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靠教育,年輕人靠勤奮,中年人靠運氣。”
講到職業教育,講到孩子們未來可能的發展問題,昨天的文字似乎引來了不少人的共鳴。
我們似乎可以進一步來探索,我們自己或者自己身邊認識的一些人,是如何掉進“坑”里的?以及那些曾經某種程度上在“坑”里,如今又成功的爬出來的人,又都做了些什么呢?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我們尊重每個人當下所在的位置,但與此同時,也需要不斷攀爬這座人生的高峰,讓自己實現進階。每一天進步一點點,一年下來就會是了不起的成就。
先說這個坑,九邊老師在《向上生長》一書中,提到一個他曾聽到的一句很有智慧的話:?“小孩靠教育,年輕人靠勤奮,中年人靠運氣。”教育其實是很多人的“貴人”,知識本身就是上帝,可以幫助很多人提高很多層次。
從某種層面上看,如果一個人真的很勤奮,教育對他是非常平等的。那些說所謂讀書無用論的人,如果他真的接受正兒八經的教育,享受過教育帶來的好處,肯定不會這么想這么說。
這個社會是分階層的,而高考其實是對于窮苦人們的一次救贖,可以把你拉上幾個階層。也正是因為如此,那些已經在中產階級服務,才會如此重視教育,想要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機會,以便讓他留在自己的階層。君不見,即便衡水中學的校長,都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可以借助西藏的福利,讓自己的孩子可以讀上清華北大。
我們都說世界上的猶太人很聰明,很有智慧。九邊老師在書中的一個分享很有意思, 猶太人,其實是一種文化概念,而不是血統概念。因為嚴格來說,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其實是同一個血統,但并不具備同樣的高智慧。
而且本著很大關系的,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猶太人里成就高的,往往名字中帶有“斯坦”和“伯格”,基本上都是大德意志地區的猶太人,也就是現在的德國和奧地利那一帶的猶太人,而其他支系的,普遍成就比較低,比如東歐的那些猶太人就沒有很大的作為。對于這種現象,這些年有一個非常可信的解釋:猶太人高成就,其實和德國最早開始搞義務教育是分不開的,他們吃了大德意志地區的教育紅利。
可見教育的重要性。對于一個人而言,教育就是一個人的貴人,是解決現實問題,幫助我們躍遷的最好的工具和資源。
回到我們是如何掉坑里的?看過《貧窮的本質》一書的朋友,大概知道,貧窮的本質,是窮人沒有辦法去實現延遲滿足,即便有了額外的收入,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買糖,買電視機,所有享受型的東西來實現當下的快樂。比如,如果今天額外有了500的收入,他們是想著去吃一頓好的,再去買新衣服,全都花掉來享受當天最大份的滿足,卻完全沒想過,如果積攢下來,也許不久后的將來就會成為一筆自己做一份小事業的啟動資金。
再然后,也推薦看看《稀缺》這本書,當我們忙碌于當下的工作生活時,會陷入一種時間稀缺的狀態,從而讓自己沒有額外的時間去思考去沉淀,從而讓自己進步。比如,一線城市的白領, 天天早上出門,晚上很晚到家,天天都在忙,但是他過了一些年才發現,他以前所得到的升職加薪,本質都是教育和年齡的紅利,等到黃金年齡一過,如果沒有升到一個不可或缺的位置上,絕大部分人迅速進入下行通道,似乎越努力掉得越深。
這大概是成年人最考驗的坑,肩負著那么多的家庭壓力,房貸車貸,卻一不小心甚至還失業了,我們可以如何爬出來呢?
九邊老師在書中分享的最重要一點,便是多鏈接外界的資源,如同鯰魚效應,也如同電流的奇妙鏈接。多試錯,擁抱不確定性,并且始終勤奮,始終堅信每天都可以進步一點點。
對了,今天周末,你是還在躺著準備睡一整天,還是起來運動,學習,與人鏈接?今天天氣不錯,去感受美好的世界吧,祝你周末愉快~
By 五月
參考來源:九邊《向上生長》
推薦書籍:《稀缺》《貧窮的本質》《向上生長》
五月成長筆記
與你一起精進成長,探索更大的世界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