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直覺地知道它是紅得不能再紅了,紅得不可收拾,一蓬蓬一蓬蓬的小花,窩在參天大樹上,壁栗剝落燃燒著,一路燒過去;把那紫藍的天也薰紅了。她仰著臉望上去。
這是一句話,出自于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通過書中主人公流蘇的眼睛,看夜色里一棵開著紅花的樹,看得可是“有聲”,“有色”,“有動靜”。
我們都清楚一件事,就是張愛玲擅長寫顏色,而且對于顏色用詞,她不拘一格,經常自創詞語,讓人亮瞎眼。
例如,雞油黃、蟹殼青、蝦子紅、黑郁郁、烏沉沉……張愛玲的文字,可以說都染上了一層顏色瑩瑩的光。
真是漂亮。
可要是說能寫各種顏色,其實算不上特別厲害的寫作技能。
但張愛玲,她是能把顏色寫得活起來,有了生命,好像是能跑,能跳,能唱,能不斷蓬勃發展,這才真厲害。
就說張愛玲上面那一句話,她是寫得顏色發出了聲音,壁栗剝落。而且還動感起來,說它一路燒過去。這么一句話,讓讀者宛如看到一串鞭炮,從這一頭,噼里啪啦燃燒著響到那一頭。
多了不起的紅色呀!
其實,我們讀張愛玲前面一句話,可以跟她另一句話,對照著一起來學習。另一句,則是出自于她的《第一爐香》。
草坪的一角,栽了一棵小小的杜鵑花,正在開著,花朵兒粉紅里略帶些黃,是鮮亮的蝦子紅。墻里的春天,不過是虛應個景兒,誰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墻里的春延燒到墻外去,滿山轟轟烈烈開著野杜鵑,那灼灼的紅色,一路摧枯拉朽燒下山坡子去了。
起初,張愛玲不動聲色地寫一棵小杜鵑花,你幾乎猜測不到,她想干什么。可你越看越驚動,她竟然在用一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原理,描繪一個春天。
這里,張愛玲自創一個動詞,延燒,意思是蔓延而且燒著了。花園內的一棵小杜鵑花,點燃了花園外的那一個春天。
不但如此,春天發展到了聲勢浩大、轟轟烈烈、摧枯拉朽的程度。
學習寫作無止境,張愛玲,就是可以讓我們俯瞰的一個寫作深淵。
昨天,我看到張愛玲在《紅樓夢魘》里形容她對《紅樓夢》版本的熟悉。她說,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點的字自會蹦出來。
張愛玲的寫作能力,雖然帶有天賦,可誰也不能否認她下了多大的功夫。
我們還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