中,商家的行為影響著我們購物的行為甚至習慣。當要買一類產品的時候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有某個品牌跳出來,比如我們下雨天和什么最配?家里洗衣粉用完了,你會買什么牌子的?想開始練習跑步,第一個想到的是買什么牌子的鞋?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的話你會收什么?提高成龍,你會想到哪個產品?當你看完這幾個問題,相信你的腦海里肯定都會蹦出某個牌子的產品。
?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原來那些商家的廣告對我們的影響那么大。不經意接受的廣告信息,已經深深植入我們的腦海里,影響著我們的購物偏好。這些商家是怎么做到的?
?心理學中定義說服路徑有兩種,一種是外周路徑一種是中心路徑。外周路徑無需告訴我們邏輯信息,不會啟動被說服者理性腦的那部分,讓我們更多的關注事物表面特征,被很多枝節所左右。
?比如說金士頓的廣告,看過它《當不掉的記憶》《記憶月臺》《記憶的紅氣球》幾個系列。剛開始你并不覺得它是廣告,一開始代入感就很好,讓你快速的進入故事情節,在你感動之余牢牢記住這個牌子。
?從金士頓的廣告中可以從說服內容,即信息特點來看。它不是理性的告訴你這個產品性能如何,壽命如何,而是從感情上你讓卷入故事情節,你認同了這個故事,對它有好感,也就等于認同了這個產品。廣告就是通過外周路徑來說服、影響你。
?除了感情牌,很多廣告也會通過選擇代言人來表達自己的產品。比如,很多飲料產品就會用一些比較陽光活力的明星來代言,白酒的廠商就會選擇一些有閱歷,沉穩的明星代言。這就是說服的其中一個因素:說服者的吸引力。那些明星的外表和所代表的形象,你是否認可,是否與我們(被說服者)有相似的價值觀或者背景等,都影響著我們對產品的態度。
?另外一個路徑:中心路徑。主要說服手段是信息的理性程度和邏輯思維,作為被說服者我們也會仔細推敲它的理論性,通過理性腦對內容得出評價。此時,說服者的專業性,可信賴性都會影響我們對其產品的判斷。
?比如說很多牙膏的廣告,很多商家都會用到醫生的角色,首先讓我們感受到專業性,這里面還可以看到說服者的另外一因素:說服者的專業性。廣告中的醫生也會用很多的專業術語為我們解釋這個產品好在什么地方。這就是通過中心路徑來影響我們。當我們關注產品的質量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會選擇看起來很專業的那些產品,而那些通過中心路徑說服我們的廣告就會顯示出它的優越性。
?上面提到的一些產品類型都是生活中常用的。選擇哪些產品其實對我們的影響也不會很大,金錢上也不會損失太多。不過,除了哪些生活必需品,還有奢侈品,或者一些大物件,比如說車,房。汽車廣告中的美女,成功人士,或者幸福家庭的那些場景都暗示著買他們產品的人都有著怎樣的社會地位。商家通過營銷傳遞的信息是否也讓你失去了理性呢?
?諸如此類的影響手段數不勝數,讓我們措不及防。根據欺騙均衡理論,即使這個商家不這樣做,其他商家也會做。因為只要存在利益,就會有人去追逐。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免不了也會受影響。學會合理支出,了解一些商家促銷或廣告營銷的手段,在你經濟并不富裕的時候也會讓你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后悔。(經濟上比較富裕的人可以忽視+_+)
?而且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購物習慣更加了解自己。當你特別強烈的想要某件產品時,僅僅是產品的性能嗎?還是你覺得這件產品從某一方面能讓你向其他人展示你期望展示的社會形象?
? 開頭的故事其實還沒有結束,雖然理性的我知道該如何去做,但是我還是選擇購買。我知道他們的工作除了固定工資還有賣出商品的提成,打完折也是在我能接受的范圍之內,況且我也需要一份禮物送人,基于這些原因何樂而不為呢。
?在商業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類似商家的手段,無非是讓我們掏腰包。但一件產品的利潤并不是只有商場在拿,還有很多為之付出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工資也來源于此。如果每件產品都以成本價給你,其他人靠什么生存。對于我來說,只要是在自己的經濟能力接受范圍之內,都會對商家那些說服的小伎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