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周去代了一節一年級的課。備課的時候,我一直苦苦思索該如何讓孩子記錄“軟、硬”。一年級的孩子,字還不認識,拼音又沒教,這兩個字挺抽象的,不好畫圖。我想著,到時就讓孩子說一說。
課上,講到這一環節的時候,我跟著教學流程,讓孩子先記錄。巡視了一圈,滿滿的震驚與欣喜。孩子們的描述如此豐富:有的畫“直線表示硬,波浪線表情軟;有的畫石頭表示硬,蛋糕表示軟……”成人與孩子之間的思維是完全不同的,我卻幼稚的用自己的世界看待他們。
我理解的格局之一:不要以自己的眼光或想法為標準,去衡量別人。
2
期初培訓,培訓老師諄諄告誡:想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途徑之一就是多聽課。不光聽同學科,也要多聽其他學科的。每個人的教學都有自己的優點,要懂得吸收別人的優點。
常聽別人會抱怨,抱怨人生,抱怨工作,抱怨他們,抱怨很多的不順。我覺得,這些喜歡抱怨的人,不知道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與世界,關注缺點,然后不斷的挑刺。你要做個寬懷包容還是尖酸刻薄的人,由自己的心懷決定。
我理解的格局之二:集百家之長,成一家之言。
3
某女友相親,初時很興奮地告訴我們,她遇到了她的Mr Right,信誓旦旦地說這次一定會成功。
沒過多久,我們的一次聚會。她告訴我們,相親失敗。我們都挺驚訝的,也覺得惋惜,畢竟當初她是如此的投入。反而是她,輕描淡寫的說原因,不甚在意。
在與這個男生的交往中,女友發現這個男生的格局非常之小,太計較小事,糾結那些很不起眼的小事;離職了,卻一直批評前公司領導如何如何不好,與現在的公司沒法比。也就是這兩點,她覺得這個男生心胸狹隘,她果斷地離開。
我理解的格局之三:做人做事要大氣,抓大放小。將胸懷打開,擴大自己的視野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