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和K小姐聚餐,她特地化了濃妝,穿著改了一貫的知性風,竟然走出了少女粉的氣息。我略帶錯愕兼些許受寵若驚,怎么跟我吃飯還這么折騰?
原來早些日子跳槽,K小姐去了一家公司面試,復試的時候公司的老總卻說:“我們的團隊偏向創新和年輕化,您可能并不適合我們的崗位。”
這一句,倒是給K小姐一個不小的打擊。
她甚至跟我糾結一個四十歲的禿頭大叔憑什么用“您”去稱呼二十八歲的她。
我說,這真的只是禮貌用語。
然而,她已經失去理智,像遭人當頭棒喝。
她問我,到底這是社會上零零碎碎的個別觀念,抑或真的是歲月不在卻一廂情愿地認為青春大好,她現在是不是已經失去了職場上的競爭能力?
我給她講了一個在老家聽到的故事,一個五十五歲的女人想學車,除了一個駕校之外,其余的都以“年紀大、學不會”為由拒收了她,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女人的各項考試竟然是一次通過,于是這個勵志故事便開始街知巷聞。
哪怕是五十五歲,她也從不覺得自己已經老到無法去做那些想做的事情,更何況我們才正是當年?
每個人都在循序漸進地步入各個人生階段,輕熟自信,歷練豐富,其實是你這個時候最好的狀態,失去了這個工作機會,自然有更適合的值得你去爭取,你完全有資本也有時間去追求想要的東西,可現在卻穿著與自己風格相悖的衣服,抹著與自己格格不入的妝容,活的不像自己,甚至不如從前了。假如再不找回適合自己的心態和生活,那青春就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為了阻止K小姐在這條歧路上越走越偏,我算是花了不少時間安撫、開導并且說服她,做回以前的自己。
畢竟,少女粉真的不好駕馭(流汗)。
但最重要的是,K小姐終究還是找到了賞識自己的東家。
02
誰能接受
人生剛步入正軌
竟發現自己已經“老了”?
春節應酬七大姑八大姨的時候,茶余飯后嗑著瓜子,或彈劾那個30歲未出嫁的姐姐罪大惡極,或斷言那個至今未娶的哥哥定有什么缺陷,良辰佳節,她們卻有點像劊子手,吐瓜子的時候像砍人頭顱一樣干脆,手起刀落。
而不出所料,話題兜一圈總會落在自己身上,我甚至懷疑之前的所有一切,都只不過是強而有力的鋪墊。我說而今的自己,有一份不太遜色的工作,一個不可荒廢的終生志趣,夠了,我這不還年輕嘛。
她們指著路邊玩泥巴的小姑娘,瞅著我說,瞧見沒有,那才叫年輕。
呵呵。
我永遠保持嘴角微微上揚的神態,用意味深長的笑容,回敬三姑六婆的關心。
同時在心里想,若女人三十歲便算老,那還是盡早死了好,要是一不小心活到了八十,豈不是還要做五十年的老人,我可受不了世俗異樣的眼光。
02
原來受“年齡限制”的
除了職場,還有婚姻
最近幾年開始思考,女人有多少事情,是受“年齡限制”的。
除了職場之外,也許還必須在適婚的年齡結婚,在適育的歲數生育。
忽然想起表姐前幾天參加聯誼會回來,一臉失望地對我說,同行參加聯誼會的女孩子都嫩的可以榨出汁來,她甚至羞于在自我介紹的時候說出自己的真實年齡,再好的對象,估計也看不上她這個老女人了,緊接著表姐仰天長嘯了一句:年輕真好啊。
我噗嗤一聲笑出來,你不過才二十九歲啊,怎么跟個老太婆似的?連跳廣場舞的大媽們都比你風采迷人。
可她卻說,二十九歲已是刻不容緩的大齡階段,只要是男人,無不希望找個要多年輕就多年輕的老婆,80后和90后幾乎相隔了一條鴻溝。女人是有保質期的,假如她年輕些,也許會有更多的自由,也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可現在,她卻要因為年齡的問題,不斷地降低標準,只為了在三十歲前將自己嫁出。
我大驚,過了所謂的保質期,是不是該把你報廢扔去回收場呢?況且,你并沒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老!如果有人問起你的年齡,就請大方告訴他們,那并不代表什么。
她只是默認了我的觀點,卻并沒有從這個怪圈當中走出來,她依舊疲于奔走各場聯誼,思考著如何將男人的注意力從她的年齡問題上移開。
當然,我覺得這是多此一舉。
事實上,表姐并不差,在我眼里她甚至是少有的優秀,有穩定的職業,端莊得體且脾性溫和。只是不知從何時開始,她為自己冠上了“青春已逝”的帽子,忘記了這些年來努力成就的自我,忽視了除了年齡以外歲月還賦予她更多美好的特質,而那些足以讓她變得年輕活力,并且與眾不同。
歲月對每個人都一樣
不偏頗也不妄下定論
“女人的保質期”從不存在
女孩子的任何一種成長,都需要時間,并且步伐有緊有慢。
也許有的人二十二歲的時候已經安穩從業,而你才剛體會到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不易,開始學著力爭上游,有的人二十四的時候已經扎根城市,而你卻只是稍有起步,甚至還在隨波逐流,二十六歲的時候,仿佛身邊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已塵埃落定,除了要不要二胎之外。然而自己,還沒有牢牢立足在某個位置,或遇到足以付托終身的歸宿。
有時候你焦急如焚,就像掉隊的孩子,永遠慢人一步。
我們總會感嘆別人無限明媚的青春,卻總覺得自己已經老得再也無法實現那些夢想,再沒有時間一步步去追趕,再沒有時間去談一場戀愛。
即便你有過英勇無畏的時候,也會被一堆唾沫星子淹掉……
“你不年輕了”、“你也老大不小了”,諸如此類的警醒將硬生生地掐滅你的念想,對女孩子而言,這壓根兒就是緊箍咒。
于是,在被長期催眠式地強行灌輸自己真的“時日無多”的思想后,有些女孩子干脆就豁出去了。
要么負隅頑抗,用更年輕的心智和生活方式,去證明自己真的還年輕。要么屈就妥協,在“有限”的時間,只為完成“階段性任務”,以此堵住悠悠眾口。然而你是否明白,無論是職場上的打拼還是終生伴侶的選擇,哪怕旁人的初衷再好,最終也只有你一人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與別人又有什么關系呢?
所以,與其掐著手指算日子,倒不如走好腳下的每一步。只要你在成長,歲月便不會辜負,而從另一角度來說,歲月依舊在給予我們許多機會。年輕很好,自己也沒有想象中那么老,用年齡去局限自己,終不可取。同樣的道理,若用年齡去判斷一個女人,也實屬武斷。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