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歡三毛的作品,對他有著一份獨特的情感,羨慕有人可以活得如此灑脫不羈,羨慕她對待生活的態度,一直追求自然和純粹,從臺北到德國,從撒哈拉沙漠到美國,她的一生完全是一個傳奇,就像他在這本書里所說的“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么滋味,才不枉來這世間走一遭啊?!?/p>
我想普經甚至是現在,有很多人因為《撤哈拉的故事》,而愛上沙模,開始對流浪產生憧憬。從她的小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避遠而又新奇的世界,我們可以想象她在沙漠里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樣,可是在現實中我們不曾想象過一個現代人在荒涼的沙漠里會是什么樣的生活。一定不是像她所的那樣浪漫,一定有許多艱辛和阻礙。而她居然憑著一時的沖動就拖著少少的行李就去了撒哈拉,所以從中我們還可以讀到三毛對于沙漠的渴望是內心洋溢而出的一種對生活超脫不俗的態度,她的浪漫奇想總是可以為枯躁艱辛的沙模生活制造無限情趣,。在三毛的筆下,她還原了一個女人的本性--天真,熱情,心中充滿了愛與感恩。一個女人,和自己心愛的人遠離故上,來到一個貧窮,基至是落后的地方,卻從未對生活失望,我們都不知能最什么信念支持著這么一個瘦小的身軀。
撒哈拉里的三毛,如一朵艷紅在沙漠里綻放,沙潛的熱度和降碩讓她顯得那么飽滿、奔突,她滿頭的黑發和遮擋于后的眼神,有著生命最亮眼的光芒。這段故事記敘著她與荷西的幸福,記錄著瑣碎的煩惱、憂愁、快樂。同時也帶給我從未體驗過的沙滿風情。三毛說她第一次見著撒略拉。像見到久違的故鄉。那時她已在異國多年,也心存了各種風情。但還有比沙漠更適合安頓下三毛的云游四方的心的居所嗎?沙本是世間最無依無著之物,安定流浪聽憑風停風起。而沙漠收容他們——還有三毛,一并攬入它的懷抱。
三毛的文筆一直都是質樸,感人的。在讀她的書時真的像在和她交流一樣,她的語言平實,簡單,卻處處透露著對生活的態度,讀完之后留下的是深深的感動。
讀完全書,有著一種向往遠方,想不停走出去的感覺,給人一種積極的態度。無論是什么,真的要去走一遭,體驗一番,才不枉時間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