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什么是世界?
世界是一個佛教用語,猶言宇宙,世指時間,界指空間。現在通常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事物的總和。
小孩子在嬰兒期的時候,了解世界的方式或者說手段,多是通過自己的舌頭,經常會發現他們抓到一件東西,都會往嘴里送。嘴巴,成為了他們了解剛剛到達這個新世界的一個最好用、最直接的方式。
因為這個時候,從生理上,小孩的眼睛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可感光的范圍非常狹窄,再加上整天躺在搖籃里,行動受限,不能四處走動,眼睛的優勢不能很好地發揮,于是,自然進化選擇了舌頭,成為孩兒們認知這個世界的首選。
這個時候,孩兒們放到嘴里的東西,可能更多地是用他們的小舌頭感覺其味道,酸甜苦辣咸等等,千般滋味,刺激味蕾,形成了最原始的味覺記憶。
此時,如果東西可以下咽的話,肯定是囫圇吞棗,整個下肚,先填報了肚子再說。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大自然的進化選擇,先用嘴巴用舌頭認知這個世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
要生存就需要能量,對于嬰兒來說,獲取能量的唯一方式,就是吃東西,吃東西當然要用嘴巴、用舌頭。這個時候,認識這個世界,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更多時候是被動的,因為到手到嘴的東西畢竟非常有限。而且,此時的他們認識這個世界,應該說還是第二位的,或者說只是附帶性的,因為獲取能量才是他們的首選,才是他們真正的目的。
嬰兒期孩子們眼里的世界,肯定是新鮮的、神奇的,甚至是魔幻的,各種聲光電色冷暖柔硬,等等,這些都只是表面的,膚淺的,可以通過嘴巴、眼睛、皮膚等等自身器官直接感知的。
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他們學會了爬行,然后是蹣跚學步,認知的世界范圍在逐漸擴大。世界對在他們的眼里變得更加神奇,充滿魔力。每天從睜開眼睛的那一刻起,就迫不及待地探索了,他們等不及要探知這個世界所有的秘密。這個時候,他們認知的工具,已然是以自己的眼睛和手,很多時候,還是會用嘴巴,總體來講還是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自帶器官,偶爾會拿起小棍子,戳戳螞蟻窩,捅捅家里的電線插孔什么的。
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認知的手段會越來越豐富,從嚴格意義上說,所有攜帶這個世界信息的載體,都從理論上可以成為他們認知這個世界的工具。書本、電腦、網絡、望遠鏡、汽車等等。
如果這時候給他們在紙上畫一副肖像,把他們認知世界的那些些工具都直接添加在他們自身相應的器官上,會發現自身的這些器官變長了、豐富了、增強了。這個時候認知世界的器官,已經不再是自身的生物器官了,而是更多地依賴外界先進的各種工具了。此時手里的小棍子,已經不知道丟棄到哪里。
更重要的是,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逐漸學會了思考,這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中的“意”。這可能是目前人類認知這個世界最強大的功能,實施這個功能的載體,就是人類的大腦。即使是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人類仍然離不開自己的大腦,不愿意也不可能放棄自己的大腦。在人類文明的不斷進化中,人類認知世界的速度在不斷加快,這主要就是體現在人類的思考力——“意”更加復雜更加深刻了。
人類現在的認知,已經進化到了人工智能時代,腦力的受限的地方,讓人工智能去延伸去突破,不斷打破認知的局限,不斷追逐世界認知的邊緣。
我們以前有一種思想,叫做“人定勝天”,現在看來,在一種狹小的范圍內,還可以嘗試嘗試,如果要放到人類現在認知的世界——浩瀚宇宙,可以說是不太可能。
人類現在可以看到幾百億光年的范圍,銀河系的長半徑范圍就五萬億光年,短半徑也有2.5億光年,所以,人類的認知范圍離走出銀河系害差的很遠,而現在推算宇宙里有多少個像銀河系一樣的星系嗎?——幾千億個!把地球放到銀河系里,已經連塵埃都稱不上了,放到宇宙中,會成為什么,說是塵埃都已經是遠遠地夸大了。
所以,打個比喻,現在人類的認識世界的程度,就像是嬰兒沒有走出搖籃。人類發射到太空的所謂先進的現代化望遠鏡,可能只是孩子們拿在手中的小棍子。
任重道遠,任重道遠,但畢竟是已經勇敢地舉起了手中的小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