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那一年,楚國發生內亂。
內亂的主人是誰呢?是白公勝。
白公勝是誰?如果我們還記著,當年楚國太子建被費無極誣陷,導致伍子胥出走楚國,伍子胥帶著太子建的兒子,他就是白公勝。
白公勝當時隨伍子胥來到吳國。
后來,伍子胥利用吳國勢力,攻陷楚國,其后,楚昭王復位。
當時令尹子西,就想要召白公勝回來。
他說:我聽說這個人誠信,勇敢,不做不利的事情,不如把他召回來,安置在邊界。
而沈諸梁認為,白公勝此人,狡詐而有反骨。不能把他召回來。
沈諸梁說:親近仁愛,叫做誠信。遵循道義,是為勇敢。但是白公勝,遍求不怕死的人,恐怕是有二心。況且,不問是非曲直,一味的誠信和勇敢,不是真正的誠信和勇敢。你要把他召回來,恐怕你未來必然會后悔的。
子西擺擺手,還是把白公勝召到了楚國。
白公勝來到了楚國,就對子西說:希望能夠攻打鄭國。
之所以攻打鄭國,是因為當年太子建在鄭國的時候,由于他和晉國勾結,要覆滅鄭國,結果被子產發現,然后把他殺了。
子西說:不成,現在楚國一切都還不安穩。但是對于報仇之事,我是不會忘記。
過來幾日,白公勝又請求,子西就同意了。
正要出兵之時,晉國攻打鄭國。但是子西卻去救援鄭國,和鄭國結盟。
白公勝非常生氣,說:殺父仇人就在前面,怎么能放棄?
之所以楚國要去救援鄭國,是為了抗衡晉國。因為一旦鄭國一失,楚國北方防線就被攻破了。所以楚國不可能此時再去攻打鄭國。
但是白公勝,只顧小義,而不顧及大義。
白公勝因為上次沒能攻打鄭國,他就自己在家里磨劍。
子西的兒子公子平來見白公勝,看到他在磨劍,非常奇怪。
于是就問說:王孫何以磨劍啊?
白公勝說:我以耿直著稱,如果不告訴,違背我這個名聲。實話告訴你,我要殺你父親。
公子平一聽,立馬回家,告訴子西。
子西說:不會吧。我是他叔叔,如果我死了,他就是繼承人,他何苦要殺我啊。
公子平說:你甭管他是不是要殺你,你多少要有防備吧。
子西笑笑,置若罔聞。
白公勝聽說了子西的話,他不心存感激。
反而說:子西太狂了,我不殺他,我就是不是自己。
白公勝對自己手底下一個勇士石乞說:君王和二卿士(指令尹和司馬),只需要五百人就夠了。
石乞說:五百人可能找不到啊。不如這樣吧,我聽說,楚國有一個叫做熊宜僚的人,他一人可抵五百人。
于是白公勝和石乞就去找熊宜僚,三人相談甚歡。
談話到了中間,石乞就把來意,告訴熊宜僚。
熊宜僚一聽要殺君王,連連拒絕。
白公勝此時兇相畢露,把劍架在他的脖子上,熊宜僚絲毫不動。
白公勝說:果真是壯士,不為利益,不怕威脅,不泄漏他人而討好,我們還是走吧。
當年,吳國人攻打楚國慎地,白公勝率軍攻打吳國,打敗了吳國。
打贏了吳國,理應解散部隊。但是他請求,留下這支部隊。楚惠王同意了。
白公勝就占有了這支軍隊,意圖作亂。
公元前479年,白公勝利用這支軍隊,攻入都城,殺死子西、子期(司馬)。劫持楚惠王。
子西聽說白公勝作亂,十分震驚,說:我無臉見人。
于是以袖掩面,最終死去。
而子期說:過去我以武勇保護君王,不可有始無終。
于是拔起樹木,打死了敵人后,力竭而死。
石乞就對白公勝說:現在君王在我們手里,必須立馬把他殺了,然后焚燒府庫。否則無法控制局面。
白公勝說:不行,如果殺死君王,是為不詳。焚燒府庫,則沒有物資,何以控制楚國?
石乞說:你都挾持君王了,還談什么吉祥不吉祥。即使你殺了他,祭祀請求上天,也是吉祥的。況且,楚國地大物博,怎么會沒有物資。
白公勝不聽。
此時沈諸梁在蔡地,當地人都勸說他起兵。
他說:現在時機還不成熟,他憑借僥幸而成功,必然不能滿足欲望。他處事不公,必然百姓離心離德。
聽說白公勝殺了齊國的管修,才起步進入都城。管修是管仲的后代,是楚國有名的賢人。
白公勝逼迫子閭(楚平王之子,五次辭去王位)即位,子閭不肯。之所以逼迫他即位,是因為白公勝估計自己不能攝服勤王之師。
子閭說:如果王孫能夠匡正王室,然后對我加以庇護,我為什么不聽你的。但是如果你,要顛覆王室,置楚國而不顧,那我寧死不從。
白公勝說:既然你愿意以死明志,那我就成全你。
于是殺死子閭。
白公勝只能,挾持楚惠王,進入高府(楚國的府庫)。此時楚國大夫圉公陽挖了一個洞,把楚惠王救出來。把楚惠王帶到楚昭王夫人那里。
沈諸梁剛好趕到,遇到了一個人,那個人說:您為什么不戴上頭盔,國人可算把你盼來了。
于是沈諸梁戴上頭盔前進。
又遇到一個人,說:您為什么戴上頭盔?國人盼望你,好像盼望一年的收成,只有見到你的面,才能鼓舞士氣。你為什么要把臉遮起來。
于是沈諸梁摘下頭盔前進。
遇到鍼尹固,鍼尹固此時要率軍支持。
沈諸梁于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如果沒有子西和子期,哪有再造楚國?現在白公勝叛逆作亂,您如果拋棄德行,跟從盜賊,可以保身嗎?白公勝,殺管修,國人早就對他失望,你何苦坐上要沉沒的船只呢?
這樣一來,說服了鍼尹固。
軍隊攻入都城,然后把白公勝逼到了山上。白公勝自縊而死。
沈諸梁又活捉了石乞,對他說:白公勝的尸體在哪?
石乞說:就算我知道,我也不會說的。
沈諸梁說:如果不說,我就烹了你。
石乞說:勝者為王,敗則為寇。既然我敗了,烹了我又如何?
于是沈諸梁就烹了石乞。這樣一來,這場莫名其妙的白公勝之亂平定。
最好玩的是,這一年也是孔子逝世的時間。
墨家后來為了詆毀儒家,他說:
孔丘之荊,知白公之謀而奉之以石乞。君身幾滅而白公戮
說,孔丘周游列國,曾經到了楚國,知道白公勝的陰謀,故意獻給白公勝石乞。然后說,孔子太壞了。
白公勝這次叛亂,著實是一場鬧劇。
白公勝叛亂之前,肯定是沒有周密的安排。完全是情緒一沖頭的冒險之舉。而且為了維護自己的直率的美名,能夠吐露心聲。
中國歷史上,大概也只此一位。