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恐怕是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商鞅通過城門立木,扛木賞金為秦立信,變法強軍使秦國逐漸崛起,最終統一六國。商鞅千古奇才,在人臣的位置上建立了豐功偉業。無論是與君王的溝通,還是法律的制定與實施,均取得非常卓越的成效。不過,其最終結局很凄慘,被五馬分尸而死,讓人唏噓嘆息!
從職場生存的角度來看商鞅之死,筆者以為商鞅在處理自己職業生涯的風險方面考慮還不是很周到,特別是在變法期間太子觸犯了新法,其處置方法為其結局埋下種子。商鞅雖未對太子施加刑罰,但是對太子傅公子虔施以割鼻,對太子老師公孫賈施以刺字。這一做法實際上徹底得罪了未來的國君,朝廷的重臣,這些都是商鞅未來職業生涯的決定力量。最后他正是被這些人聯手給做了。為了大秦帝國的富國強軍,你商鞅建立殊勛,“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筆者無意貶低商鞅之做法,而其做法也是當時歷史條件下的不得不做的事情,猶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非如此秦國后來就不會出現威震六國的虎狼之師,也不會出現路不拾遺、山無盜賊的局面。這也是商鞅開創大事業,不拘泥傳統的思想。而在職場中,領導是不能得罪的,重要崗位的同僚也是必須處好的,否則小鞋有你穿,跘馬索等著你,工作勢必不能夠順利,業績哪里能做好,因為這些人對我們普通人都是具有殺傷力的強者,是我們應該團結爭取結盟的對象。有人說:一是領導永遠不會犯錯,二是如果你認為領導錯了,要先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錯,三是如果不是你的錯,你要想想是不是自己沒做好,導致領導犯了錯。呵呵,總之領導永遠不會犯錯。人在職場必須牢記!
作為后人我為商鞅想了個法子,就是預測到新王即將即位,就應另投明主,或是歸隱田園,也許可以免除車裂之痛。在職場中,如果我們得罪了上司,工作環境壞了,那就趕緊跳槽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