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老太太雖然年邁了,但心思還是非常縝密的。
盛老太太,徐氏,勇毅侯府大小姐,剛正不阿,是非分明。嫁與探花郎后因為心性硬氣與丈夫離心,年少守寡用心栽培庶子盛紘成材迎娶王氏。
這也是盛纮非常尊敬嫡母的主要原因,但盛纮骨子里還是有怨言的,他沒有受過苦,但不代表他的親生母親沒有,所以,盛纮表面上很恭敬,內心還是有很多不甘心的。
盛纮娶了王氏做主母,但后來納林噙霜為妾之后,竟然為了討好林噙霜,讓管家的權利交給了林噙霜,這幾乎是有違常理的,但盛老太太卻沒有為難盛纮,由著她折騰了幾年。
按理來說,盛家也算有頭有臉的人家,盛纮“寵妾滅妻”之舉會被人詬病,無奈盛老太太不出面,沒有人可以制約盛纮這個主君的。
盛老太太睜只眼閉只眼的原因無非有這兩種,第一,盛纮是庶出,本身受到過很多的委屈,雖然對嫡母盛老太太恭敬,但內心并不會真正服氣。第二,盛纮自己當家做主的時候,有自己的想法,肯定也會為自己的過去鳴不平,犯不著為了分內之事讓盛家大起大落。
盛老太太沒有為王氏做主,并不是不想,而是在等一個機會,需要盛纮這個兒子心服口服地認可,盛纮之所以寵愛林噙霜,很大程度上是對自己過去的彌補,因為林噙霜的情況和他母親的一模一樣。
盛纮能有如今的成就也是多虧了盛老太太的細心教養,但年少的他是無法改變親生母親的命運,所以,他內心是矛盾的,不得不做好盛家的頂梁柱,同時,又無法拋棄內心深處的陰影。
盛老太太的確是個精明人,當盛纮百般寵愛妾氏林噙霜的時候,并沒有硬碰硬阻止兒子,而是讓林噙霜掌權膨脹,達到一定的程度必然會適得其反,當然,林噙霜確實不是省油的燈,管家的權力沒有用到實處,反而成了她耀武揚威的資本,結果把盛家管理的一塌糊涂,盛纮都不得不收回了管家權力。
當然,盛明蘭的母親其實是最冤屈的,被林噙霜的嫉妒心給害死的,林噙霜為了減少一個競爭對手,用盡了各種下三濫的手段,明知道明蘭母親肚子里的孩子長得較大,違背大夫的建議,給各種滋補,最后導致難產而亡。
盛老太太是沒有想到這個層面,但也有間接的責任,她縱容了兒子盛纮對林噙霜的寵愛,而林噙霜又各種栽贓陷害別人,沒有人站出來阻止過她。
當然,盛纮完全被林噙霜蒙蔽,而林噙霜完全拿捏著盛纮的脾氣和心理弱點,只要撒嬌說到盛纮的痛處,盛纮自然而然就會惱怒和自責,也就不愿再追究她的責任了。
然而,紙是包不住火的,林噙霜一而再再而三胡作非為,其他人都是看在眼里的,要是事情鬧得太大,林噙霜兜不住,自然就要盛纮出面,而盛老太太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讓盛纮自己都找不著借口再護短了。
盛老太太的精明之處就在于看破不說破。
為什么這么說呢?
盛老太太為了避嫌,邀請了宮中老人孔嬤嬤來給孫女傳授禮義廉恥,主要還是為了讓兒子盛纮反省,借孫女學禮之名來旁擊側敲兒子。
還真如盛老太太所料,孫女盛如蘭和盛墨蘭竟然爭執大打出手,而孔嬤嬤出了名的公平嚴厲,自然也要懲戒她們,同時,還毫無客氣指出了盛家的問題,這正是盛老太太的高明之處。
要是盛老太太自己出面的話,盛纮是不會放在心上的,更不好指責和懲罰誰,而孔嬤嬤這么做的話,大家不但沒有任何的異議,還會進行反思一番。
當然,盛老太太的方法是奏效的,不但讓盛纮有所改變,還制約了林噙霜,更讓大娘子的主母地位得到了恢復。
人都有這樣的一個通病,自己家人的苦口婆心之言是聽不進去的,而別人的批評指正反而很在意,嘴上不說,心里還是有則加冕無則改之的。
盛老太太很明白,大家庭的制約一個人無法做到,但用對了方式,每個人都會受益。同時,還不會讓自己難堪。
做人做事,難得糊涂,亦難得精明。
圖|網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